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健勤|我的外公梁铮卿 ——70年前牺牲在台湾岛的中共台中地区工委直属书记

▲2023年4月24日梅州日报人物版——————

▲梁铮卿

▲梁铮卿与陈凤琴结婚照

▲梁铮卿烈士在台湾

▲位于梅江区三角镇的梁铮卿故居联芳楼

▲梁铮卿烈士证明书

————————

□黄健勤


1950年6月10日,逃往台湾的国民党当局以“为中共从事间谍活动”的罪名,对“国防部中将参谋次长”吴石将军等四人执行死刑,这便是震惊天下的“密使一号”大案。1973年,为了表彰吴石将军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出的特殊贡献,周恩来总理力排众议,在毛泽东主席的支持下,由国务院追认吴石为革命烈士。而与吴石同一批牺牲的“红色特工”——台湾中共地下党的重要成员当中,还有一位来自梅州名叫梁铮卿的人——他就是我的外公。

小时候,听家人讲过外公的事迹,不过是零零散散的;长大后,探寻外公足迹的念头越来越强烈,近些年几乎成了我工作之余最重要的事情。经过20多年的找寻,我终于知道他是为何抛妻弃女远赴台湾的……

 发奋读书,追求真理  

梁铮卿,1918年6月11日生于梅县白土堡(今属梅江区三角镇)一个重视文化的传统客家家庭。生活的苦涩与艰辛,练就了梁铮卿的坚毅品格。1936年9月,梁铮卿以优异成绩考入梅州中学高中部就读,他积极投入抗日救亡的滚滚洪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

1937年1月,李碧山代表潮汕党组织来梅县重建地下党组织和抗日义勇军。在他的带领下形成了共产党组织对梅县抗日救亡运动坚强有力的领导。是年10月,在中共梅县工委的领导下,梅县的东山中学、梅州中学、县立中学、学艺中学等成立了全县中等学校学生抗敌同志会(简称“学抗会”)。梁铮卿积极参加学抗会,投身到剧社、歌咏队、读书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抗日救亡活动中。1939年由梁集祥、廖伟介绍,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投身革命,百折不挠  

投身革命后,梁铮卿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群众救亡图存。

1.发动族人,智“骗”妻子,全力支持抗日

在梁铮卿的祖公屋义孚堂,大年初一全村的村民有大家早起敬祖并互相拜年祝福的习俗。1939年的大年初一,义孚堂子叔们几百号人像往常一样完成了金狮拜祖、子孙敬祖、互相团拜的仪式。满怀报国之志的青年梁铮卿抓住这一时机,走到祖屋的上厅,对大家说:“各位叔侄、叔婆、伯姆们,今年年初一我们还能安定祥和地在这里过年,来年如果日本鬼子打过来了,我们怎么办?好日子将不复存在,等待我们的将是妻离子散。我们绝不能做懦夫等着这一天的到来,我们要奋斗,我们要抗争。大家一定要团结起来支持前线……”

乡亲们听后个个觉得在理,特别是族长此时说了一句:“铮狗(梁铮卿在家中小名)今天讲的与义孚堂本质精神一样,我支持。”于是大家纷纷表示支持抗日,并自觉喊起了抗日口号“要种族不灭,唯抗战到底……”之后,梁铮卿还在祖公屋门前的禾坪教少年儿童唱起了抗日救亡歌曲《抗敌歌》:“中华锦绣江山谁是主人翁,我们四万万同胞强虔入寇……”一时村民们的抗日热情高涨,至今村中老人仍记忆犹新,仍能哼唱几句。水白的抗日救亡运动一时轰轰烈烈。

1939 年 9月,梁铮卿转入东山中学就读高二。10月,东山中学为支援前线急需的棉衣响应征募运动,组织学生按地域分为18个工作大队,出发到各地募捐棉衣款。梁铮卿倾己所有,还打起了妻子嫁妆的主意。他知道妻子虽大字不识但很支持他读书,直接谈募捐棉衣款她肯定是不同意的,于是他跟妻子说:“现在读书伙食和书籍需要钱,嫁妆于你也只是摆设,你先把部分嫁妆给我当了,等以后我有了钱,一定加倍给我们的孩子用。”妻子陈凤琴心痛自己的丈夫在外读书不易就答应了,同时也记住了丈夫会还这笔钱给小孩用的(她在之后一再交代女儿,如果找到了你的父亲,向他要回你从小到大的伙食费)。

2.巧借关系,掩护上级党组织

1939年春,闽西南潮梅特委为了贯彻执行向潮梅新区发展的方针,特委机关由闽西向梅县转移,特委书记方方夫妇和秘书许韵松、交通员郭玉意等四人,先在雁洋陈卜人(闽西特委副书记)家住。同年冬,特委领导决定将机关向梅县附城转移,于是将此任务交由梅县中心县委,由其择址。梅县中心县委领导将此重任交给在附城白土乡居住的梁铮卿。

接到任务后,梁铮卿大胆向组织讲述计划,很快就得到了批准。于是方方等四人以假家庭的形式,对外宣称户主王先生是秋魂在南洋的朋友,是侨商,是避日寇逃难至此的。体仁居(三堂四横)的一横屋给机关使用。机关人员的安全保卫工作,以及隐蔽地供应日常生活用品和接受机关领导同志交办的任务,由共产党员熊秋魂、梁铮卿等负责,日常生活由王英秀安排。在梁铮卿、熊秋魂等人的精心安排下,特委机关及相关人员在体仁居隐蔽,直至1940 年 6 月才迁大埔西河。

3.有勇有谋,全力营救被捕同学

1940年5月,国民党顽固派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第一次反共高潮的逆流波及梅县,当局下令解散县学抗会等团体。为此,学抗会理事会于 5 月 30 日召集梅县各中学学生代表 200 多人,在梅城民众教育馆召开代表大会,抵制解散梅县学抗会并向县党部示威请愿,当晚遭到镇压,李鸣铮、潘佛章、何孟琳等七名学生代表(其中六名共产党员)被逮捕送进县政府拘留所,史称“梅县七君子事件”。在社会各界向县政府提出抗议和意见均无效的情况下,为营救被捕学生,成立救援小组,成员有卢梅轩、陈国谋、李秋英、林宏元(林密)、廖鸿英、梁铮卿、邓频喜、梁道新、李书贤等。

救援小组接到中心县委下发的任务:将党支持他们坚持斗争的信息传递给关押在梅西龙虎圩监狱里的七名学生。接到任务后,救援小组成员分成两组:一组由林宏元、廖鸿英、梁铮卿假装成家属,以买通看守的方式将藏有信息的十多只玉米棒和两部《三国演义》送给被关的同学;另一组由卢梅轩、李书贤在窗外假装成捡树枝的人员,等待被关的同学看到信息后的回复。当梁铮卿等人买通看守将东西送进去后,被关押的同学猜想一定是党组织送来的,他们兴奋地从书中寻找党的指示,终于找到了十二个零星文字,拼凑在一起,就是“坚持”“可嘉”“坚持”“坚持”“力争”“声援”。他们估计还有同学在外面等回复,于是经商议后由一位同学撕下一张纸条,写上“不屈到底”四个字,夹在玉米包里,趁看守放风时抛了出去。在外等候的两名同学立即把玉米包捡了去。除此之外,学委还派邓频喜、李秋英和梁铮卿三位同学前去探监。他们买通了监狱长的关节,看守吃午饭时,被允许在门外看望七位同学。三人中李秋英擅长唱歌,就在门外高唱一首《八百壮士》,把党的指示巧妙地穿插在歌词里,鼓励七位同学坚持斗争,争取早日释放。七位同学也趁机向他们表示“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请同学们放心”。救援小组的工作使狱中的同学坚定斗争信心。

在我党和各阶层人士的全力营救下,加上被捕的七位学生在狱中坚持合理合法的斗争,国民党反动派也想早日金蝉脱壳,这时狱中七位同学得到地下党的指示,以届临学期结束为由,联名要求回校参加毕业考试。当局被迫在6月15日无罪释放了被捕学生。

 奔赴台湾,迎接朝霞  

“梅县七君子事件”后,梅县学抗会被迫解散,政治形势处于低谷,县委决定将已暴露的学生党员骨干疏散转移。梁铮卿于1940年夏撤离梅县,转移到江西赣州继续求学;于1941年10月考入广西大学农学院,先就读森林系后转读畜牧兽医系;1945年7月毕业留校任助教,专随骆春阳教授,才干颇得骆教授赞许。1947年7月,梁铮卿接党组织通知,获悉身边有个同伴身份暴露,为避免牵连需撤离广西大学;7月中旬,梁铮卿返回广东,一个多月后与党组织接上头,按上级安排到台湾从事地下工作。

1.打入内部,从事地下革命

1947年9月,梁铮卿从广州坐船经汕头到台湾。在谢汉光的引荐下,与中共台湾党组织接上头,根据自己的专业进入了台北血清制造所,后又根据需要转到台中。梁铮卿的主要工作是发展地下党组织,收集台湾相关情报等。据案件文书,梁铮卿等人利用同学、同乡、同事的关系,以台中地方法院宿舍(战友黄蹈中在地方法院工作)为活动据点开展工作,搜集有关军事配备情报、策反海军舰长,受上级领导指派,编写印发《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为当前局势告同胞书》,调查研究台湾省畜牧生产情况等,以迎接台湾解放。梁铮卿和同伴们获取了大量绝密情报,经由张伯哲、刘志敬交给交通员蔡寄天后转交给台湾省工作委员会主要领导蔡孝乾,最后由朱枫等交通员带回大陆。

2.被捕入狱,英勇就义

1947年,台湾省爆发反专制、反独裁、争民主的“二二八起义”。国民党此后实行戒严,以“匪谍”“叛乱”的名义,捕杀中共地下党员和迫害民主进步人士(主要由保密局、保安处、调查处等情治机构负责逮捕和侦讯)。1949年9月下旬,台中地区中共地下党遭破坏,1950年初,中共台湾省工委遭到严重破坏,工委主要领导人被捕,陈福添、邓锡章、张伯哲等同志先后被捕。3月29日,台中市警察局又在台中市破获了所谓“匪华东局潜台组织梁铮卿等叛乱案”,梁铮卿、黄蹈中、周碧梧、郭鲁林、赖河汾、马慰常等同志相继被捕。梁铮卿在1951年1月24日上午六时,与他的战友黄蹈中一起被枪决。

梁铮卿自1947年到台湾后,一刻也没有放松为党工作,为解放台湾作最后准备,在狱中更是坚不吐实,体现了共产党人保守秘密、不怕牺牲的精神,是真正的英雄。

 结 语  

近20年来,我搜集整理有关我外公梁铮卿的资料,其中既有外公家人、同学、战友的口述(同学、战友的回忆主要靠我们这些后人去采访),也有外公曾就读的梅州中学、东山中学、广西大学的档案记录,还有外公在台湾时工作单位的档案记录、案件的原始资料。搜集整理完这些资料后,压在我心头的巨石落地了。“一切为了大众利益”,我的外公就是这样一个人——外公,您安息吧!

编辑:廖智  审稿:陈嘉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