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援”到 “志远”!海珠大埔支教团队为山区教育点灯筑梦

“初心不改,全心投入,支教帮扶,用力用情”。这是海珠区大埔支教团队老师的工作写照。在广东教育强省战略的推动下,一支由15名老师组成的海珠大埔支教团队,自2024年2月起深入大埔用爱与责任为山区教育点灯筑梦,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教育的真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生动注脚。

创新教学

科技阅读双开花

   在大埔县西岭实验学校的信息科技课堂上,支教老师简岳源正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案例,引导学生们走进奇妙的编程世界。他鼓励学生把脑海中的创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作品,学生们熟练地运用软件设计模型,再借助3D打印机将模型打印出来。这样充满互动与启发的课堂,让学生们真切感受到科技的魅力。简岳源不仅专注于课堂教学,还通过开展优质课、举办讲座、参与课题研究等方式,助力学校其他教师提升专业能力,为学校的课堂教学注入科技活力。“简老师的信息科技课是我最喜欢的,电脑编程锻炼思维,3D打印和激光建模更是让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现在我学会把想法变成作品,也发现学科之间联系紧密,学习动力越来越强。”西岭实验学校学生廖梓航说道。

在高陂实验学校,支教老师邓彩红则在阅读课上用生动的故事,将学生们引入课文情境,课堂上孩子们兴趣盎然,积极互动。一年前,邓彩红初到大埔时发现,由于资源有限,学生们阅读量严重不足,阅读兴趣和习惯也有待培养。为此,她自掏腰包订购400多本课外书,每周坚持为学生上阅读课,还与校内教师共同为学生量身定制阅读教学计划,在学生心中播下阅读的种子。

多元帮扶

成效显著展担当

 海珠大埔支教团队采用“教学示范 + 教科研帮扶 + 物资援助”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在教育帮扶工作中成绩斐然。过去一年,他们累计开展镇校级示范课33节、县级示范课23节、市级示范课4节,培训教师超1200人次、学生超2500人次;指导师生在市县级比赛中斩获13项奖项,团队成员更是荣获各类评比奖项108项,其中省级奖项就有4项;成功申报3项大埔县科研课题,并积极指导当地教师开展课题研究;通过多方努力,筹集到价值18.6万元的学习用品和办公器材,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此外,支教团队积极联动大埔县教师发展中心,引入海珠区市级名师工作室团队,开展示范课、讲座及科研活动,有力推动了当地教科研水平的提升。同时,持续为贫困学生及家庭筹集善款物资,让教育的温暖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据了解,自2021年起,海珠区九所学校与大埔县九所学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至今已累计互派131名骨干教师。高陂中学、大埔中学、进光中学这三所学校成为海珠区跨区域教育集团帮扶对象。海珠区帮扶学校凭借渠道、品牌和教学管理经验等优势,从学校管理、教育科研、德育管理、物资支持到资源共享等多方面入手,通过专题报告、参与管理、经验交流等形式,全方位支持大埔县受援学校,为大埔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据大埔县教育局局长连军沈介绍,海珠区的帮扶对大埔教育发展意义重大,在办学思想、学校管理、教学理念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都给予了受援学校大力支持,有效提升了受援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海珠大埔支教组领队谭远志表示,未来,他们将继续深化与大埔学校及教师发展中心的合作,把海珠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大埔,让海珠教育理念和模式在这里落地生根,为大埔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梅州日报记者:洪国栋

通讯员:陈粤佳

编辑:罗欢欢

审核:练海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