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乡蕉岭·桂花

徐永宁  摄

文学驻村 薪火百家

——梅州文学赋能“百千万工程”志愿行动暨“仓海诗廊”踏春活动作品选登

编者按

日前,梅州市作家协会、市摄影家协会、市客家文学院联合开展“文学驻村·薪火百家——梅州文学赋能‘百千万工程’志愿行动暨‘仓海诗廊’踏春活动”,秉持跨界破圈的理念,打通协会之间、艺术之间、载体之间的壁垒,开拓更为宽广和多维的合作空间,为创作注入更多的活力因子与可能性。40多名作家、摄影家先后走进广福镇桃花源和文福镇仓海诗廊、丘成桐祖居、羊岃村村史馆、渔樵园、力田草庐等,以镜头、文字等形式记录不同角度的景观。现选辑部分文学和摄影作品,以飨读者。

罗新梅  摄

踏春桃花源

●叶光海

山岚从蕉岭的褶皱里漫出来,远处田野上金黄的油菜花与黛色山影浑然天成,恰似一幅画卷。忽而一抹绯云浮在天地相接处,但见“桃花源”三个仿佛散发出桃花香味的大字。文友调皮地指着漫山红遍的桃花道:“看,桃花源的红头巾。”

和煦的春风裹着蜜糖味扑进车窗。沿着新修的柏油路盘旋而上,层层叠叠的桃林如朱砂泼染的瀑布,从山顶倾泻到山谷。下车驻足,瞬间感觉自己已经被桃花包围。

这个地方叫豪岭村,这些年,桃花源山庄积极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水果种植,引导传统农业向精致高效农业转变,以休闲农业加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走出了一条“春赏桃花、夏秋收果”的特色旅游路子。

放眼望去,桃花一树一树地开,桃园一片连着一片,在春风里形成花浪,微微波伏,绵绵不断。鹰嘴桃的枝丫生得峭拔,花却开得痴缠,浅粉叠着深红,恰似客家阿嬷绣在蓝布衫上的缠枝纹。穿碎花裙的姑娘们举着竹篮穿行树下,发梢沾着花瓣,笑声震落簌簌花雨。

这边,园区工人丘伯正在给桃树疏花。他粗糙的掌心托着丝绒般的花朵:“从前种茶总看天吃饭,如今改种鹰嘴桃,花开时是风景,结果时是收成。”他弯腰拾起被风摇落的花苞,轻轻放回树根处,“这些是养土的,来年开春更旺。”

那边,传来了悦耳的乐曲。一位全身洁白的女子正在弹奏古筝呢。游客们眼疾手快地拍照、录视频;视频主播机不可失地开起了现场直播;摄影师们全神贯注地捕捉镜头,“咔嚓”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置身其中的我,不禁想到了唐伯虎《桃花庵》里的诗句:“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此时,真想来上二两小酒,醉眠于桃花树下,微醺中,任桃花缤纷,浪漫满眼,时光不老,花香不绝。

山谷开阔处,有一颇具特色的农家乐,农家乐门前是一条小溪,权且叫作“桃花溪”吧。水浅而清,再过几天,应该有一群群小蝌蚪,摇着柔软的黑色身体,在溪水边做逍遥游。溪边花草茂盛,“春江水暖鸭先知”,其实,这些花草也应先知,否则,这一大片的绿意盎然,不是委屈了吗?

暮色浸染山坳时,游客中心的灯笼亮了。玻璃幕墙倒映着十里桃林,恍如天上人间的叠影。穿汉服的少女提着桃花酥穿过木栈道,酥皮屑落在溪水里,逗得锦鲤争相啄食。几位白发画家支起画板,把漫山红云裁进宣纸,笔锋扫过处,惊飞两只白鹭。

返程时望见山脚新栽的桃苗,齐整的树坑还泛着湿润的红土色。农技站的皮卡停在路边,车斗里装满淡青色肥料袋,沾着泥点的《果树栽培手册》在晚风里哗哗翻页。忽想起丘伯说的“三年成林”,眼前便浮出千万树桃花追着山势奔跑的景象,从这道岭翻过那道梁,把春天的信笺传到更远的村庄。

山月爬上桃梢时,整座桃花源化作一盏温柔的灯。客家乡亲把晒好的桃花茶装进青花罐,封口处系着红丝绳,像系住了一整个春天的絮语。

长隆村散记

●桑白

村庄是大地的魂,扎根在小山坳中,蔓延出大片的建筑。土地孕育着植被,村庄孕育着生命。

在梅州的蕉岭县,有一个名为长隆的村庄,它静静地依偎在群山之间,一条悠长的马路从山间延伸下来,从它中间穿过,迎接着每一个出走与归来的人。我沿着村庄的小路往深处行进,满眼都是春色。路两旁的田地里,长着整齐的青菜,充满了朝气与活力。路边的花也开得正艳,有顺着墙壁蜿蜒而上的三角梅,有抽出几片嫩芽却枝头开满花朵的桃树。偶有一只鸟儿飞过,像巡视自己的果园一般向我炫耀着这片丰盛。

漫步村中,仓海诗廊如一条文学的长河蜿蜒展开,置身其中,满眼都是诗句。客家从不缺文人雅客,在那些历史洪流中,他们的身躯淹没其中,却留下了一首首诗作。这些词句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村庄的灵魂。诗廊仿佛在告诉世人,长隆村不仅有桃花的芬芳,还有书香的气息。诗廊的每一首诗,都是长隆村历史的注脚,是文人墨客留给后人了解他们、传承精神的起点。它用文字记录着村庄的变迁,也记录着每一代人的梦想与追求。

被精心料理过的村庄,总是会被用心填满。村庄中的墙壁,也成了人们发挥的舞台,有的涂上颜料,绘制成了象征着丰收的彩墙。有的勾勒出了图腾,蕴含着村民的美好期许……这些墙不再是单调的灰白,而是被赋予了不同意义,让村庄变得灵动而生机勃勃。

长隆村的活力不仅体现在它的外在,更体现在它的内涵。这里历来重视孩子们的学习,在这片土地上奏响绵绵不绝的读书声。这里走出了许多大学生,他们带着村庄的期望,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展翅高飞。长隆村像一位无私的长者,用自己的力量托举起每一个孩子,如同一阵春风,将这些种子洒向各地,使他们得以稳稳落下,四处生根发芽。而它,又张开手掌,迎接着下一批孩子的到来。

很多人认为,村庄在时代大潮冲刷下慢慢衰老和消逝,走出去的人越多,回来的便越少,而村庄的衰落必不可免。但长隆村告诉我们,村庄是扎根在土地上的归巢,永远温暖与等待着每一个被它孕育过的人。它不但迎接着衰老,也在迎接着新生,默默地托举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村庄的伟大与不朽,也在这被春风拂过的春日里,偷到了一些时间,把心中的情绪垃圾悄悄化作了田中的肥料,带着一身轻松离开。也许,下一次再来,会有一株被我施了肥的青菜,以它绿油油的手掌,迎接我的归来。

邂逅羊岃村

●李新耀

在蕉岭的青山绿水间寻访春天。我们走进羊岃村,宛如一幅流动的山水画。

羊岃村自古以来文脉鼎盛,虽地处偏远,却因丘成桐院士的名字而蜚声四海。丘成桐,这位数学界泰斗,他的智慧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科学的天空。

仓海诗廊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诗墙上“寿乡蕉岭”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为丘成桐所题,很多人无法想象,一名数学泰斗的书法和古诗词功底竟如此厚实。这不仅仅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更是骨子里有爱国爱乡情怀。羊岃村因书香而厚重,因文化而精彩,在这里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春天。

春风徐徐,伴随我们来到丘成桐祖居福寿堂。这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围龙屋,青砖黛瓦,雕梁画栋,虽历经风霜,却依然坚实稳固。步入厅堂,如同走进一座文化殿堂,翻阅一本厚重的历史书,迎面是一幅“数学泰斗”牌匾,旁边是丘成桐先生家族史介绍,从祖辈到父辈,这个家族世代崇文重教,治学严谨。丘成桐的父亲丘镇英是著名的教育家,从小便在家中设塾授徒,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学子。丘成桐正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最终登上世界数学的巅峰。在这里可以领略数学的魅力和科学的春天。

走出福寿堂,我不禁想,丘成桐虽在外出生成长,却像曾在这院中玩耍,熟背唐诗宋词,苦思冥想数学难题。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如同承载着他的童年记忆。原来一位数学巨匠的诞生,离不开家风的熏陶,离不开故土赐予的智慧滋养。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爱心企业助学行动的温暖场景,看到了“文武学堂”里的未来,看到了丘成桐洋装里的中国心与故土情,也看到了像丘洪松先生一样生于斯长于斯,身居他乡却心怀故乡的游子。他们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了羊岃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政府、企业和外出乡亲联手,共同打造了一个集爱国主义教育、红色革命教育、青少年科学兴趣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长寿养生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成为网红打卡地。

春风十里,邂逅羊岃村,就是邂逅了一场文化之春的盛宴,就是邂逅了一个乡村振兴、文化振兴的典范。在刚刚举行的“数学之美”邮票首发仪式上,丘成桐发来贺信,希望活动能激发更多人对数学的了解与热爱,充分展现客都梅州、寿乡蕉岭的历史人文之美,传播这片土地上的故事……

张明   摄

春之韵律

●刘卓忠

阳春三月,蕉岭广福镇桃花源里,粉嫩的桃花簇拥着春天的脚步,绽放出生命的喜悦;而蕉岭文福镇仓海诗廊的荷塘中,春荷才悄悄地冒出嫩芽,静静地展开绿叶,仿佛是冬眠后的苏醒。桃花似火,热情奔放;春荷吐绿,清新脱俗,它们用不同的方式弹奏着“春之韵律”。

来到桃花源,抬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桃花肆意绽放。一株株,一亩亩,连接在一起,汇聚成一片红色的海洋。

走进桃林,株株桃树,剪裁雅致,犹如一个个放大的盆景,自成一格;朵朵桃花,直立枝头,带着春天的喜悦,绽放笑脸。桃花柔嫩而又绚丽,那五个红色的花瓣簇拥着金黄色的花蕊,宛如工匠精心雕琢的艺术品。细细打量每一朵桃花,它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姿态:有的肆意舒展,尽情展现自己的魅力;有的半遮半掩,像是羞赧轻盈的少女;有的紧紧依偎,似是情深义重的姐妹……

微风拂过桃林,带来了一阵桃花雨。花瓣纷纷扬扬地飘落,落在我的头发上、肩膀上,落在我的手心里……我睁开眼睛,看着这些飘落的花瓣,心中充满了感动。这些花瓣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们的存在却让春天变得更加美丽。

站在优雅的桃树下,轻轻地抚摸着桃花,我脑海突然冒出一个词“惊艳”。是呀,桃花开得很纯粹、热烈,每一朵花都拼尽全力展示生命的活力,勇敢地绽放自己的光彩,所以才能在百花齐放的春天脱颖而出,给人以惊艳之感。

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祖居附近的仓海诗廊里,有一方静谧的荷塘,历经了冬日的沉寂与寒霜的考验,仍藏着几分非同寻常的韵味。

远望荷塘,几株枯败的荷叶,斜斜地倚在水面上,叶边已被冬风咬出了些许裂痕,透出斑驳的灰绿。它们虽失去了夏日的繁茂,却在这春寒中,默默地积蓄着生命的力量。

走近荷塘,一片片荷叶的残茎静静地躺在泥土中,它们虽已枯黄,却依然保持着荷叶生长时的姿态,似乎在等待春天使者的召唤。还有十几株嫩绿的新芽从泥土中冒出头来,它们细腻而柔软,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乎在向世人宣告新生的到来。这些新芽,虽不起眼,却如同星星之火,即将给沉睡的荷塘带来勃勃生机。不远处,还有几株荷茎正努力地从水底挺拔而出,虽不起眼,却透露出一种坚韧与不屈。

春天的荷塘,虽不似夏日那般热烈,却有着它独特的宁静与希望。在这片看似沉寂、落寞的水域中,正孕育着生命的奇迹,让人为之“惊叹”。

行走仓海诗廊,读着历代名家的诗词,吸一口带着荷塘泥土芬芳的空气,心中涌动着丝丝感动。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桃花源里的“桃花”和仓海诗廊荷塘里的“春荷”,一个“争艳”,一个“吐绿”,虽然展示“春之韵律”的方式不同,但同样谱写出春天动人的乐章,绽放出属于自己生命的精彩。春荷“落寞而不坠志”,桃花“惊艳而不自骄”,这不正是大数学家丘成桐成长成才的最好写照吗?

文福,一种诗意(外一首)

□祝宝玉

柚子花的原乡,诗歌的国度

诗意并不遥远

我不曾错过什么

在文福,我将它们轻轻点数

白湖村、鹤湖村、乌土村

红星村、长隆村

星辰、晨风、脚印

轻轻地点化在诗廊之上

那么多相似的旧物,我一个个走进

桃花绽开的庭院

风从山上吹来,一种诗意

贴伏黄竹坪的水面

会看见,会发现

如织游人往往复复

没有一条山径是相同的

没有一句诗行不同时抒情

广福,桃花有主

堆积在枝头上的是带香的雪

区别于其他的事物

它来自遥远的前朝

天地间还有许多相似的桃树

都朝这儿赶来

广福,宁静的所在

一切的绽开都不断流动

流到乡境之外,我的河上,我的山中

我的书页被桃花的艳红笼罩

我的梦,我的路

那么多光聚合

那么多诗人抵达

桃花有主,山山水水重新命名

明媚、儒雅、洁净

编辑:杨舒琳

审核:蔡颜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