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东|围龙屋得名之我见

围龙屋   (林东/供图)

        ————————

        最能代表粤东梅州客家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是围龙屋,现在的中老年人大多曾经在屋内生活过,都体会过在围龙屋内居住的舒适。

“围龙屋”为何得名?据笔者所读过的有关这方面内容的文章,几乎都是这么理解:因半圆形围屋的墙体及瓦面屋脊的走向,像一条龙围在屋的后头,因而称之。

但笔者认为,“围龙屋”的得名并非如此。

粤东梅州一带客家人做房子讲究风水,选址建房,特别讲究后头要有龙脉。所谓龙脉,就是山脊的走向,所以,房子多建在山脚下的缓坡地上,这样房子背靠了山脊的来势,认为房子就有了龙脉,以后出来的人才能英俊秀气,才有精气神。房子就算建在空旷的平地上,中轴线的后头也要隔空指向远处的山脉。

确定找准龙脉后,便是建房,随后砌结“龙穴”。

围龙屋上堂背都有一段横向的排水沟,紧靠水沟后端是一段一米左右高的石坎。在这段石坎正中从左至右砌有形似木、火、土、金、水的五块石块,代表东南西北中五方龙神。这五方龙神,是客家人认定的能保佑本宅的平安之神。五方龙神前称为能给主家带来好运的“小明堂”,因五方龙神上端的化胎和石坎前的水沟都设置为中间稍高两侧稍低,遇下雨时,水流都是从中间向两边流,故这种流水称为“龙须水”。对这五方龙神,客家人是非常看重的,有的屋主人还专门在五方龙神石前放置一块石碑,上刻“某(姓)宅龙脉神位”字样,逢上除夕族人在堂内焚香祭祖敬拜之时,不会忘记在五方龙神前插上几炷香并敬拜。

房屋主体建起来后,还要在后头围着化胎砌结半圆形的房子,这样将五方龙神围进屋内,这座房屋这时才可算是围龙屋。只砌有上下堂或上中下堂的房子,只能说是一座“堂屋”,就是在两侧加建有横屋后,也只能说是一座“堂横屋”。

一座堂横屋,后头要不要加建围屋,这要依建房前请来的所谓堪舆先生来安排决定。一般来说,房屋后头建了围屋,整座民居才好像后头有了依靠,何况围屋中有十多间房子也很实用。另外,按风水学的说法,认为屋后所受的寒风煞气重,也会建围屋,有些还建二道或三道。围屋要建得比堂屋高,如果后头地势低,就要从别处挑来泥土填高些或将围屋建成两层的楼房。

前面所提,不少人认为“围龙屋”一词是源于后头的围屋墙体及瓦面屋脊的走向像龙,这是望形猜测得来的。若这释义正确的话,同样是客家人在闽西南建的圆形的土围楼,便可称之为“围龙楼”或“盘龙楼”了,就是因为楼内并无五方龙神的设置,才被称为“围楼”。

过去,一座围龙屋建成后,有些主人入住前,还会请来堪舆先生进行赶龙入穴的仪式:堪舆先生手持竹杖,在屋背山脚处顺着山势一路大声呼喝着,将山脉中的“龙”赶请进屋内的龙穴中。这就是过去的“请龙”旧俗。至现在的乡间,有人嗓门过大或因情绪过激大声与人争吵,就会被人笑说这人像呼龙一般。

——————————

▲2023年3月30日梅州日报客家版

——————————

编辑:廖智   审稿:陈嘉良

客家版投稿邮箱:mzrbkj@163.com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