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谨洲|《寻乌调查》:一篇写满客家符号的经典著作


▲1930年5月毛泽东对寻乌县进行农村经济调查,写下《农村调查》,后整理为《寻乌调查》。————————

__________

□张谨洲

【引 言】

《寻乌调查》是毛泽东1930年5月所作的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的农村经济调查报告。当时中国共产党已在江西、福建的边界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为了认清中国农村和小城市的经济状况,开展土地革命,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从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作了这个调查。在寻乌调查过程中,毛泽东凡事都亲力亲为,形成了几十万字的调查笔录,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后来整理成八万多字的《寻乌调查》。《寻乌调查》中的语言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厚,收录了大量的寻乌客家方言词汇。它不仅是一份经济调查报告,还是一部反映当时客家地区风俗文化的作品。

用客家话著文,如鱼得水

《寻乌调查》是一篇写满客家符号的经典著作,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用客家话著文,如鱼得水。

毛泽东在《寻乌的商业》一章中写道:“采茶时兴宁客子到乡下,收买生叶自己制造。生叶中,‘雨前茶’(谷雨以前的,又叫‘头春茶’),一块钱八斤,每五斤生叶可以制出一斤茶。这种雨前茶价颇贵,要一块钱一斤。‘二春’(三四月的)和‘秋子’(七八月的),每块钱能买生茶叶十五斤,制造出来每斤卖五毛。做茶生意的靠着二春和秋子赚钱,头春茶是赚不到什么钱的。十二月还能产出些茶,名叫‘雪子’,和雨前钱一样的贵,同属上等人家吃的,出不多,客子们于它也赚不到什么钱。”

毛泽东在《寻乌城是什么·盐》中写道:“汇通店主钟周瑞是个地主(开盐行的只有他是地主)。店子开在东门城内,家住在南门城外。有二百二十石谷田,每年收获两季,每季出谷二百二十担,一季完全交租,一季农民得着。他家有个老婆,三个奶子(儿子),三个新妇(媳妇),一个等郎嫂(买来的,五岁了,因为她现在并没有郎,还要等着她老板娘把郎生下来,故叫等郎嫂,别处叫做童养媳),连他自己共九个人吃饭,没有雇店员。”

毛泽东在《寻乌城是什么·豆腐》中写道:“开豆腐店赚钱,主要还是拿豆腐渣畜猪子。因为每天普通只能销一桌豆腐,特别情况才能两桌,每天只能赚毛半子到三毛子。畜猪子每年可畜两道‘猪妈带子’,每道可出三四十元。若畜肉猪,每店每年可畜四个,约四百斤,出得一百元。但畜肉猪供米要多,还不如畜猪子划得来。”

一首原汁原味的客家童谣阐述地租剥削

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原汁原味记录客家话的,是阐述《地租剥削》中一则当时农民、小孩子唱出的童谣《一年耕到又阿嗬》:

“月光光,光灼灼。埃跌苦,你快乐。食也毛好食,着也毛好着。年年项起做,总住烂屋壳。暗婧女子毛钱讨,害埃穷人样得老。暗好学堂埃毛份,有眼当个瞎眼棍。天呀天,越思越想越可怜。事业毛钱做,年年总耕田。六月割也就,田东做贼头。袋子一大捆,擎把过街溜。吗个都唔问,问谷曾晒就?穷人一话毛,放出下马头。句句讲恶话,俨然税户头。唔奈何,量了一箩又一箩,量了田租量利谷,一年耕到又啊嗬!又阿嗬,会伤心,穷兄穷弟爱同心,穷姊穷妹爱团结,团结起来当红军,当到红军杀敌人!”

毛泽东对《一年耕到又阿嗬》做了注释:“‘埃’,我。‘毛’,没有。‘项起做’,继续做。‘暗婧女子’,漂亮女子。‘样得老’,怎样得老。‘暗好学堂’,再好学堂。‘割也就’,刚割完。‘做贼头’,很恶之意,如贼头一样恶。‘袋子一大捆’,用去收租的。‘过街溜’,洋伞。‘吗个都唔问’,什么都不问。‘放出下马头’,打官腔。‘税户头’,大地主。‘阿嗬’,没有了之意。‘爱同心’,要同心。”

对客家话作注释比比皆是

为了使读者读懂客家话,毛泽东特地对客家话作出注释的文字,在《寻乌调查》这篇经典著作中随处可见,举例如下:

例一、“敲糖子”。[罗成义]是兴宁人,早年来寻乌挑糖箩子,在县城及四厢敲糖子卖,一个明钱敲一块小糖(现在敲一块糖子起码要一块铜片了),或者拿糖子换各种荒货(头发、烂铜、烂铁、猪牛骨头、烂棉被)。他就是这样子起家的。

例二、“水酒”。“买糯米做的甜酒,叫做水酒,因为色黄也叫黄酒。这是农民和城市贫民一般喜欢喝的,因它味醇,也吃不坏人,又较便宜的缘故。分为‘双酒’‘单酒’(只城里这样称呼,乡下不说双单而说‘好’‘淡’)”。

例三、“镶豆腐”。“极小的虾子压扁起来好像虾皮一样,叫做虾壳。销得百多斤。过年过节家家要镶豆腐——把豆腐挖一个口,把猪肉、鱼子、香菇连同虾壳,或加入些蒜子和韭菜,剁成碎酱塞了进去,叫做镶豆腐。”

例四、“做圆木的”。“水桶呀,脚盆呀,饭甑呀,饭盆呀,水勺呀,锅盖呀,倾盆呀(覆菜碗、覆锅头的盆子),砧头呀,菜板呀(切菜用,圆的叫砧头,方的叫菜板),谷斗呀(打禾用),砻盘呀(推子),楼梯呀,等等东西,都是由那些住在山肚里‘做圆木的’匠人们挑了来卖。”

例五、“要衫裤着去捞”。“有个传遍全县的故事:篁乡地主刘福郎,是个著名刻薄的人,青苗不接时候,他把冇谷掺进精谷里发粜。有一天,有个农民到他家里籴谷子,他叫他的媳妇和女儿道:‘要衫裤子着就去捞!’农民们把他这句话传了出去,就成了全县闻名的大笑话。为什么这句话会成笑话呢?因为寻乌习惯,女子偷人叫‘捞’,把冇谷掺进精谷去也叫做‘捞’。他当着农民不好明说把冇谷掺进精谷,一个不留心,对他的媳妇和女儿说出那句好笑的话来,就成了流传至今的典故。”

类似这种给客家话加注的情形,在《寻乌调查》的字里行间比比皆是,如下再举几例,以资证明:

1、玉粉:又名西粉,番薯做成的,和豆粉不同就是它已造成了条子。

2、菜莆:就是芜菁,和萝卜相像,腌了的。

3、淡菜:大的叫“蚝豉”,又叫“西利”。

4、榄豉:把生橄榄煮熟,去核发霉,即成榄豉,寻乌叫榄角,梅县叫榄豉。

5、剪刀很利:寻乌人说裁缝偷布,不说他偷布,而说他剪刀很利。

6、抖紧时候:急用时候。

7、唱叫化歌的:即唱“莲花落”的。

8、圆头装:梅县人讥笑这种装叫“暹罗柚”。

9、花旗装:就是美国装,它的来源是从南洋传到梅县,由梅县传到寻乌的。

10、梭镖:寻乌土话“尥子”,梅县叫“挑笔子”,东江叫“尖串”。

11、响炭:即木炭,铸铁、铸锅都用它。

12、盐上米下:梅县人或大柘人挑来一担盐,兑一担米回去,叫做“盐上米下”。

13、会景的时候:迎故事或打醮的时候。

14、过番:往南洋叫“过番”。

15、当乌:做贼挖壁,夜间出门,叫做“当乌”。

16、闲嬲:“嬲”,当地人读廖,“东走西走”或“玩下子”的意思。

17、“上档量本,下档量利”:上档下档即夏收冬收。

18、冇谷:“冇”,当地音胖,冇谷,无米之谷。

19、奶子:客籍叫儿子曰奶子。

——————————

▲2023年3月30日梅州日报客家版——————————编辑:廖智   审稿:陈嘉良客家版投稿邮箱:mzrbkj@163.com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