罗鑫 | 话说“眠床”


仲夏一景(菱歌  摄)


□罗鑫

床,客家话叫做“眠床”。“眠床”一词,乍一看似乎显得有点画蛇添足,因为“床”在现代人的概念里,本来就是拿来睡觉用的家具。其功能单一,不像桌子,有区分“书桌”与“餐桌”的必要。

殊不知,客家话的“眠床”,实际暗示了汉语词汇从古到今的演变。我们都知道,李白《静夜思》的首字便是“床”。不过,诗仙望月的“床”,可不是现代人所理解的床。古汉语中的床,范围十分宽广,包括供人坐卧的器具、安放物品的座架乃至井上的围栏,全都属于“床”类。例如,南朝诗人徐陵在《玉台新咏·序》中便写道:“翡翠笔床,无时离手”——你看,就连拿来放笔的架子,也被称作“床。”

也就是说,“床”在古代是多种多样的,必须按照其功能加以细分,这也正是客家话“眠床”一词的由来。顺便一提,和客家话同样保留此说法的,还有潮汕话。潮汕人亦称寝具为“眠床”,只不过和客家发音不同而已,所对应的汉字是一样的。类似的还有韩语,韩国人称“书桌”为“册床”,也是因为保留了古汉语的缘故。特别有意思的是,“床”在日语中指的是“地板”,这与以前的日本人习惯席地而睡有关,也和古汉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历史渊源。

说到这,笔者忽然想到两则和“眠床”相关的客家谚语,第一则叫做“眠床脚下拈到一幡被”,字面意思是“在自家床底下捡到一床被子”,形容看似得到好处,实则“羊毛出在羊身上”而已。稍微说文解字一下:“幡”字客家话读作“欢”,量词,专门用于被子;被子,客家话叫做“被”,读作“披”,完好地保留了古音。

另一则是“相亲相爱两公婆,床头打交床尾和”。意思是再恩爱的夫妻之间也难免有磕磕碰碰的时候,但最终归于和气,毕竟“家和万事兴”。同样稍微说文解字一下:客家话的“打交”就是打架的意思,“交”即交相。与此类似,“吵架”客家话叫做“嘈交”,嘈杂之声相交入耳的意思,广府话也是同样的表达,只不过,客家话习惯在“交”字的后头加个儿化音(音“诶”),或曰“嘈交儿”,如梅县人;或曰“嘈交子”,如平远人。

编辑:廖   智

审核:曾秋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