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为何难“并举”
■兴宁市齐昌中学 石永辉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我们全体教育人的职责任务,但现实中还存在重智轻德、体、美、劳现象。我们要痛下决心、多措并举让全面育人观真正落地生效。
全国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培训聚焦的就是“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等我们非常熟悉、不断强调的话题。通过聆听专家、教授以及一线校长的讲座,令人非常震撼,心理冲击特别强烈。反思我们的教育现状,身为学校书记更觉任重道远。
当前很多地方习惯的评价方式仍然是学业成绩为首,甚至是唯一标准,想改变这个现状,我们倍感阻力重重、成效甚微。究其原因,我认为有如下几方面:
一、评价体系的落后。至今为止,人们仍然习惯从教学成绩这个简单而直观的数字上去衡量一所学校或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这个既有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导向问题,也有社会和家长的推波助澜,这种观念根深蒂固。甚至很多人都还固守着这样的信念:没有教学成绩说啥也白费!这些官方与非官方言论给教育工作者带来很大的阻力。
二、理念认识的滞后。当前很多教师、家长依然觉得学生在学校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文化知识,只要每科考试分数高了,能上好高中、好大学就是最大的成功,至于德、体、美、劳都可以被“一好遮百丑”,忽略不计。问题的根源是他们认识不到除了智育以外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于是从思想上就难以改变,更不愿去践行。
三、敬业精神和改革意识欠缺。相比较发达地区,我们教师队伍普遍比较安于现状,特别是要走出舒适区、开展革新的意识比较淡薄。虽然不断有头脑风暴,学校管理层也试图开展改革,但体制内能撬动他们积极性、主动性的措施非常有限,在博弈过程中学校往往是被动的,于是他们习惯沿着以前传统、低端、单一的路径日复一日重复原来那种“好教”的方式面对一批又一批学子。
四、师资和设施设备的不足。有些学校难得有些种子老师愿意推动全面教育的落实,但苦于专业教师的严重不足。特别是音乐、美术这些专业教师更是缺乏,这样的话想贯彻好“五育并举”确实有很大挑战,加上很多相关设施设备难以配套,让这些课程落地更显得艰难。
虽然存在主客观多方面的现实问题,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职责,希望以后在培训过程中能有更多在这些方面做得出色的学校给我们介绍经验做法,特别是实操细节,让我们从中学习、借鉴。
《梅州日报·知行新论》正式开栏!
投稿需知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编辑:廖玉芳
审核:廖爱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