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品丨走进熙和湾

每当夜幕降临,一盏盏花灯被点亮犹如星星点点,闪烁着客家人的文化自信。

——题记

今天,我们走出校园,来到兴宁“花灯之乡”——熙和湾,领略传统技艺,学习制作花灯,在活动中体验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

客家围龙屋是我们客家人的传统民居,结构和谐统一,工艺精美绝伦,有极强的传统礼制和伦理观念,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之一。兴宁就是我们中国的围龙屋之乡,以数量最多、规模最大享誉全球。经过老师的讲解,我们知道它是一种坚固、安全、封闭式的建筑,走进去观察不难发现,它的窗户有木栏挡着,很高。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小偷进入,目前仍有人在围龙屋内居住。

走近姓氏文化,攀登熙和湾客云道,了解中国姓氏来源。“姓”字,由“女”和“生”组成,这说明最早的姓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是指母亲一系的血缘关系。而氏,指的则是有血缘关系的人在一起生活,这指的是父亲的血缘,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让位于父系氏族制度。到了秦汉以后,才姓氏合一,通称“姓”或者“姓氏”。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国人重视乡土感情,尊祖敬宗,这正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中国姓氏文化,值得每一位中华儿女学习。

花灯,是中国古老的文化遗产,是独特的客家非遗文化。它源远流长,寓意着光明与希望,幸福与安康,让人叹为观止。

五彩斑斓,客家花灯。兴宁花灯是一种集民间竹艺、编织、绘画、剪纸、书法、对联和诗词于一体的造型艺术,寄托了兴宁客家人添丁发财、添福添寿、望子成龙的特殊情感,也祝愿家族繁荣昌盛、财源广进……这也成了他们喜爱的吉祥物之一。

早在康熙乾隆年间,兴宁花灯就随着客家人的第四、五次大迁徙流传到了淡水、河源等地,甚至广西和四川等省份。兴宁花灯融传统的儒家文化,底蕴深厚的群众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于一身,充分体现了一个不断发展和不断创造的动态流转。花灯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遗产,兴宁客家地区的传统花灯与我国元宵花灯一脉相承,是花灯文化的一朵艺术奇葩。

当天下午,我们集体动手制作花灯,领略传统工艺,也体会到了每一位匠人的用心和技艺的不易,感受到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次活动我们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从历史的角度探索花灯的起源和发展,从地理的角度看到了花灯文化中我们中原和客家的关系,更从语文学科中了解到关于花灯的唯美诗词。

活动中同学们都收获了快乐,也感受到了自己家乡文化的真善美,所以天地万物就是最好的课堂,让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家乡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者:邹文涛(梅州市外语实验学校801班)

编辑:廖玉芳

审核:廖爱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