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方向定目标!“百千万工程”梅州教育将这么做

掌上梅州讯  近日,市府办印发《梅州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教育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及五大主要任务,推动县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补齐乡村教育短板,全面提高县域教育发展水平,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教育根基。

《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统筹城乡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初步建立,城乡教育差距不断缩小,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优质均衡的基本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平远县、蕉岭县各创建3个以上城乡教育共同体,其他县(市、区)至少创建1个城乡教育共同体。平远县、蕉岭县分别达到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验收标准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验收标准,全面完成“十四五”期间新增公办学前教育学位0.9万个、义务教育学位4.25万个、普通高中学位0.5万个以上的目标任务。

到2027年,城乡教育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乡村教育独具特色,乡村学校“美而优”,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和质量得到提升;全市建成一批目标明确、权责清晰、有效运行的城乡教育共同体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普通高中整体办学水平有效提升,培育一批特色优质普通高中;创建一批融合教育示范区、示范校。县域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教育服务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

优化资源配置

全市创建至少40个教育集团

“优化县镇村教育资源配置,推动县域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是第一项主要任务。

《实施方案》提出,要合理编制县域学校布局规划,重点聚焦未来五年县域内“三所学校”(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和公办寄宿制学校)、小规模学校、公办幼儿园建设,以及推动解决大班额、大校额等问题的区域布点规划和结构调整,明确时间节点和实施路径。

在农村学校方面,我市将全面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对照国家及省定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补齐学校办学条件短板。全面消除 C、D 级危房校舍,推进中小学校“厕所革命”。

《实施方案》还提到,我市将提升县域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水平,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学校 (以下简称县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推动完成县中标准化建设,实施县中托管帮扶工程,全市10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至少帮扶1所我市县域薄弱高中,利用广梅对口帮扶政策,争取广州优质高中帮扶全市县中。深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示范区、示范校的建设,创建 9 所以上新课程、新教材省级示范校。

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也是近年来我市教育工作的重点。《实施方案》明确,我市将引导支持市直及各县(市、区)优质学校、教育集团跨区合作办学,并在教师编制、高级职称岗位和办学经费方面予以支持保障,实现市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到 2025 年,全市创建不少于 40 个教育集团,培育创建 5 个以上省级优质特色教育集团。

补齐教育短板

集中力量办好“三所学校”

《实施方案》提出,要强化乡镇学校联城带村功能,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我市将集中力量办好“三所学校”(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和公办寄宿制学校),集中力量向“三所学校”增加资源投入,提高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加强“三所学校”校(园)长、优秀教师培养、培育、培训,配齐配强“三所学校”校(园)长、学科教师队伍。探索给予“三所学校”一定的办学自主权,鼓励支持学校在遵循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探索开展课程教学、教育评价等改革。

我市还将统筹推进乡村教学点撤并,通过办好寄宿制学校,逐步撤并成熟的分教点,撤并后的教学点由教育部门依法依规管理,优先用于举办研学基地、乡村幼儿园、少年宫,或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关于如何完善乡镇学校管理机制,《实施方案》提出,将建立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初中学校为主体,同乡镇内若干所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为成员的学区,推进实施学区内教师“走教”制度,推动加强学区内同学段学校课程、教学、教师、研训一体化管理,实现学区一体化办学、综合性考评、协同式发展。到 2027 年,全市基本实现学区化管理全覆盖、学区内教师“走教”制度完善。

此外,我市还将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探索推进实施以县(市、区) 为单位的大学区化、城镇村一体化办学管理模式,大力推动省级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创建城乡教育共同体,健全完善共同体牵头校负责制以及共同体内部教师调配、教学管理、教研培训、考核奖励、经费保障等机制,推进共同体内部管理协调、资源共享和教育教学一体化。

振兴乡村教育

完善教师交流轮岗机制

《实施方案》提出,将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全面振兴乡村教育。

我市将加大乡村教师补充力度,推动教研基地、校本研修示范校、“三名”工作室协同发展。完善市县分级分类培养培训制度,在市级培训名额分配中向乡村教师倾斜。积极参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教师全员轮训计划和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大力推进市县校教研体系建设,建立教研员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蹲点联系制度。

同时,我市将深化城乡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深化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县域内每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轮岗人数占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数比例不低于 5%。完善交流轮岗激励机制,实施选优配强乡村校(园)长工程,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不低于交流总数的 20%。

关于如何完善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实施方案》提出,我市将全面落实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两个不低于或高于”政策要求,深入实施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推动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落实班主任待遇保障。

提升育人成效

全面规范办学行为

《实施方案》提出,要着力构建县域良好教育生态,提升教育育人成效。

我市将全面规范办学行为,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严格 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十不得一严禁”要求。深入推进“双减”和“六项管理”工作,严格落实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重视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健全特殊群体教育关爱机制,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到 2025 年,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 97%。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加强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双向融合。

此外,《实施方案》还提到,将发挥乡村学校教育浸润作用,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创建一批乡村温馨校园,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平台建设,发挥寄宿制学校全天候育人和乡村学校教育资源的独特优势,合理安排学生在校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推动学生课内认知学习和课外体验衔接融通。基于城乡劳动教育资源差 异,探索开展城乡学校劳动教育结对共建活动,实现优势互补、 共建共享。

提升服务力

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

《实施方案》提出,将持续提升教育服务能力,高质量赋能区域协调发展。

为了提升教育服务能力,为梅州苏区高质量发展赋能,《实施方案》明确,我市将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发展能力。优化中职学校布局,深入实施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改善县域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建设一批优质中职学校。引导推动职业学校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建设一批紧贴产业发展方向的高水平专业。推动各地依托产业园区,统筹职业教育资源对接区域重点产业、园区重点企业,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产教联合体。

《实施方案》提出,要积极推进做好“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我市教育部门要大力支持高校和属地党委、政府,积极推进“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由高校采取驻村入户方式,到结对签约县开展陪伴式、 浸入式驻村服务,充分发挥理论优势和专业技术特长,帮助村“两委”班子谋思路、出措施、教办法,解决乡村建设中面临的工作思路和专业技术问题,提升村“两委”班子成员谋划乡村建设管理的能力素质。

未来,我市将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建设乡村振兴相关高水平专业群或示范专业,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开设农林牧渔专业,设立农村电子商务、现代农业技术等专业点,按“适农”要求升级改造传统专业。

梅州日报记者:吴海清

编辑:李舒宇

审核:张英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