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在即,学生要收心更要静心

暑假接近尾声,部分学生出现了拖延、焦虑、嗜睡、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等表现,这些现象被统称为“开学焦虑综合征”。对于这种常发、易发的假期综合征,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调适心情,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新学期的生活?记者近日采访了相关专家,整理出一份“收心”指南。

假期尾声,孩子在家做练习,提前进入学习状态。(黄宝珠 摄)

多方配合调节,有效应对“开学综合征”

“还有不到一周就要开学迎接大二,开学综合征迎来二十年最高峰。”“一想到要去学校就心情低落,也不想收拾东西。”“我是学医的,一想到开学要背书写作业又要失眠又要离开家就痛苦。”在某大学树洞上,不少大学生在上面发文吐槽自己不想上学的心情。准大二学生小瑜坦承,自从买了返校的高铁票,她就一直处于心情低落的状态,“我舍不得妈妈,舍不得家里的小狗,还没离开,我就已经开始翻相册怀念假期里的点点滴滴。”据记者调查,对于大学生来说,离家上学产生的适应障碍是开学综合征的主因。

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加,12—18岁的青少年是开学综合征的易发人群。“这类孩子具体表现为过度依赖电子产品,喜欢跟家长对着干,作业不愿意完成或者拖延完成。”启赋学能的老师黎明丽经常接到这类学生家长的咨询求助,在她所帮助的学生中,发现这些学生都是平时学校管得比较严,到了假期就开始放飞天性,沉溺在电子产品中,同时,家长的焦虑也会加重孩子的厌学情绪,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其实,不管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大学生,在这最后的假期时光里,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相较于假期里的“慢节奏”生活,开学则意味着“舒适区”被打破。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睡眠医学科主治医生刘秀红介绍,导致开学焦虑综合征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有环境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变化及学业压力的增加。开学焦虑综合征一般会持续一段时间,但经老师、家长的积极引导和学生的自主调节,多数学生的症状会逐渐消失,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大的影响,不必特别处理。但如果症状较重或症状持续存在,则可能进一步导致适应障碍、焦虑症、抑郁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精神心理问题的发生,需要进行干预。

陪伴孩子从假期模式切换到开学模式

记者留意到,近期我市各级教育部门及多所中小学校均在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发布“收心指南”,提醒家长、教师要尽快把学生从散漫状态里拉出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开启新学年的校园生活。

家住梅县区新县城的陈女士在假期尾声给即将上二年级的儿子报了为期10天的数学班。“课程以计算为主,每天2小时。”陈女士告诉记者,活泼好动的儿子在假期把心玩“野”了,随着开学时间越来越近,她担心儿子无法适应新学期的生活,于是采用上短期辅导班这种方式,将孩子从假期模式切换到开学模式。“这样每天学习时间并不会很长,回家也只是做少量的作业,孩子更易于接受。”陈女士说道。

刘秀红表示,“开学前的状态调整”不只是孩子的事情,也包括父母自身心态的调整以及整个家庭氛围的调整。“身体状态不佳,会使人的适应和调整能力大打折扣。假期孩子在家缺乏有效监督,容易出现作息、饮食不规律,或因旅行、走亲、访友等,进食时间不定、饮食结构紊乱,使肠胃负担过重产生各种不适。因此,恢复合理饮食,避免过度疲劳,适当锻炼,用良好的生理状态迎接开学,也是应对开学焦虑综合征的方法之一。”

其次,查漏补缺,做好暑假作业收尾工作。很多学生开学前焦虑是因为作业未完成,担心老师问责。刘秀红建议,家长可询问孩子是否需要协助,给孩子吃一颗返校“定心丸”。循序渐进制定开学目标后,要让孩子从假期浮躁的状态中静下来,接触学习环境和学习伙伴。可将家里玩乐物品换回学习用品,恢复上学时的状态。感受上学的氛围,参加班级大扫除等,重新找回熟悉的感觉。及时了解新学期的学习内容和准备学习用品。了解新学期教学大纲,知道所需学习用具。提前准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心中的焦虑自然也就少了几分。

在刘秀红看来,假期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增加,如果开学时强力剥夺或不加于约束都会引起适应不良。应当减少手机、平板及电脑娱乐,逐渐增加学习时间,才能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与孩子“约法三章”,非学业问题尽量不使用手机,鼓励利用工具书解决学习问题。制定新学期目标及计划。最后,可以适当应用一些心理学技巧,如积极暗示、自我肯定、冥想放松、聆听一些舒缓音乐等舒缓焦虑。如果焦虑仍未能很好得到改善,则需要到专业医院睡眠医学门诊就医检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药物治疗及心理干预。

“总而言之,大部分开学焦虑综合征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缓解;开学焦虑症重在预防,提前做足准备工作,返校就能不再焦虑。” 刘秀红说道。

本报记者 黄宝珠

编辑:廖玉芳

审核:廖爱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