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亲子活动、艺术培训课堂、非遗文化探索……进入暑期以来,我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各大公共文化场馆持续发力,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精准对接儿童青少年实际需求,推出了主题丰富、形式多样、内容多元的系列公益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学习“充电”的好去处,帮助他们度过一个愉快、充实、有意义的假期。
文化场馆 主题活动精彩纷呈
连日来,室外已开启“蒸烤”模式,相约图书馆,享受清凉“悦读”,成了不少市民的最佳选择。7月18日上午,位于梅江区书山路的市剑英图书馆,坐满了前来避暑纳凉和学习“充电”的家长和孩子。
记者了解到,假日期间,市剑英图书馆也开启了“暑假模式”,分别组织开展了2024年“假日书虫”文化志愿服务、“客家记忆”文化志愿服务以及“21天阅读挑战书”等活动,吸引青少年读者参与体验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向年轻一代推广和传播客家文化,培育少儿读者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而暑期的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也绝对是“人气选手”。从7月16日开始,该馆每周五开馆时间延长至晚上8点半,正式开启“假日陪伴模式”。
今年暑假,该馆将组织开展近30场具有客家特色的“客博假期 夏日知旅”活动。其中,“博物馆之夜”主题让家长和孩子们在茶艺文化、花艺文化、中式黏土画等互动活动中拓宽视野、增进亲子关系;“品读博物馆”主题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在观展的过程中培养艺术鉴赏力;“玩转博物馆”主题则是通过“爱我客家”小小讲解员培训、“寻根嘉印·家训回家”家庭亲子活动等教育研学活动,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玩有所识、游有所乐。
此外,为给学生提供多元选择,助力学生暑期“乐”学,公益课堂也成了暑期活动的一大热点。暑假期间,梅县区文化馆推出了2024年暑期公益少儿艺术培训班活动,培训类别涵盖客家山歌、古典舞、爵士舞、硬笔书法、水彩画等,为青少年埋下一颗热爱文化艺术的种子。梅江区图书馆推出梅江童谣诵读班等活动,通过讲解客家童谣,介绍客家文化,让青少年儿童学会诵读、传唱,更好地宣传推广优秀传统地方文化。
这些只是我市各大文化场馆为丰富儿童青少年暑期生活、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一个个生动缩影。
家长孩子 积极参与好评不断
“一放假,孩子天天看手机,出去玩又怕出危险”“平时工作太忙,没时间陪伴”“想培养孩子文艺特长,但费用太高了”……每年暑假,孩子“无处去”“无人看”、如何为孩子安排一个轻松而有意义的假期,是让不少家长费心的难题。而暑期系列公益活动的推出恰逢其时,深受不少家长的热捧和孩子的喜爱。
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参与体验珐琅彩手工杯垫的制作过程。(赖运香 摄)
7月13日上午,“珐琅彩韵·金碧交辉”中华传统工艺体验活动在梅江区博物馆开展,10组亲子家庭共同完成一段充满趣味的非遗文化探索之旅,为暑期生活增添绚丽色彩。“今天的活动很有趣,我学会了掐丝和上色点蓝,最喜欢的就是点蓝的过程,感觉很神奇,以后还想参加。”参与学员钟欣楠欣喜地跟记者分享着今天的收获。
杯垫成品
“接触传统工艺的体验感非常不错!每次梅江区博物馆的活动推出后,基本10分钟内就‘秒空’,这次很幸运能够抢到参加的名额,老师讲得很好,不止是小朋友听得津津有味,我也跟着学到了很多知识,希望今后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让小朋友多多参与。”参与家长廖倩告诉记者,面对到来的暑期生活,她一直有关注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推出的各项公益文化活动,让孩子参与这类有意义的体验活动是她的“首选”。
老师耐心引导孩子们掌握硬笔书法的基本技巧和规范。
“先起笔写横,横笔上翘。再竖笔内折,顿笔勿大”……7月19日,在梅县区图书馆硬笔书法培训的暑期公益课堂上,主讲老师吴柔娜正通过小黑板一笔一划给学生们演示着“横折、横折钩”的写法要点。“练习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耐心、专注力,提升孩子的审美素养。”吴柔娜告诉记者,活动一经推出很快就被抢光,非常受家长欢迎。
“公益课堂来得真及时,这个暑假有了在身边的课堂,既丰富了孩子的课余生活,又让他们学到了知识和能力,让我们家长放心、省心,真的是拍手叫好!”下课后,不少家长看到孩子完成的硬笔书法作品不断对老师表示感谢,并为课程效果点赞。
本报记者 赖运香
实习生 陈佳欢
编辑:廖玉芳
审核:廖爱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