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撂荒地蝶变"黄金田"!大埔青溪探索烟叶产业 绿色转型新路径

春风拂过青溪河畔,在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溪口村连片烟田里,新植的烟苗舒展嫩叶,绘就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图。3月12日,嘉应学院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联合镇乡村振兴工作队,将价值2.3万余元的100包烟草专用有机肥和10桶多功能微生物菌肥送至复耕基地,为这片沉睡十余年的土地注入科技新动能。

破土重生:科技解码撂荒治理方程式

"这块地过去十余年杂草丛生,土壤板结,地势不平,灌溉不便,汛期还要防范汀江水倒灌。"基地负责人刘如佳指着规整的田垄感慨。在镇村两级推动下,这片200余亩撂荒地通过"企业承包+科技支撑+村民共享"模式重焕生机。科技特派员团队运用土壤检测的数据,开出"有机肥增施+微生物修复+无人机变量施肥"组合药方,土壤残留农药降解率达92%,地力提升两个等级,预计实现化肥减量30%、烟叶增产15%的双重效益。

驻镇工作队队长陈怡算起生态账和经济账:基地带动43户村民就近务工,人均月增收超千元;配套建设的生态沟渠既解决灌溉难题,又形成天然防洪屏障。这种"科技治理+联农带农"模式,已成为青溪镇撂荒地复耕三年行动的示范样本。

绿意延链:构建湾区特色烟叶产业带

随着《广东省烟草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规划》落地实施,青溪镇借势"百千万工程",锚定湾区优质烟叶供应基地目标精准发力。2024年全镇烟叶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预计带动村集体增收80万元,户均增收1.2万元。在广东中烟技术团队指导下,"一田一码"智慧烟田管理系统投入试运行。每块烟田的土壤成分、气候数据、农事记录均生成专属二维码,实现从"田间到车间"的全流程溯源。更富创意的"烟稻轮作"模式,让紫色功能稻与丝苗米在烟叶采收后接力生长,既保障"米袋子"又鼓起"钱袋子",土地综合效益提升40%,实现"烟叶创收+粮食保供+土壤养护"三重效益。

沃野新篇:科技兴农绘就振兴画卷

望着田垄间忙碌穿梭的村民,溪口村支书吴书记深有感触:"科技特派员带来的不仅是肥料和技术,更是现代农业思维。"镇政府规划显示,未来三年将建设智慧烟田示范区,配套物联网监测站、智能灌溉系统等设施,打造粤东烟草数字化转型标杆。这场"绿色变革"正在重塑汀江沿岸的产业版图。从撂荒地治理到全产业链升级,从单一种植到生态循环,大埔烟草产业的转型之路,正为粤东北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编辑:陈慧聪(实习)张晓珊

审核:张英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