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镇平 | 永镇楼雄镇金城

金城雄镇(丘建平修图)

□丁思深

曳杖新城第一山,

山中金阙迥诸天。

千峰树影涵秋色,

一带溪光动晓烟。

仙令清晖诗思里,

幽人逸兴酒杯前。

锋销半壁城如锦,

几度登临未忍还。

上诗是镇平儒学训导梁国树题镇平八景之“金城雄镇”的诗。梁国树为始兴人,原是平远训导,后于明崇祯十年(1637),改任镇平训导。

梁国树来到镇平当儒学训导,时当镇平城建好不久,所以诗中称“新城”。“第一山”即“蕉岭”。镇平城墙高跨北岭(即蕉岭)而过。康熙《镇平县志》对镇平的“城池”都是这样记载的:“城建于桂岭之阳,为古怀仁里,所谓石窟蕉岭也。”乾隆《镇平县志·卷一·疆域志·山川》云:“桂岭,在城内,原名蕉岭。为邑主山,巃嵸峍崒,有涵盖一切气象。”桂岭作了县署的倚背,而成了一邑之镇山。镇平是小县,城也并不宽大,从乾隆《镇平县志·县治图》看,镇平城像个葫芦形。镇山楼是葫芦顶,城南是葫芦底状。梁国树登上第一山的蕉岭,感觉这山中的建筑和天上为仙人或天帝所居大不一样。起联交代了时间、地点和总体感受。

我们知道,崇祯十年,知县胡会宾在北岭高阜处建了一座“永镇楼”,又称“镇山楼”。永镇楼楼高三层,在古代建筑中也算得上比较高大的建筑了,屹立在主山上,天造地设,成了壮丽的景观。特别是闲暇胜日,登上高踞桂岭的永镇楼举目四望,邑城雄伟峻整,固若金汤。也许,梁国树就是在这个时候,和胡会宾一起去曳杖观山的。紧接着诗的颔联对眼前的景色进行了铺陈叙写:永镇楼耸立在蕉岭上,蕉岭成了镇平的第一山。“千峰树影涵秋色,一带溪光动晓烟”一联,写景鲜明生动,使人如在其境。人们读了这一联,好像置身于镇山上,周边千峰耸竦拱立,翠绿的山头上,树影蕴涵着秋色;从长潭流出来的石窟河水,荡漾着霞光岚气,在眼前浮动。它们前呼后拥,左环右抱着镇平城郭。十四个字,写出了登临镇山看到的景致,有光有色,虚实相济,给人以大自然是那么壮丽绚美的感受。

颈联“仙令清晖诗思里,幽人逸兴酒杯前”。仙令,是对县令的美称。县令对如此美好的山水正在酝酿着诗篇,幽居之士端起了酒杯在发抒超逸豪放的意兴。

诗的尾联回溯历史,这里曾是被称为“盗贼渊薮”的战伐之地。可如今,大规模的动乱如“五总之乱”已经平息,烽烟已经消散。随着县治的设立,兼扼闽赣的金城石郭,在一片废墟上建立起来;既崇且丽的城池,可谓是金城雄镇,壮我蕉岭。面对如此美好的景色,让人每次登临都流连忘返。

顺治八年莅任镇平县令的薛世望亦有“金城雄镇”一诗,云:

弹压三藩别一天,

拥山冠石镇城悬。

剑峰麾雪头皆白,

彩笔临风思欲元。

楼厂梵音收瘴雨,

蝶迎潭影洗蛮烟。

我来重揖山精客,

永砺千秋万有年。

薛诗以怀往咏史的形式,首联叙写镇平城“弹压三藩”“拥山冠石”的形胜。“悬”指极为高峻。“弹压三藩”,是指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此处是借指过去的动乱。中间两联极写建城以来的变化。结联“我来重揖山精客,永砺千秋万有年”,是作者有意想请出伏藏在山中的“山精”,向它发问并告诉它,于今时势已经变了,江山永固,是万有之年了。“山精”,传说中的山间怪兽。《淮南子·氾论训》:“山出枭阳。”汉高诱注:“枭阳,山精也。人形,长大,面黑色,身有毛,足反踵,见人而笑。”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山精如人,一足,长三四尺,食山蟹,夜出昼藏。”

清咸丰五年(1855)邑举人刘伯芙,亦有咏镇平八景之“金城雄镇”诗,抄录如下:

倚东西北控南天,

十丈城高势岿然。

殿阁金银通上界,

屏山苍翠入寒烟。

近添灯火多书院,

远隔尘嚣少市廛。

僧拥蒲团喧佛偈,

玲玲玉罄白云边。

——“文化公园”投稿邮箱:mzrbwhgy@163.com

编辑:曾秋玲

审稿:廖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