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培|友悌深至之情,劝学励志之篇——印尼爪哇华人教员张葆琮写给弟弟张坤贤家书赏析

▲民国十年(1921)10月张葆琮写给弟弟张坤贤家书批封

▲家书全文用毛笔、朱砂写就,文质兼美,情理相融。


————————

【作者简介】张葆琮,又名张宝钟,梅县人,印尼婆罗洲马辰中华学校教员。

坤贤吾亲爱之弟英鉴:

阳历九月十九日接读由泗转寄来一函,备聆种切。兄于八月间在西都文罗埠中华学校代课期满,即于八月廿六日乘车往泗,该晚即乘轮应婆罗洲马辰中华学校之聘(阅世界地图即知),于廿九日抵。校中同事只梁益三先生一人亦系梅县人,学生不过四十余人。盖华侨虽有数千,大半皆入荷兰学校读书也(荷校华生三百余人)。此埠较大,衣、食、处三者亦较为安适。校舍前临大河,傍晚凭栏,观小孩泅水,或倚篱玩花,颇可乐也。惟兄南来两载,虽四易枝栖而未赋闲一月,舟车劳苦已损失精神不少。而此次新任辰校,应酬如麻,又筹备圣诞,校务尤繁,一月来不惟握管无暇,精神大受损伤,因致头昏腰骨痛。旬日来之光阴,大半消磨于茶鼎药炉之内,近日尚未全(痊)愈也,也只得慢慢调养而已。

吾弟此次入省不得志,虽属可惜,惟年纪尚幼,来日方长。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所望于弟也。细思此次失败之原由,于筹备不早所致,此后进行计划万万不可迟延。明年决定进何学校,用费若干,皆当今年一一准备妥当,庶不致再遭第二次之失败,而耗费宝贵光阴以蹉锐志。此次不遂意不甚要紧,兄所望弟者,“志大”“志坚”四字而已。须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五(三)千越甲竟(可)吞吴。

弟现专科英文亦甚好,盖英文为世界之普通语,游历外国苟能操英语者,到处皆不致受困难,且为人看重。兄心爱英文而苦无机会,殊郁闷也。

弟处今日之境遇,当勇往直前,万不可中止及退步。弟倘从商,岂不把十年中之光阴、金钱、学问完全抛却?且商界未定致富,纵富又何益?此所以不可退步也。但不退步而中止,则中学毕业之资格,尚不能自立与谋生。纵能谋生,亦必一生碌碌木草同朽耳(现在南洋教员大半皆中学毕业生也,当教员数年辄卑鄙龌龊,毫无志气,学问全失,皆为兄所轻视也)。天生好身手,岂不可惜?兄对于中国所崇拜者,只顾维钧一人而已。盖顾氏年幼多材(才),不惟中国人所重,且各国皆非常尊崇也。

昭粦、蔚霞二女史往省,减少吾弟寂寞,但不知彼等现进何学校,进轩、玉笙诸人闻进省立中学肄业不念,确否?昭粦入省求学,不惟吾姓之光,将来吾梅女学必厚受其赐,可断言也。彼倘有暇,弟可请彼与余作笔墨谈,以交换智识。兄近来乏善足述,只得极力调养身体,勉求学问,以期异日与吾弟驰骋宇宙之间耳。至若满腔情绪,握管时已飞入吾弟怀中,毋容(庸)笔述。秋风多疠,愿为国自爱。

□□即颂

文安

兄 宝钟 书

(民国十年)阳十月二日阴九月二日 礼拜

(九月未寄信,实因奔走及校务、疾病所致,负约之过请爱弟恕之。)

附壮志歌一纸

▲张葆琮自己作词作曲写出《壮志歌》送给弟弟。

————————

注:此封家书原件,由知名收藏家、梅州市客侨博物馆馆长魏金华先生收藏。在2022年梅州市“嘉言懿行 书功竹帛”优秀家书评选中,该家书名入“十佳家书”之列并获评“最励志家书”。

【赏 析】

□林德培

这是一封写于一百多年前的家书。哥哥写给弟弟,感情之挚、期望之深、励志之切,溢于言表。每次细读这封历史厚重且情义饱满的信笺,总有一股旷达之气充盈胸次,催人奋进。

从内容看,写信人张葆琮早年离家赴南洋谋生,先在印尼西都文罗埠中华学校任代课老师,后应婆罗洲马辰中华学校之聘前往执教。作为教员,他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虽抱病而不废事;作为客家人,他乡土情结甚厚,崇文重教传统犹存;作为读书人,他懂得张弛有度,于繁忙之中欣赏眼前平常风物,以畅襟怀。弟弟张坤贤是求学少年,涉世不深,意志未坚。哥哥“接读(弟弟)由泗转寄来一函”之后回信。兄弟情深,从称谓、行文可见一斑。

该封家书沿用传统书信风格,以毛笔、朱砂书写,文质兼美,情理相融,既是一封文笔上佳的书信,又是一件字体俊秀的书法作品。可以想象,写信人张葆琮从小习书练字,没有十几二十年功夫,用墨运笔难以达到如此水平。而且,他应该也是饱读诗书,具备扎实的古文功底,否则信中精炼、酣畅之文风无法形成。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客家人走过千山万水,走不出对原乡的牵挂。张葆琮身居南洋,心系梅县。弟弟张坤贤入学未遂心愿,张葆琮惋惜之余,眼光看得长远,好言相勉:“吾弟此次入省不得志,虽属可惜,惟年纪尚幼,来日方长。”“明年决定进何学校,用费若干,皆当今年一一准备妥当,庶不致再遭第二次之失败,而耗费宝贵光阴以蹉锐志。”

读信可知,弟弟萌生退学从商的想法,来信征询兄意。张葆琮并不赞同,直言“弟倘从商,岂不把十年中之光阴、金钱、学问完全抛却?且商界未定致富,纵富又何益?此所以不可退步也。”他苦口婆心,告诫弟弟仅中学毕业难以自立谋生,“纵能谋生,亦必一生碌碌木草同朽耳!”张葆琮此番劝辞,是他在南洋教书多年、阅人无数得出的经验之谈。古人云: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在他看来,腹中无墨,人无生气,容易慵懒而成“卑鄙龌龊”之人。求学之路,“当勇往直前,万不可中止及退步。”如此良言,而今看来也不无借鉴意义。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立志”是张葆琮在书信中传递给弟弟的人生要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所望于弟也”“兄所望弟者,‘志大’‘志坚’四字而已”“须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等等寄语,无不与“志”有关。也许张葆琮觉得还不能完全表达他的意思,又亲自作词、作曲,写成一纸《壮志歌》附在家书后面,以使其弟收振聋发聩之效。

“男儿志大,姓名留世界。猛着祖鞭,天下事可为。学问识智认真求,垂亡国家力挽救。量洋海,气如鸿;乾坤大,我一人。青史上,古人空;绿窗前,明月在。”寥寥几行,掷地有声,一股英雄气回荡在字里行间。落款时间为民国十年(1921)八月,彼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张葆琮写《壮志歌》之意不言自明:立志,不只为读书,还为救国!其心之炽、其情之殷,溢出信笺,直击后世读者胸膛。

▲2023年3月15日梅州日报家庭版

编辑:廖智    审稿:曾秋玲

家庭版投稿邮箱:mzrbmsb@163.com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