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埔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响应省、市关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号召,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为乡村增添新绿,推动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正在大埔大地徐徐展开。
大埔全面铺开乡村绿化全民植树活动,绿美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生态优先 绘就“绿美”画卷
绿色是大埔发展的底色。完成林分优化5.05万亩、森林抚育3.7万亩;动员社会捐资1698万元、苗木2.57万株,完成绿化植树22.5万株;新增省级林业龙头企业2家;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成效明显……过去的一年,绿美大埔生态建设的步伐坚定有力,绿色发展底蕴更加深厚。
近年来,大埔县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加快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以小切口为有力抓手,推动绿美生态建设向纵深迈进,持续拓展优化绿美空间,致力于为群众打造一批直观可感、切实可触、充满惊喜的绿美示范点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绿色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埔县先后获评“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县”等称号,成功创建阴那山国家森林公园、广东省森林小镇青溪镇、广东省森林康养试点示范基地——大埔县瑞山森林康养基地。
位于三河镇的三河坝绿美公园,总面积3.21万亩,不仅是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的近郊好去处,更是大埔展示绿美生态建设的重要窗口。该项目秉持“传承红色、留住绿色、保护古色、打造特色”的理念,重点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积极开展林业产业升级、林业科普推广、景观精心建设、古树资源深度挖掘以及绿色通道品质优化等一系列工程。
三河坝绿美公园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景色宜人。
聚焦点上出新,着力打造绿美景观。三河镇紧扣“百千万工程”,抢抓“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村建设机遇,在旧寨村打造“绿美村”示范样板,在五丰村江田坝打造“安置区绿美典型”,以看得见的变化动员各村(社区)更加集中力量投入到“绿美行动”中,沿着“村有示范、户有特色”的方向,营造更加浓厚的绿化氛围。
当前,大埔坚持“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以“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为示范引领,带动周边村共同开展乡村绿化。据了解,湖寮镇黎家坪、密坑,百侯镇侯北、侯南等多个典型村在春节前夕率先行动,开展备耕工作,为全县乡村绿化开好头、起好步。
多元发动 汇聚绿化合力
春风轻抚,万物复苏。挖坑、扶苗、填土、浇水……三月的大埔,植树护绿行动热火朝天,群众踊跃植绿、精心护绿,一抹抹嫩芽如雨后春笋般跃上枝头。
今年开春以来,大埔县吹响植树号角,广泛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群众造林绿化,建设绿美乡村。
为发挥引领作用,2月25日,大埔挂点县领导深入镇村种植现场,带领全县15个镇(场)1183名干部群众参与全省乡村绿化主题植树活动。活动中,大家种植香樟、紫玉兰、樱花等适生优质树种2787株,以实际行动为乡村增添绿色,掀起2025年乡村绿化的热潮。
3月7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员在大埔县三河镇“人大代表林”开展补种、抚育以及自愿认捐活动;3月14日,大埔县在东岭公园县级义务植树点开展“我为全运种棵树”主题植树活动,种下金丝楠木、紫花风铃等乔木350多棵,增绿添彩补种红花檵木、满天星等灌木630多株,松土施肥抚育护绿2000多株原生阔叶树。连日来,县相关单位认建特色林、主题林和各镇(场)植树活动也陆续开展。
大埔县干部群众在三河镇参加植树活动。
在推进绿美生态建设中,为精准掌握绿化需求,大埔成立了4个县级乡村绿化规划指导工作小组和15个镇级乡村绿化指导小组,通过细致摸排,摸清绿化种植点位、苗木需求和绿化面积,为后续工作提供有力依据。目前,该县245个行政村已完成“一图一表”编制,并完成“村庄新增绿化一张图”系统绿化需求录入,为科学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为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大埔印发全民参与乡村绿化工作的倡议书,利用春节等节日契机,联系走访企业和大埔籍企业家,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和各界人士捐款捐苗。目前,已通过大埔籍企业家捐赠、企业赞助、群众自筹等方式筹集社会资金300多万元,充分展现出社会各界对乡村绿化的大力支持。
大埔还充分发挥组团帮扶作用,深化帮扶助力。大东镇对接市农业农村局、嘉城集团等帮扶单位,解决全年苗木资金缺口;湖寮镇获得平安保险公司捐资50万元支持乡村绿化;洲瑞镇由梅州职业技术学院提供沃柑果苗400多株……这些帮扶举措有效推动乡村绿化工作的开展。
植树号角吹响,群众积极响应,多方紧密联动凝心聚“绿”……如今,大埔已全面铺开乡村绿化全民植树行动,形成了党员齐带头、群众共参与的良好局面。
逐“绿”前行 加速绿化提质
俯瞰大埔,郁郁葱葱,广阔森林提供天然氧吧。三河镇韩江源,白鹭蹁跹,客家母亲雕塑赏鱼鸟齐聚的生态美景;百侯镇侯南村,黄花风铃竞相开放,俏立枝头,引来游人驻足流连……这是大埔的现实写照。
在三河镇五丰村,80多岁高龄的村民李文亮见证着家乡在岁月里的变迁。尤其近年来,随着“百千万工程”的稳步深入推进,家乡的每一处蝶变都深深印刻在他心中。今年初,他家挑选了900多株苗木在宅院周边栽种,助力三河镇绿化工作。
“村子是咱们的根,把它绿化好、美化好,不仅住着舒服,也是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财富。”李文亮说,回想起这些变化,镇村干部可没少操心,一趟趟往我们村民家里跑,耐心跟我们讲怎么利用房屋周边空地打造小花园,还教我们植绿、补绿的门道,现在村民们的积极性都被带动起来了,村子也变得一天比一天漂亮。
如今,走在五丰村的村道上,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家家户户的小花园里繁花似锦。看着村庄的变化,五丰村党支部书记陈志辉深有感触:“乡村绿化是一场持久战,要让大家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实实在在的好处。”据介绍,当地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细处着力,先集中力量打造、完善绿美公园“人大代表林”,让村民看到乡村环境美化后带来的人流、客流的增多;与此同时发出倡议书,开展入户走访,积极引导镇村党员干部、返乡大学生、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共同补植添绿、栽花赋美、种果增香。今年以来,五丰村已种下了1500多棵树。
在枫朗镇坪溪背村,2000多株黄花风铃木沿着梅潭河两岸绵延近4.5公里,在春日暖阳的映照下,灿烂夺目。坪溪背村党支部书记黄平告诉记者,从2022年底开始,该村便全力投入到绿化工作中,通过精心规划、细心栽培,才有了如今这般迷人的景象。目前,黄花风铃木已成为该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枫朗镇坪溪背村,沿河两岸的黄花风铃木争相绽放。
“良好的乡村绿化环境能够为发展乡村旅游创造条件,带动农家乐、民宿等产业发展。”枫朗镇党委委员赖海浪表示,接下来将加强谋划,将这片黄花风铃木美景推向更广阔的天地,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带动乡村旅游发展,让坪溪背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以生态之美助力“百千万工程”。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逐绿而行的路上,大埔砥砺前行。未来,大埔县将继续以“绿美”为引领,创新举措,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坚定迈向更绿色、更幸福的未来。
梅州日报记者:洪国栋
特约记者:罗文燕 刘文烽
图片均由大埔县委办提供
编辑:张晓珊
审核:蔡颜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