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这个看似老生常谈的话题,实则蕴含着重要的肌肤保护智慧。毕竟,“一白遮百丑”的美颜法则深入人心,但追求美白之路,首要任务并非急于求成地依赖各种美白精华,而是要将防晒工作做到极致。然而,许多人的防晒观念仍停留在夏季,认为其他季节因气温不高便无需防晒。其实。防晒一年四季都不可或缺!即便在室内、阴天或雨天,紫外线依然如影随形,对我们的肌肤构成潜在威胁。
首先,防晒的核心在于抵御紫外线UV。但是紫外线也分不同种类,根据波长范围及生物学效应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
1、短波紫外线UVC——其穿透能力较弱,几乎不能到达地球表面,基本不用担心。它虽能直接破坏细胞生物膜和DNA,但那是作为人工消毒光源时的角色,与我们日常防晒关系不大。
2、中波紫外线UVB——它是我们被晒伤的元凶。其能穿透大气层约达七成,占地表紫外线的5%,轻则导致皮肤红肿,重则引发红斑和水疱,给肌肤带来直接的伤害。
3、长波紫外线UVA——高达95%的长波紫外线虽然不常造成皮肤炎症,但它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可以透过玻璃、衣服、水及人体表皮,直达真皮层,造成晒黑、光老化等现象。
人类防晒的劲敌其实就是UVA和UVB,也可理解为“晒黑UVA”和“晒伤UVB”。UVA以晒黑为主,UVB以晒伤为主,但它们都会引发色素沉淀,形成色斑。不同季节,它们的威力也不同,春季UVA最强,夏季UVB最盛,所以无论何时,防晒都不可掉以轻心。
在生活中,若防晒措施不到位,肌肤将面临光损伤的风险,如红肿、脱皮、瘙痒等。其中,由UVB引起的红斑属于急性炎症反应,日晒后2-7小时可能出现,12-24小时达到高峰,表现为晒伤部位出现红斑、肿胀和灼痛感。数日后红斑可自行消退,但部分人群可能伴随脱屑。而长期日晒,尤其是UVA的照射,会使皮肤加速老化,导致暴露部位皮肤粗糙、皱纹增多和色素加深,皮肤弹性降低,毛细血管扩张等多种光老化的症状。
我们该如何做好防晒呢?首先是硬防晒:通过物理遮挡来防止紫外线照射,如打防晒伞、戴帽子、穿防晒服、戴墨镜和防晒口罩等。其次是防晒霜的使用。防晒霜的SPF值和PA值,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成SPF针对UVB,PA针对UVA。一般日常通勤的话,SPF在15-20即能满足大部分人的需要。然而由于UVA对皮肤的影响是“深”且“长久”,因此在PA的选择上可以选择较高指数的产品。
有人会问,使用了BB霜还有必要擦防晒霜吗?BB霜在设计时更关注调整肤色的作用,虽然也有防晒功效,但肯定没有专门的防晒霜更牢靠。所以不主张将BB霜当防晒霜用,建议先涂足够的防晒霜,再涂BB霜。最后我们还可以补充一些食物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帮助抵御紫外线的伤害。例如,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番石榴、猕猴桃、草莓等)和黄红色蔬果(如胡萝卜、芒果、西红柿等)都含有抗氧化成分,有助于保护皮肤。同时,在防晒后也可以进行一些修护工作,如使用防晒修护乳液或面膜来舒缓皮肤。
作者:梅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黄爱萍
编辑:廖玉芳
审核:黄宝珠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