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棒成学生防困“神器”? 医生:成分不明存隐患

最近,一种“鼻吸能量棒”在学生中流行开来。“鼻吸能量棒”通常由塑料外壳包裹,上方有1至2根塑料细管,鼻子凑近可闻到薄荷、樟脑等内容物的气味,商家宣称“安全无毒、提神醒脑”。

这种“鼻吸能量棒”有副作用吗?青少年是否可以随意使用?要如何规范青少年使用网红产品?围绕这些疑问,记者开展了走访调查。

现象 小卖部未见售卖 线上销售火爆

近日,记者接连走访了梅城多所中小学附近的小卖部,并未发现有出售“鼻吸能量棒”。而在一些药店里,记者发现有与“鼻吸能量棒”类似的产品,而这些产品主要用于缓解鼻炎、鼻塞症状。

鼻吸能量棒线上销售火爆。(电商截图)

在电商平台搜索“鼻吸能量棒”,可以看到五花八门的产品链接, “上课清醒”“提神防困”等字眼显著标在产品首页,单价在7元到60元不等,有单管和双管两种。不同的商家还推出了各种各样的味道,有“薄荷味”“柠檬味”“红牛味”“酱香味”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产品销售量很高,有些甚至过万,翻看评论,有些是学生自己买来提神醒脑用,有些是家长主动买来给孩子用。

学生小于(化名)告诉记者,他身边有同学在使用这种“鼻吸能量棒”,他好奇问过同学是什么感觉,对方表示“容易上头,有点像吸烟。”

此外,不少网络平台也有博主测评了这种产品,表示“一吸就上脑”“有廉价的香精味”“瞬间精神”。

医生 成分用量不明 长期使用恐造成伤害

“鼻吸能量棒的成分以樟脑、薄荷脑为主,而樟脑及薄荷是OTC的成分药,应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使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耳鼻喉头颈科主任医师秦勇介绍到,“鼻吸能量棒”在网上宣传的用途是提神醒脑,缓解困倦。而清凉油、爽鼻通等非处方药可以起到类似效果,并且可以在药店买到,这些非处方药是按照药品要求生产的,相对来说更有保障。

“‘鼻吸能量棒’产品的定位性质不明,主要销售渠道不在药店,成分及用量不明,没有正规的监管,隐患极大。此外,部分厂家生产的‘鼻吸能量棒’经检测发现含有烷烃这种挥发性物质,如果长期大量使用,不仅会产生耐药性,还有成瘾的风险。”秦勇认为,虽然现在不少药物都有采用吸入式的使用方法,但都是按药品的研发、制作、相关试验及临床等一系列工序确认了吸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而“鼻吸能量棒”制作简便,未能严格消毒杀菌,入鼻后有可能带来细菌,损伤鼻腔、鼻窦,改变鼻黏膜的正常功能,引起鼻窦炎,长期应用会引起药物性鼻炎、顽固性的鼻塞等。

治理 结合学生个性 培养安全防范意识

从年初的“盘串”,到不久前的“萝卜刀”“烟卡”,再到如今的“鼻吸能量棒”,为何每一款流行的“玩具”总是如此受孩子们关注?兴宁市龙北中学教师曾一聪认为,“网红”玩具的流行一方面是因为它们新奇、有趣,符合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猎奇心;另一方面,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也使得这些玩具的流行速度更快,范围更广。

“针对一些带有安全隐患的玩具,一味的禁止并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不如采用一些特别的方法和策略,结合孩子们的个性和需求,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玩具选择观念和行为习惯。”曾一聪建议学校可利用主题班会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孩子们讨论玩具的选择和安全问题,通过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加深对玩具安全问题的认识。

梅县区新民小学教师许素芬则表示,如果教师发现学生目前流行的玩具具有安全隐患,一定要及时通过班会课、黑板报等方式普及玩这些“玩具”的危害性和典型事例,让学生提高警惕。“家长们也是引导孩子很重要的一环。要顾及孩子们爱‘玩’的天性,可引入一些有趣又有益的游戏进行取代,让孩子兴趣转移。”许素芬说。

曾一聪则建议家长要和孩子制定使用玩具的规则,如“只购买经过认证的玩具”“不在课堂上或学习时间玩玩具”等。“让孩子远离具有安全隐患的玩具需要耐心、理解和创新。参与规则的制定,不仅可以让他们更加明白规则的重要性,也能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曾一聪表示。

记者手记

近年来,各类“网红”玩具层出不穷,更新迭代速度极快,其中不少玩具存在安全隐患。如何协同各方力量推动“网红”玩具管理工作落地见效,这一问题值得深思。

向危险有害玩具说“不”,“堵疏结合”很重要。“堵”的方面,首先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公安、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部门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加大“网红”玩具、学生文具用品抽查检查力度;其次,学校要加强检查管理,及时了解“网红”玩具更新迭代新动向,研判其危害性,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合作,及时发现并解决管理难点。

“疏”方面,学校与家长更要通力合作,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玩具存在的危险性,提高认知,更好地保护自身的健康安全;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提供优质的游戏和玩具来吸引学生,让那些危险有害玩具没有“用武之地”。

本报记者:林仪 黄宝珠

编辑:廖玉芳

审核:黄宝珠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