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假期,都有不少家长带领孩子参观知名高校,领略校园风光和学风。“名校游”也成为寒暑假旅游市场的热门品类,这导致部分高校每逢假期就人满为患。关于大学“开放与否”的争论从没有停过。支持开放的人认为学校是公共性的社会资源:闲暇时可以去校园里散散步,有空时可以去大学课堂上旁听。另一边认为,校园开放让校园内的安全难以保障,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可能受到干扰。对此,你怎么看?
张永胜:暑假让孩子进入大学校园参观,感受大学的文化氛围,欣赏一些人文景观,听闻大学校园的名人故事,有利于孩子得到榜样教育,立志发奋努力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但是建议大学不能长时间开放,要规定具体开放时间向外公布,安全才能得到保障,也有利于大学正常的学习生活不会受到干扰。
张炼煌:我认为高校应该有限制的开放,学校毕竟是公共性的社会资源,应该满足家长带领孩子去领略校园风光的需求,而不应以校园安全难以保障,学习和生活环境可能受到干扰等理由封闭校园。可用一种折中的方式来解决,可以用限额预约进校园参观,这样可以避免人满为患,又可以满足家长学生的要求。其实这在很多高校已经实行,但这个预约的小程序一定要便捷容易操作。笔者就曾亲眼看过这样不和谐的一幕:一个远道而来看望自己孩子的家长因为预约小程序的不便而被拒绝进入校园,与保安发生争执。
许素芬:家长利用暑期旅游时机,带领孩子参观知名高校,可以让孩子通过领略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学习氛围,有效引领孩子树立远大目标,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另一方面,因为是暑期,学生大多已离校,所以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不会受到太多干扰。只是,为了不让学校受到任何不良影响,可在校园张贴一些诸如“到校参观不准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物”等等标语。
曾文东:个人表示赞同大学校园有序向群众开放。一所大学,往往承载了诸多历史和文化,是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大学校园作为社会资源,承载着其特有的社会功能,向社会有序开放则发挥了其特有的功能。
曾一聪:大学是公共性的社会资源,适时进行开放,能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文化资源,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家长带领孩子参观大学校园内的建筑、雕塑、图书馆等文化的载体,能够让他们感受到大学文化的魅力。有空时去大学课堂上旁听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能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然而,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校园内的安全隐患也会相应增多。因此,大学也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控制游客的数量和参观的时间,通过加强安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等方式,在保障校园安全和学生权益的前提下,为游客提供更好的参观体验,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文化氛围的营造。
林丹平:我觉得大学可以开放,但要有条件开放,不能无条件放任社会人士进入参观。复旦大学发布的校园参观文明公约就很有参考价值,其文明公约提出,违反公约者,学校有权予以制止或劝离,并采取措施谢绝再次入校。有了参观公约的约束,师生们的安全和生活也可以得到保障。
(廖玉芳/整理)
编辑:廖玉芳
审核:廖爱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