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 | 第九次西藏之旅

2023年04月16日7版“世相"版面图

布达拉宫    (张华  摄)

西藏春天的桃花     (张华  摄)

西藏春天的桃花     (张华  摄)

2021年,阳春三月。应几个朋友之约,我从梅州出发,带领他们去离天最近的地方——西藏看桃花,这也是我的第九次西藏之旅。进入藏东南后,我们沿着雅鲁藏布江而下,一路上独特的高原景观和美丽绚烂的桃花直接把我们陶醉到不思归家。

画画的越野车老头

在看桃花的几天行程中,有一辆京牌的白色丰田霸道总是隔三岔五地出现在我的视野中,这部越野车短暂停留的时候,总有一位老头会支起画架在认真地画着什么。这样的场面在西藏桃花盛开的时候常常可以遇见,很多人会选择这个时候前来写生,并没什么稀奇,所以我也就没当一回事。

看完桃花后,我们继续前往山南地区作深度游,按计划是到加查县海拔5000多米的拉姆拉措神湖。当我们到了神湖山脚入口处,却被守门的警察告知山上下了大雪,已经封路了,预计还要封一个半月。我们只好调头走另外一条备用线路。在途中,一片古老的核桃林吸引了我们,据考证最老一棵已有2100年历史,号称世界核桃王。就在我们饶有兴致地拍照留念时,前几天遇到的越野车老头又出现在视野中,他依旧是在画着什么。同行的朋友感到好奇,便过去与老头搭讪。我不感兴趣,就自个回车上休息。

正当我闭目养神的时候,对讲机传来队友呼叫我的声音,让我过去见一个人,那人也是第九次进西藏。这么巧,能在这么小的地方遇上同是第九次进藏的人?这让我感到有点好奇。走过去才知,原来这个第九次进藏的人正是那个一路上偶遇了N次的京牌越野车的画画老头。老头介绍自己姓冯名伟,1949年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祖籍浙江宁波,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曾在《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连环画出版社》等媒体供职,中国美协会员、中国摄协会员,代表作有《情缘西藏》。听了他的介绍,我心想,原来这个一开始我有点不屑的胡须拉碴的老头是个名人呀,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冯老师这次进藏,也是他的第九次西藏之旅,同行的还有另外一位画家尚平君老师。

西藏春天的桃花    (张华  摄)

西藏春天的桃花    (张华  摄)

海拔7782米、有“西藏众山之父”之称的南迦巴瓦峰,在桃花映衬之下,显得更加圣洁。(张华  摄)

从“殊途”到“同路”

也许是因为同是第九次进藏这个缘故,我们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在得知我们因大雪封山未能如愿前往神湖拉姆拉措后,冯老师热情地跟我们说,别着急别着急,和他同行的尚老师上一次去拉姆拉措时,在风雨中历经几个小时的艰苦等候后,拍到了一张超级难得的双彩虹神湖照片,到时他会负责跟尚老师商量,把这个美景分享给我们大家。简单聊了会,我们互相加了微信,便告别各自出发。

当晚,接到冯老师微信消息,他把尚老师拍的拉姆拉措双彩虹照片发了过来,照片超美,大家都非常喜欢,也了却了我们的遗憾。

我和冯老师又在微信里聊了聊接下来几天的行程,他问可否把我们的行程发一份给他参考,我二话不说就把路书发了过去。接下来几日,每到晚上,都会接到冯老师或尚老师的微信,询问住宿、行程等事宜,我都会一一给予回复。冯老师说,我们做的路书很详细,他俩也决定参照我们的路线一直走到拉萨。我突然觉得这老头子好厉害呀,74岁的人了,不但思路异常清晰,“谈锋”甚健,而且精力还非常旺盛,一路上都是他负责开车,还要停下来摄影、画画,而且智能手机各种功能玩得麻溜。心想,要是自己到了这把年纪,还能自驾上高原吗?临别,冯老师还特别交代我,一定要在拉萨等到他来,他将带我认识几位西藏乃至中国都很有名气的艺术界的朋友。

拜访达娃平措老师    (张华  摄)

拜访韩书力老师,从左至右分别为冯伟、韩书力、尚平君、柯荣。(张华  摄)

全新的经历

几天后,我和冯老师在拉萨会合了。队友们有些是第一次来拉萨,所以我们约定在拉萨休整三天,他们去布达拉宫和大、小昭寺那些地方逛逛,我则跟随冯老师去探访他的朋友。

冯老师带我见的第一个朋友是日喀则地区最边远的一个小学的老师达娃平措。达娃老师一生都在最偏远的高海拔边区任教,他的爱人追随他的脚步也成为一名藏区老师,夫妻二人因长年在高海拔地区任教,身体都落下了严重的伤病。但是,他们的默默坚守和辛勤付出却给孩子们带来了光明和力量,为他们打开了另一扇窗,使很多孩子走出高原,实现了人生梦想。冯老师是在旅行写生时认识达娃老师的,被他的善举打动,而主动请缨免费给那里的孩子们拍照并邮寄过去。此后他们就成了忘年交,冯老师每次到西藏,达娃老师是他必见的一个人。席间,我更多时候是在倾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汲取故事中的能量。我在想,或许冯老师和达娃老师都是为人师者,所以更加能够产生共鸣,虽然达娃老师的汉语表达水平不是很高,有些话要很认真辨别才听得明白,但从他们的眼神交流中,我能够读懂他们同为师者的仁爱、宽厚与担当。

冯老师带我见的第二个人物,是全国政协委员、西藏文联主席、西藏美协主席、西藏书画院院长韩书力先生。韩老先生早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从北京“嫁到”西藏50多年,他是西藏当代美术的创立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其实冯老师和韩老先生也是第一次见面,用他们的话来说,是互相倾慕许久,也是期待相见许久。原来,韩老先生每年都会前往欧洲采风。有一次,在法国卢浮宫旁边的国家图书馆里,他惊讶地发现了一部反映西藏风情的画册,其中有一幅照片让他深受震撼,而这幅照片的作者正是冯老师。韩老先生默默地把那张照片拍了下来,并记住了冯老师的名字。回国后,他通过多方寻找,终于联系上了冯老师,所以也就有了这次实现他们多年之前的约见。两位艺术界的前辈聊得非常开心,在讲到一些共同话题时,甚至情绪上彼此都难掩小小的激动。韩老先生的时间非常宝贵,原来给的会见时间是两个小时,后面不知不觉就聊了四个小时,一直快到夕阳西下才意犹未尽挥手告别。其间,韩老先生还带我们参观了他的画室和正在创作的新作,并与大家留影和分别合影。

接下来的时间,冯老师还在拉萨当地朋友柯荣老师的引领下,带我们现场探秘西藏唐卡的天然颜料是怎么制作出来的,还走进西藏工匠的作坊,参观巨型佛像是如何手工打造出来的。虽然我也是九进西藏了,但这些经历,是此前完全没有过的,这让我的第九次西藏之旅变得更加充实和丰盈,也更添光彩了。


手工研磨做唐卡的颜料    (张华  摄)

民间艺人在手工打造佛像    (张华  摄)

天涯若比邻

第九次西藏之旅结束后,我回到了梅州,冯老师则回到了北京。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偶尔聊一下彼此日常,虽然不是天天都有互动,但只要他有什么新作,或者有什么喜悦的事,他都会与我分享。每当我想起与冯老师相识的过程,以及他无私地带我去领略艺术的魅力,心中总会涌上一股莫名的温暖。因为,我于他,不过是西藏旅途上偶遇的成千上万的陌生人中的一个罢了,然而,他却把我当成一位挚友,全然没有年龄的距离,也从未对我有过半句教条的说辞,可是,我却总能在他的娓娓道来中,感受到他的智慧和力量,还有鼓励与鞭策。他就像一束光,虽然隔着那么远,但我抬头就可望见。

——”世相“投稿邮箱:mzrbbxgs@163.com

编辑:曾秋玲

审核:陈嘉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