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儿童摆摊热潮在梅州悄然兴起:“小掌柜”出摊 体验助成长

近期,一股青少年儿童摆摊热潮正在梅州悄然兴起:从公益市集到跳蚤市场,从个人实践到社区活动,不少孩子们化身“小掌柜”,在买卖实践中感受到“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更好地了解社会、掌握本领、赋能成长。

梅县区城区部分学校开展爱心义卖活动。(吴丽伶 摄)

“义”起“摊”玩新风尚  

为了提升青少年儿童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其社会责任感与奉献精神,今年以来,梅州各级各部门组织多场义卖活动,共筑和谐社会新风尚。

3月22日,在梅江区清凉山郊野公园,一场别开生面的义卖市集正在开展,“飞羽善行”义卖摊位上陈列了鸟类主题的手工作品、绘画作品、泥塑以及玩具等。“这里有好看的、好玩的,大家可以挑一挑……”小朋友们在摊位上卖力地吆喝着,吸引市民驻足选购。“摆摊看起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刚开始孩子放不开,后来看到旁边的小伙伴热情地向过往市民介绍产品,她也大着胆开始吆喝,最后收获不小。”市民钟女士说,她带着三年级的女儿去梅城江北老街批发了玩具和文具进行义卖,摆摊所有收益全部捐赠给孤独症儿童助学项目,活动既让孩子锻炼了口才和社交能力,而且让他们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受益匪浅。

青少年儿童化身“小掌柜”,热情地向过往市民推销义卖商品。(兴宁团市委供图)

类似的义卖场景也出现在兴宁市明珠文化广场,3月初,兴宁市2025年“红领巾爱心义卖”公益市集活动在此开展,在家长的陪同下,50多名青少年化身“小掌柜”,他们热情地向过往市民推销义卖商品。“摊位装饰由孩子们自行设计,义卖物品也由他们自行准备,从头到尾体验了一把‘小掌柜’的感受。”活动主办方兴宁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义卖市集活动锻炼了孩子们组织、沟通与协作能力,而且义卖收入用于关爱兴宁市困境儿童,让他们真切体会到付出与收获的快乐,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助力他们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财商启蒙育新芽

有些家长带着孩子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义卖摆摊,有些家长则自行带孩子到休闲场所摆摊。“通过摆摊销售,孩子可以了解到怎样定价不亏本、如何让产品更好卖,帮助他们形成基础的财经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体验到赚钱的不容易,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市民郭先生说,他从网上购买了一批“蝴蝶翅膀”玩具,带幼儿园大班和小学四年级的女儿利用节假日及晚上时间到梅城院士广场等地方摆摊。然而,卖货非常不容易,至今连本钱还没赚回来,孩子们感慨做生意的艰难,花钱也不再像以前一样大手大脚,形成了更理性的消费观。

摆摊活动成为不少幼儿园社会实践教育的重要一环。(梅江区爱乐幼儿园供图)

摆摊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理财意识,成为不少幼儿园社会实践教育的重要一环。梅江区爱乐幼儿园教学园长林素娥告诉记者:“我们幼儿园每学期都会举办跳蚤市场等活动,让孩子们当‘小掌柜’‘小顾客’,准备不超过20元的零钱参与买卖活动,体验策划摊位、摆摊销售、整理物品等各方面的工作,在买卖过程中学习算数与使用钱币的本领,了解生活中货币交换的知识,进一步提升同伴交往、沟通分享等方面能力。”陈女士的孩子就读于该幼儿园中班,她感慨:“孩子参加活动后回家后买东西也会考虑性价比,还说要存钱买书,没想到这种实践活动能让他有这么深刻的认识!”

青少年儿童摆摊活动不仅为城市注入童趣与活力,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创新、自立与节约的种子。如今,梅州一些社区也联合小区物业服务企业开展亲子跳蚤市集等活动,这场“小掌柜”热潮将书写更多温暖有趣的故事。

本报记者 严海苑


编辑:廖玉芳

审核:廖爱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