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父亲

□甘小松

晓秋  摄

尽管还是那扇熟悉的大门,还是那熟悉的门卫。但我始终无法接受,当我踏进931地质大院的时候,这里再也见不到慈爱的父亲了。

我那为地质事业奉献了半个多世纪的父亲今年6月6日永远离开了我们。

广东省地质局931地质队大院位于汕头市玫瑰街,里面有五栋建筑,住户近半是客家人,曾被人戏称为客家人在汕头特区的“唐人街”。

1988年,931地质队队部从揭阳新亨迁至汕头,我的父母亲及弟妹随迁,住在地质大院。后来,我与兄长大学毕业后,约定到汕头特区发展,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从1988年算起,父亲在931地质大院生活了34年。这段时光应该是父亲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父亲1939年5月生于广东省五华县。与大多数同时代人一样,他度过没有色彩的童年和少年。他没有自暴自弃,渴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在辗转念完小学后父亲考上五华中学,因家贫没钱交学费,束手无策,无可奈何。后来是一位有见识的长辈卖了两担谷子,解了父亲燃眉之急。初中三年,父亲如饥似渴学习,成绩优异。因家贫无法供读,他被迫放弃升读高中的机会,于1956年8月考上包吃包住免收学杂费的昆明地质学校。父亲到昆明报到的时候,家里拿不出一件可以穿出门的衣服,路费还是他那在县水利部门工作的大哥赞助的。

毕业后,父亲感恩奋进,主动要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找矿,被分配到四川省凉山地质队工作,直到1976年3月,才从四川省202地质队调回广东省931地质队。

在四川找矿的20年,正值父亲青壮年时期。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他只有在每年春节时,才能休探亲假回家一次。我们也只能在这个万家团圆的佳节,才能与父亲欢聚一二十天。

每次从四川回来,父亲都会给我们小礼物。我人生中吃的第一个苹果、橘子,玩的第一个玩具,都是父亲从四川带来的。每到寒假,我们兄妹四人便盼望父亲早点回家过年。

或许是受够了没钱读书的苦头,父亲非常重视子女教育培养。只要探亲回家,他都会抽空到学校找班主任,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在兄妹四人中,我是最愚笨的一个。1981年9月,我考上华西中学,开始住校内宿,非常的不适应,成绩一落千丈。父亲很是担心,悄悄找到班主任,请他在学习上生活上多关照我。

正是有了父亲长期的关心,我们兄妹四人在中学阶段不敢松懈,后来全部上了大学。特别是大哥,1986年以优异成绩考上汕头大学,成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天之骄子。

我是1989年大学毕业分配到汕头特区工作的。我曾工作过的单位——汕头特区晚报与汕头日报,离931地质大院很近,只有数百米的路程,因此,下班后我经常绕到父母家,与他们聊天。我对父亲更深的了解,也是从那时开始的。

父亲经常教导孩子们要自强不息。他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诫我们,做技术工作的人,必须要凭本事立足社会,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只要你干出实实在在的业绩,群众会看到的,组织也不会忘记。

父亲注重言传身教,处处为儿女做表率。听闻家乡修葺祠堂,他毫不犹豫带头捐款;听闻老家亲友生病住院动手术,他也是立马寄钱捐助……父亲爱笑,人缘极好。他心中装着身边每一个人,对亲人,对朋友,尽自己所能给予关爱。而他自己,平时总拣最便宜的吃,最朴素的穿,连理个发,也跑到城中村流动摊档,剃个不用洗头只需三块钱的。

父亲是去年年底发现血尿后住院的。先是在汕头市中医院检查,发现问题比较严重后转到中心医院复诊。医生说,如果做手术,要12个小时以上,怕父亲挺不过去。我那做医生的兄长权衡考虑后,征得母亲同意,决定把父亲转到中医院,进行保守治疗。

父亲刚开始也没想到病魔如此之凶残,很乐观配合治疗。学医的哥哥使尽了浑身解数,希望能创造奇迹。这些日子,我几乎每天都跑去医院看望父亲,带点他想吃的食物、想要的物品,尽管我工作的单位在城西,父亲住的医院在城东,相距十来公里。

我默默祈祷父亲能创造奇迹,因为我知道,我们需要父亲,他还有很多未竟之愿。但我更明白,父亲这回凶多吉少。

今年6月6日六时许,父亲不敌病魔,平静走了。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当面对千呼万唤无答应的父亲时,我还是号啕大哭,不能自已,就像1996年11月,我回到五华奔丧,见到爱我疼我的奶奶永远离开了我们……

亲爱的父亲,一路走好!

刊于7月6日《梅州日报》梅花版。

编辑:廖智

审稿:曾秋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