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手记丨倾心关注寻契机 倾情关爱护成长

“我们的教育今天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是学生厌学,是学生不想上学。”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四中原校长刘长铭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主办的首届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上的演讲中这样说道。确实,当下如何消除初中学生的厌学心理已是初中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作为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教师除了要做好本学科教学工作外,还要倾心关注学生动向,寻找良好教育契机;要倾情关爱学生心灵,守护学生健康成长。

厌学现象,日趋严重

据光明社教育家分享,坊间最新流传着这样一则“新闻”:一项关于我国中小学生厌学情况的调查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0年里,我国中小学生的厌学率已经攀升至73.3%。当代初中学生厌学现象,日趋严重,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现今社会大形势的影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如游戏室的持续开放、网吧的管理松懈,还有手机使用的泛滥,使得一些初中生沉迷于游戏室、网吧和手机游戏中,对学习毫无兴趣而言,甚至产生了厌学的心理。第二、原生态家庭的影响是造成当代初中生产生厌学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三种原生态家庭,包括完美主义家庭、过度高压家庭和被忽略家庭,最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厌学心理。完美义家庭缺乏标准和感恩之心,过度高压家庭剥夺孩子话语权,被忽略家庭损害孩子的价值感,这些家庭环境会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导致厌学情绪产生。还有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父母往往疏于对孩子的管教,导致孩子自暴自弃,有被家庭、社会抛弃的感觉,从而不思进取,讨厌学习。第三、学校环境的影响不容小觑。过于僵硬的教育方式,单调的教学模式,过重的学习任务,以及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真诚的鼓励等都有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丧失兴趣和动力。第四、初中生自身问题的影响。部分初中生文化基础薄弱,跟不上老师课程进度,又没有养成刻苦钻研的良好习惯。长期的累积,不懂的太多,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初中三年的学习是我们终身学习的基础。如果孩子在打基础的初中阶段出现厌学情绪,我们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倾心关注,寻找契机

初中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理论,而且又处在心理上反抗期。教师应注意到学生的这一特点,多关注学生平时的表现,寻找良好教育契机,变说教型教育为疏导型教育。

第一、倾心关注细节。学生的想法,有时体现在一个个的细节中。如果教师能关注到学生这些细节表现,了解他们的想法,然后根据这些情况随机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就有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班里的一位名叫沁怡的学生,近两上课心不在焉,有时还趴在桌子上睡觉。她是位热忱的学生,只是自控力差了些。昨天因再次违纪被撤掉班长的职位,我知道她很失落很难过,所以没有在课堂上当众批评她,等下课后,借机叫她来办公室谈心。她是个是非分明之人,知道自己有错在先,被撤职位乃意料之事,但她说:“老师,我还是想为老师分担,为同学们服务。”知道了她的想法后,我决定让她担任劳动委员,她说不会再让我失望。后来,她不但没让我失望,反而让全班同学都对她刮目相看。

正所谓“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或许可以通过关注学生的一些细节表现,来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再来进行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教育。

第二、倾心关注长处。《礼记·学记》有言“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所以教师要倾心关注学生的长处,通过发现学生的长处,不断燃起学生对自己的信心,让学生喜欢班集体,喜欢上学这件事。对学生来说,也许他们怕的是你的表扬,不怕的是你的批评。教师要把“你最棒”“你做得好”“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你太厉害了”“你是咱们班集体荣誉感最强的”“你是咱们班思维最活跃的”等等挂在口头。请给学生多一些表扬,也许他们厌学的心理就会教师们的表扬之中慢慢消失。开学不到一个星期,刘卉的家长就打电话来说小孩不想来上学了。经过了解,笔者发现刘卉同学是因为基础薄弱,跟不上老师课程进度,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从而产生了厌学的心理。笔者先通过家访帮刘卉同学扎实基础,在她返校后一段时间里,笔者又经常借机向全班同学表扬她身上的一些闪光点如细心、热情、乐于助人等等。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再也没听说过刘卉不想来学校的事情了。

表扬鼓励性的语言在很多时候比生硬的说教取得的效果好,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懵懂的叛逆,收拢不住的灵魂,放荡不羁的习惯,绝非一时的感动便能改变。这就需要教师倾心关注学生成长,寻得良好教育契机,并拿出打持久战的决心和使命感的激情,投入到日复一日的教育工作中去。

倾情关爱,守护成长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句名言就形象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对话。所以教育要深入人心,用真心换真情,这或许就是教育工作的精髓。

第一,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不需要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壮举,只要真诚的泼洒真爱,就一定能有所收获。钦浩是笔者教的一位2020届的足球特长生,他的文化科基础特薄弱,又因为受其他足球特长生爱玩手机的影响,所以学习成绩一直无法提高。到了初三,他还是无法放下手机专注读书,成绩到了无可后退的地步,有一度他甚至不想来学校了,尽管笔者一次又一次地找他谈话。想到他在足球方面的特长,笔者不愿让他因文化科而错失读重点高中的机会,于是利用每天的午休时间来辅导督促他学习文化科。他也因老师的努力付出而决心认真拼一次。最后中考时,他以483分的好成绩考上了高级中学。爱犹如一把金钥匙,能打开孩子闭锁的心灵。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有一把金钥匙,孩子们将会向我们展示他们纯真美丽的内心世界。那么我们收获的将不仅仅是成绩,还有自我的蜕变和灵魂的升华。

我想,教师要把爱无私奉献给每一位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对调皮的学生,要注意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对学习差的学生,要注意动之以情,授之以法;对成绩好的学生,要注意持之以恒,精益求精。

第二,从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需要通过一些小事让学生感受到关心和爱护,如学生因为起得晚没有吃早餐就到校,老师可以拿出随身携带的面包或者牛奶让学生当早餐,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从而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遇到突然身体不适的学生,要带他到校医室询问医生,如是下班时间,要带他到办公室,给他倒杯温开水,询问他是否需要老师的帮助。记得一天中午,笔者中午值班时,看到班里那个调皮又不爱学习的小昊同学右手捂着肚脐,左手肘弯曲着放在桌面上,靠在左手肘的脸,很是苍白,嘴唇紧闭。笔者赶紧把他扶到办公室,并倒了杯温开水递给他,经询问他很可能是得了肠胃炎,笔者便第一时间通知他的家长,因他的家长在工作中不能及时带他就医,笔者便载着他到最近的诊所看医生,经过检查,确定是得了肠胃炎,医生开了一些药给他,这时他家长才到,于是把他接回家去养病。从那以后,小昊不但对老师特别敬爱,还开始燃起学习的欲望。

教师要从爱出发,了解学生真实的感受和需要,把自己的温暖和感情倾注到学生的心田,滋润学生的心田,走进学生的心灵,感化学生,让学生觉得老师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从而 “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的接受了老师的教育,而厌学情绪自然也就不会产生。

情之所至,金石为开。教师只有对学生献上爱心,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和亲近,从而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营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围,守护学生健康成长,最终实现优化教育之效果。

教育路漫漫,任重而道远。教师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立志做新时代的“大先生”,倾心关注学生成长,倾情关爱学生心灵,寻找良好教育契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立志成才保驾护航。

作者:赖果瑞(梅县区高级中学) 

编辑:廖玉芳

审核:廖爱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