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卖炭翁

●郭桂茂

柠萌  摄

我的老家在山区,群山环抱。自古以来,人们就地取材,以木柴为主要燃料。

烧柴做饭,有一个很好的衍生品——木炭。大部分人家,都会将木柴燃尽后将红红的火炭装进密封的土罐里,冷却后的黑炭,用来煲饭、炖汤,特别香。

时间久了,积攒的黑炭多了,勤劳的人们,便会将它们装进“蛇皮袋”里,挑到圩上,换取零钱,贴补家用。

十岁那年,我也做了一回“小小卖炭翁”。

圩日前一天,我和小伙伴“五头”与“大头”便兴冲冲地各自找到了两只青色的肥料袋。圩日一大早,我们天不亮就起床,先把家里积攒的木炭集中起来,用筛子把它们筛选了一遍,除去尘灰和碎屑,再选取大块的、整齐的,把它们装进袋子里,绑好袋口,套好扁担,整装待发。

匆匆吃过早饭,我们迫不及待地出发了。木炭不重,加上我们自小就参加劳动,砍过柴,挑过水,所以,肩上的担子,并不是特别沉重。我们沿着蜿蜒的石板路,翻山越岭,走过七八公里的路途。虽然汗流浃背,但却心情愉快,充满激动和期待。

快到圩场的时候,不断有人家问我们的木炭卖不卖?卖多少钱?我和大头比较心急,沉不住气,很快就以一块钱的价格卖掉了肩上的木炭。五头比较“老成”,不为所动,挑着担子继续往前走,最后,他卖了个“好价钱”:一块二毛。

拿到钱后,我们欢天喜地地往圩场跑。三个人先去吃了一碗豆腐花,花了五分钱;然后,各自买了两块“油炸哥”,花了一毛钱;最后,我花了五毛钱给老爸买了一瓶“国公酒”,剩下的钱全部买了连环画;大头买了一双新鞋子;五头自始至终微笑着看我俩花钱,再没有把兜里的钱掏出来一分。回到家,他老老实实地把剩下的钱上交给了他爸。

这是我们第一次“挣钱”,不觉得苦和累,倒是充满了快乐。如今回头,那次“卖炭翁”的经历,也是段幸福、甜蜜的回忆。

编辑:曾秋玲

审稿:廖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