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人的家国情怀

青山绿树环绕,独具特色的客家民居,宛如世外桃源的长教村。(梅州日报资料图 吴腾江摄)

梅州在广东省的版图上位于东北部。这里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又叫“客都”。1.5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8个县(市、区)1000多个村庄,梅县区是其中之一,该区有355个行政村,500多个自然村落。雁洋镇长教村就是这众多村落最为普通的一个。在梅州山区的每一个村庄都有每个村庄的故事,每一个村落的村民在日出日落之中都在传承着客家人的精神,也在传承着小山村人的家国情怀。今天我带大家走进长教村,从这个客家极其普通的小村落去窥视客家人的精神传承、血脉沿续中的家国情怀!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长教村这地方并没有长教村的称谓,村中只有几个小村落,分别有桥溪(朱陈姓)、檀树下(叶姓)、大石背(丘姓)、长窖(张姓)等自然村落。后以长窖统之,再发展到后来长窖演变成长教。长教村这几个小村落历史上人才辈出,商贾高官代代都有。仅以现在的桥溪村为例,现该自然村人口200多人,而从桥溪走向世界各地的朱姓人繁衍的后代有2000多人。我们知道,客家人是南迁的古汉人,可以说是传统的中国人,客家人向来重视祭祀,推崇祖先文化,家族的意识根深蒂固,仅从去年檀树下叶姓重修祖祠可见一斑。几百年,长教村人在外打拼,发了财当了官都不忘故里,不忘祖德善行,总是千方百计千辛万苦不远千里回到祖居地(俗称包衣迹)修房建屋,传承祖德光耀门楣。现在村中有大屋几十造,在几十造的大屋中,以"德""善"命楼名的就有十多造。瑞德楼、崇德楼、怀德楼、厚德楼、种德楼、树德楼、慎德楼、承德楼、世德楼、祖德楼、继善楼、宝善楼、善庆楼等等。一栋栋明清建筑,一个个以"德""善"命名的楼房,我们看到的是一种传承、感悟的是文化血脉的沿续。这也是长教人积德行善最真实的写照,体现了长教人崇德怀德在心中、树德种德在人间、承德慎德过日子、厚德祖德代代传、世德瑞德千年旺,宝善继善皆善庆传承。五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于当今世界民族之林,靠的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国情怀,行孝尽忠的乡土观念。我们慢步长教村,会感觉到家国情怀的传承无处不在。如桥溪村继善楼的先人,在继善楼2楼中厅的梁上留下一幅字: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即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为善最乐,读书便佳!把一幅字写在梁上,他们先人想告诉他们的裔孙什么道理呢?或许是告诉他们的后裔人生天地间,无非积德!修德不期获报,求个梦稳心安,为善最乐,读书便佳。这是多美的文字,多么美好的传承!长教人祖祖辈辈耕读传家,虽处于山旮旯里面,始终胸怀世界,心系家园。抗日战争时期,国破家亡惨不忍睹,外敌入侵民不聊生,在这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从长教出生旅居印尼的丘元荣先生,心系祖国安危、民族存亡,广泛动员海外侨胞捐钱捐物,买下飞机大炮送回祖国抗击日寇的侵略。这种为了国家牺牲小家、牺牲自我的精神在中华民族一次次生死关头体现出来,是因为他们明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家都没有了,长教村的小家就将不存在。丘元荣老先生在这危难关头挺身而出,为的是国家民族,为的是“大家”,也是为了自己的“小家”。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在扶贫攻坚的征途上,以叶华能董事长为代表的一批长教人,心系乡梓百姓的生产生活,从办雁南飞到建长教新村,从为村民种茶增收到给每个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发生活补助,从奖励学子读书到捐资建村址…等等,这些长教村人都把心中的家国情怀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敢于并肯于付出,这种家国情怀不仅仅喊在口头、埋在心里的,更是融入到血液里,铭刻在骨子里。他们用行动彰显出长教村的“德”“善”精神,这种为民族为家乡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宝贵的品德,这种中华民族的精神永载史册、日月同辉!

一个小小的长教村,一栋栋“德”“善”客家建筑,我们看到的是家国同构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在当前俄乌战争的背景下,我们深知,要保住家庭,必须有独立自主的国家,想要家庭蒸蒸日上,国家必须强大繁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历史的江河奔流不息,在冲波逆折之处更显壮丽。“家国情怀”在新时代下逐渐转化了担当、奋斗、奉献、牺牲的真实体现,越是艰险时刻,中国人的“家国情怀”越是能够激励起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迸发出英勇顽强的不屈斗志,汇聚起攻无不克的磅礴力量。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在种花家。

撰文:古苑辉

编辑:黄炜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