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 | 梁素珍:舞台生涯七十载

□徐 青


如果从人生视角而言,从艺七十载、名动京城、德艺双馨的著名广东汉剧表演艺术家梁素珍在笔者眼中是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老者和智者。


金声玉韵  清形丽影

20世纪30年代末,梁素珍出生于广东梅县松口山乡。梁素珍无限钟情于客家传统文化,十四五岁便选择了家乡大戏汉剧。带着客家青春少女如梦似水的情怀,先行拜师钟熙懿(钟妹),主攻青衣花旦;后得广东汉剧著名表演艺术家黄桂珠真传点拨,形象超群,技艺日进。她一向在人们面前端庄稳重、聪慧伶俐;在学艺方面如饥似渴、谦谨笃行;在台上演出神情专注,丝丝入扣。她先后在《孟姜女》《梁四珍与赵玉粦》《昭君出塞》《丛台别》《花灯案》《秦香莲》《春娘曲》等70多台剧目中担纲主演。她数十载站在广东汉剧舞台中间,以大气磅礴之态,综合舞台艺术之美,永葆青春活力之韵,让如醉如痴的观众和戏迷赞誉,让业界和专家赞赏,成为红遍大江南北的“嫣红的山杜鹃”。笔者作为文艺界的一名小兵,向来仰慕梁素珍大师的风采。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便有幸观看过她的代表作《秦香莲》和《春娘曲》两个大戏。那时自己虽然资历尚浅,对艺术的赏析还处于懵懂的年龄,但观看后总觉得梁素珍的表演美妙绝伦、稳重端庄、无人堪比。特别是她的唱腔,可谓字字珠玑、行云遏雾、韵味盎然!

大家都知道,戏剧是以“唱”为主的舞台艺术,在《秦香莲》一剧中,她的表演主要采取了“以声驱腔”的高超艺术手法,唱念并重,正气凛然;她秉持激浊扬清,不惧权贵的传统理念,表演入木三分,让秦香莲这个人物在不同场合中,得到恰当的性格展现,与观众产生情感共融。而创排《春娘曲》这台戏,梁素珍说得上是用心良苦,从剧目题材的选择,剧本创作的修改和提升,她与剧作家亲自探讨,量身定制。在塑造春娘这个剧中人物角色过程中,她着重采取“以情驱声”的艺术手法,把含辛茹苦、善念如天的人间大爱情怀抒发得淋漓尽致,演活了这台大戏。特别是在“寻子”和“荣归”两场戏里,她声情并茂的大段唱腔,情真意切、感人心扉,让观众如临其境、感同身受。

彼时至今,已越三十余载,每每想起这两出戏来,至今仍让人感叹唏嘘,久久难忘。梁素珍演绎的好戏固然很多,但《秦香莲》和《春娘曲》绝对是她整个艺术生涯中最见表演功夫的扛鼎之作。

艺海泛舟   瑰丽无边

梁素珍的艺术人生大放异彩,荣誉也接踵而来,国家和省级奖项拿了不少,社会知名度也越来越大,但她的追求并不在此。

1978年春天,梁素珍开始走上剧院领导工作岗位(1978年4月至1991年5月任副院长;1991年6月至1999年2月任院长),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改革开放初期,面临复杂而又令人振奋的文艺界峥嵘岁月,国门越打越开,世界不同文化交融碰撞,各种形态的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广东汉剧该怎么办?路子又在何方?这些问题既是历史的考问,更是现实面临的选择。梁素珍和她的同事们曾经有过许多疑问,也曾经有过许多的抉择。但是,作为一个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坚定的继承者,梁素珍始终心明眼亮,她深知,传承不是守旧、创新不可离根。因此,尽管当时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院团排演了一些歌舞类节目,但传统戏没有丢掉。《包公与妞妞》《春娘曲》《义子登科》《昭君行》《麒麟老道》这些传统古装剧也接连创排。这其间,她既是剧院主要领导,同时也是许多传统剧目的主演,院团改革要定谋献策,把握导向;繁重的下乡和对外交流演出活动也要亲力亲为。也就在这个时期,梁素珍还亲自担负起培养广东汉剧接班人的重任。剧种需发展,人才是关键,她心里格外明了。

纵观广东汉剧发展的历史轨迹,梁素珍作为一代艺术宗师,又执掌广东汉剧院几十年,她对广东汉剧的传承和发展功不可没。然而,推出李仙花和杨秀微这“两朵梅花”是其最卓越的贡献。她们都是梁素珍的学生,也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广东汉剧舞台上冉冉升起的明星。李仙花是广东首个“二度梅”的得主(第十一届、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杨秀微摘取第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一个地处山区的剧种,连开两朵“梅花”,难度可想而知。为了李仙花和杨秀微“夺梅”,梁素珍可谓费尽心思。一是创造条件,量身定制参赛剧(节)目;二是筹措经费,聘请权威专家评戏,推介宣传;三是寻找领导,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扶持和重视……梁素珍顶住重重压力,解决重重困难,但她始终无怨无悔。从梅州到广州,从广州到北京反复往返,风雨兼程。她心里只有一个念想:广东汉剧要“闯”出去,优秀人才要“托”出来!

悉心教授   桃李芬芳

梁素珍大师的艺术人生是南粤大地一道耀眼的人文风景线,内里有梦幻般的瑰丽,有青春热血的澎湃起伏,有慈母般的温暖港湾。她以青春之火点亮艺术舞台的明灯;她以真诚友善书写灿烂辉煌的传统艺术诗篇。从1988年开始,梁素珍举办拜师认徒典礼,李仙花、杨秀微、陈小平、李焕霞、管乐莹、张敏等名家新秀先后成为她的徒弟,教戏育人成为她晚年生活的主流。1999年2月,梁素珍正式从院长岗位上退下来。她还担任广东汉剧促进会会长,始终关注广东汉剧的传承和发展,尤为关心剧院的精品创作和艺术人才的培养工作。进入新世纪,广东汉剧院和梅州市艺术学校联办的2005届、2013届、2015届及2020届“广东汉剧幼苗班”,她悉心指导,十多年坚持每周到艺校担任剧目课老师,手把手教戏,口对口传唱。

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梁素珍七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文艺事业的第一线。她立身处世,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也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她坚持原则、追求卓越;她奉献在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她爱岗敬业,为广东汉剧的振兴发展殚精竭虑、奋发作为,成为新时代戏剧艺术界的标杆和榜样。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汉剧传承人,梁素珍始终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开发,加强管理”的理念,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老戏复排、资料收集、剧目研讨、专刊出版、项目评估、示范演出等方面建言献策,亲自规划指导。

作为荣获“首届广东省文艺成就终身奖”的著名艺术家,她爱徒而视为己出,崇尚人品艺德。她有博大的胸怀,海纳百川,善事好为。前段时间,广东省文联拟在梅州挂牌设立“广东省文艺名家大师工程”广东汉剧李仙花工作室,根据省剧协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要求,李仙花收徒的名单里明确列入了青年演员管乐莹的名字。这方面出现了一个矛盾,因为李仙花和管乐莹都是梁素珍的徒弟,并是递了帖子给师父的,按辈分两人是师姐师妹的关系,怎么办?三方面都可能出现问题。然而,当省剧协有关领导上门说明情况后,没想到梁素珍仔细听完解释,沉思片刻后,心平气和地说道:“好吧,既然组织需要,对乐莹的成长有好处,我支持!”嘿嘿,这就是梁素珍大师!打破门户之见,一切为徒弟着想。反过来说,李仙花老师和管乐莹本人为此事感动得热泪盈眶,两人都感激万分地说:“梁大师永远都是我们的师父!”

梁素珍大师从事广东汉剧七十年的艺术辉煌,将观照着一代又一代汉剧人的不懈追求。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一定会在新征程的奋进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南国牡丹,永吐芬芳!

资料图片:梁素珍正在指导汉剧小演员。(梅州日报记者  林翔   摄)

——作者系国家一级编剧、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副院长

——”文化公园“投稿邮箱:mzrbwhgy@163.com

编辑:曾秋玲

审稿:廖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