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和祥|走街串巷,寻回老汤坑的印象



柠萌  摄

□黄和祥

近日文友在网上发表一则旧时侨批上的通信地址“揭阳西门外汤坑”,引起争议,有人认为是汤坑的西门外?笔者认为应该是揭阳西门外,清乾隆三年“置”丰顺时,汤坑是从揭阳县划出原属蓝田都的九图、十图,历史沿革,侨批上的通信地址符合逻辑,顺理成章。汤坑是华侨之乡,旅居海外华侨众多,早在明、清,不少人因“日食难度”,背井离乡,漂流番邦,谋求生计,汤坑有句流行语:“食到无,过暹罗。”旧时从暹罗寄回汤坑的侨批地址都是写揭阳西门外汤坑。

汤坑因汤湖而得名,地秀物华,人杰史丰,艺术古建筑,旧风物频多,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时过境迁,物换星移,现在的年轻人对老汤坑的印象已了无痕迹,想要了解老汤坑就要到老城区走一走,在那里,总体还保留着原来的模样,“瓜屋寨”“后营角”的老城寨仍存残垣断壁,尽显古老气质,民国时期独特的建筑风格的圆柱骑楼街道还保存完整,过着悠闲市井生活的汤坑人还保持着传下来的民风民俗:一半“学佬”一半“客家”,潮语客话汤坑声。

柯屋寨旧称金汤寨,俗称寨肚、十字街。明代万历年间由乡绅柯化鹏所建,寨属瓜型,故称瓜屋寨(今红卫社区),筑城池、立围墙,建四大城门,嵌上石匾,东门“屹若长城”、西门“飞泉玉露”、南门“两观明月”、北门“蝴蝶双飞”,与环境贴切生动,各具风光。除东门匾名由揭邑人题外,西、南、北门匾名由柯化鹏亲题,秀丽遒劲。

金顶寨是明末吏部员外郎罗万杰因母逝“归里”,变卖家产所建,旧址在后营角、上下马巷、布街、水门仔、东门、枫桥头,下南门一带。他设店铺,开圩场,招商纳贾,规定每逢农历三、六、九为汤坑圩期,方便民众,利于物品流通,促进了经济发展。

民国时期(1933年)改良汤坑市政,一律拆除旧店,统一建圆柱骑楼街道。一条主要直街按经营商品命名分为米街、布街、石碑街(中山街)三段;一条横街包括东门街、水门仔、东二市;还有一条很窄小的老街从水门仔到米街口的小街叫天外街,靠着汤沟滣。

汤坑四隅设立市场,分别开辟东市(老汤湖前面)作猪仔行,西市场(旧称草埔下)作山货、农副产品市场,南市场(今海舟园)做牛行、兼屠宰后做猪仔行。北市场(老公安局面前)做禽畜市场。时汤坑集市贸易繁华,当地群众及潮、梅商客纷至沓来经商。

在米街与布街的交接处有一座关爷宫,殿宇宏伟,飞檐流角,雕梁画栋,殿中关爷像栩栩如生,浩然正气,旧时元宵节迎关爷圣驾活动热闹非凡,万人空巷。关爷宫前昔时是汤坑最热闹的地方,是商贾的黄金宝地。关爷宫可惜在1952年被拆除,如今作五金门市,关爷像现放置在太平寺内。

金汤温泉又称汤湖,现易名汤坑温泉,位于本镇206国道旁,东门街上部,原有温泉喷口,当地居民多沐浴于此。明万历年后,罗万杰、柯化鹏等邑人集资扩建,清乾隆后几度重修,1959、1971年县政府拨款扩建男女浴池,1992年再次进行扩建,增建大门、凉亭,更加美观,方圆十里,男女老少,人流如织,来此沐浴,荡污涤垢,顿觉心旷神怡。

金瓯寨位于金瓯山东南面,依山而筑寨,始建于南明弘光乙酉年,由杨宫、丁尹奇所建,城门四个刻石嵌于门上,西门“方汉名区”,南门“山水攸钟”,东、北门已毁。金瓯寨为汤坑八景之一,左襟汶水溪,右依市区,前临池塘,后靠苍山,绿阴婆娑,关帝庙掩映其中,风景如画,登临山巅俯瞰汤城全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汤坑的文物古迹还有蓝田书院,坐落在米街口,清道光27年(1847),由丁日昌等倡建,在20世纪80年代举办过“收租院”泥塑展览。

太平寺位于三门坳下,建于明朝中期,庙宇壮观,昼夜香火不灭,烟霭缭绕,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汤坑坐落榕江北河之滨,巍巍八乡山下,地秀山美,四季如春,温泉遍布,风光秀丽,汤坑八景远近闻名:金瓯古城(金瓯寨),龙潭夕照(虎头山下的北河段),虹桥风月(通往内岭、汤南、埔寨的卧虹桥),古寺钟声(太平寺),双峰插云(黎峰山),金汤温泉(老汤湖),金丰铁树(在金屋围、八角井旁),揭岭飞泉(南磜村)。

旧址犹存,乘改革开放的春风,古貌新姿,新的建筑景物不断涌现,更富时代气息。汤坑是一座美丽的小城,宛如一位佳人,为迎新2023新春佳节,经淡妆轻抹,更妖娆妩媚,明艳亮丽,古今辉映,楚楚动人,惹来不少人的青睐。

我怀恋孕育我长大的老汤坑,常常在梦中浮现她的身影。

————————


 ▲2023年3月23日客家版  

————————

编辑:廖智   审稿:陈嘉良

客家版投稿邮箱:mzrbkj@163.com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