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成赶作业‘神器’”等内容登上各平台热榜,引发热议。有网友认为,以如此“投机取巧”的方式使用AI,相当于是在直接“抄答案”,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养成“惰性”,丧失独立思考能力,并不利于孩子成长。也有网友认为,善于使用AI是与时俱进,会使用工具就是一种进步,“让AI当孩子免费的老师”。对此,你怎么看?
刘文晖:AI 技术作为现代的先进技术,它的产生有它的合理性。它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能够快速、便捷地辅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利用好AI技术,会有利于孩子思维广度和深度的提高,在运用过程中转化成创新内源化,有利于孩子与时俱进学习,将来才能更好适应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社会。如果孩子利用AI来进行作弊或逃避学习责任,那就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诚信品德的养成;同时如果有些孩子依赖它,也会阻碍孩子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应该说是把双刃剑,这就要学校、教育者和家长协力教育,引导孩子要诚信和自律,正确利用好这个AI新技术;教育者的作业设计尽量避免机械重复,要多设计开放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家校要适当监督孩子们的使用情况;同时教育部门还要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确保在使用AI技术时能扬长避短,让高新技术发挥它的可利用功能,避免孩子随意滥用所带来危害。
张炼煌:我认为用AI完成寒假作业不可取。加强家校合作,老师和家长携手努力,要明确AI工具的使用边界,并加强监督使用,让学生理解作业是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教师要优化作业设计,增加开放性、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对于心智尚未成熟、自控力相对较弱的中小学生而言,过度依赖AI工具所潜在的负面影响绝不可轻视。“答案诚可贵,思考价更高。”这种依赖会削弱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钝化独立思考意识,反而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绊脚石”。作为老师,应当指导学生如何恰当、有效且合理地运用AI工具。要让学生明白:AI只是一种工具,是辅助学习的一种手段,而绝非替代自身思考的捷径。
陈赞发:对于正在进行基础学习的中小学生而言,我不赞成他们借助AI完成任何学习任务。如果中小学生习惯于借助AI完成学习任务,就会产生依赖心理,形成惰性,不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训练他们正确的思维方式。就好比是有了计算器以后,我们不赞成计算能力尚未达到应有水平的中小学生使用其完成计算题目一样。
张永胜:学习中构建各种操作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什么都要把握一个度,AI在学习中的运用,能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过分运用却会产生依赖性,所以建议适当运用,家长和老师的监管要起到良好的作用。
许素芬:AI作为一种新型工具,老师和家长可适当引导小孩了解其功能,并用其搜索一些资料,但同时要教育监督小孩千万不能利用其来赶作业。
曾一聪 : 善于使用AI是与时俱进的表现,在未来的社会中,AI将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学生如果能适度地使用AI,可以帮助自己快速获取信息和答疑解惑,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老师布置一道与“AI时代”相关的作业可能会难住许多学生。如能在deepseek输入题目后,它会很快提供答题的要点,学生便可根据这些建议,梳理出答题思路,完成作业。然而,尽管AI可以作为辅助学习的工具,但学生仍然需要保持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过度依赖AI可能会导致思维能力退化。因此,家长和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合理、适度地使用AI,既要充分利用其优势,又要避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家长更应鼓励孩子在使用AI后与老师、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刘玉棠:利用AI智能完成学习任务,应该提倡和鼓励,它可以节省时间,保证学习的质量,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随着智能化的提高和运用,不会使用AI智能学习的人反而显得落伍,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更难以提升自己的学业水平。这就跟挖隧道一样,用人工挖和用盾构机掘进,所用的时间、速度、效率是完全不同的。
刘如君:让AI当孩子免费的老师,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AI老师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服务,学生在家中自学或在学校课堂上,都能随时向AI教师请教问题、交流心得。AI可以引导孩子学会自主规划学习、独立解决问题,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重要意义。但AI老师也存在局限性。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AI无法像人类老师那样给予孩子真正的关心、鼓励和陪伴,难以建立起有温度的师生关系。若孩子完全依赖AI提供的答案和思路,可能会导致思维的固化,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灵活思维和创新能力,不利于孩子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健康成长。
(廖玉芳/整理)
编辑:廖玉芳
审核:廖爱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