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新论丨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研究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研究

■兴宁市第二小学 刘玉芬

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小学阶段跨学科主题教学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数学作为小学最重要的科目,如何实现跨学科高效教学?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具体的策略探究。

落实学科概念,设计融合情境

在落实跨学科教学时,教师需要彰显数学科目的核心地位。教师可以积极设计数学情境,在情境中将历史、美术等学科的知识加以展现,并融合数学知识内容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知识理解能力的同时,助力学生个人体验和核心素养的强化。

例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时,教师可以首先在课堂上引入中国古代粮仓的发展进程,促使学生感知古人智慧的同时,对圆柱、圆锥进行直观的观察,教师还可以展现不同历史时期的粮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并借此完成历史和数学学科的融合;此外教师还可以对相应的粮仓进行赋值,鼓励学生进行运算,教师也可以结合数字化平台对隋朝的含嘉仓设计原理、建筑特点进行分析,将美术知识与数学知识相互融合,并设计情境和学生一起探究粮仓建筑过程,融合数学运算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融入美术元素,提升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地融入美术元素,借助趣味化的活动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学习《位置和顺序》时,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对位置的理解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需设计“寻宝”主题游戏,结合信息技术展现相应的游戏课件,让学生对画面中的图形进行了解,并尝试利用平台绘画功能,绘制相应的地图,标注相应位置,利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和标注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将数形结合思想展现其中,让学生通过绘制不同的路线,引入不同的图形知识,锻炼学生绘图能力的同时,打破知识单元的局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屏互动的功能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直观展现大家一起评判,实现以学促评,教师还可以将不同的知识进行整合,鼓励学生制作知识思维导图,将美术中的色彩、线条、图形等元素与数学知识融合,提高学生知识整合能力。

引入诗词知识,提升综合素质

数学和语文作为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两大学科,其在课堂知识教学中有着共通性,教师可以将语文元素融合于课堂,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建立语文和数学学科之间的联系,逐步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真正实现跨学科整合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数》时,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诗词引入不同的数字,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两个黄鹂鸣翠柳”借助诗词让学生提炼其中包含的数字,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古诗《山村咏怀》的数字,让学生对1到5的数字加以认识,并尝试进行书写。教师还可以进行提问“请大家说出包含数字的成语?”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和学生积极进行互动,通过这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此外也促使学生了解语文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还可以结合成语进行典故讲解,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设情境,完成思维能力和迁移运用能力的双重提升。

开展小组合作,落实融合教育

小组合作是当前教学的主要方式,教师借助这一形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知识整合与归纳的能力,并将体育知识内涵与团队协作相互融合,促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活动兴趣表现,实现多元化活动的设计,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进行全面培养,并实现资源拓展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跨学科整合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多学科有机融合,还有效地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对调动学生积极性有着重要意义。

《梅州日报·知行新论》正式开栏!

投稿需知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编辑:廖玉芳

审核:廖爱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