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日报·小记者

我市各小学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

撸起袖子,好好干

在校园,学生们都有自己的劳动小岗位,负责班级的日常保洁、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蔬果施肥和浇水;在家里,有的学生帮助父母扫地拖地,有的帮家人择菜洗碗……近年来,随着我市教育系统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学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使劳动教育真正“落地生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大埔小学学生在责任区给青菜浇水。(吴海清 摄)

校内开垦“开心农场”

日前,在梅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梅江区普育小学的劳动课上,多名学生扛着锄头、水桶等农具,兴奋地来到位于教学楼旁的小菜地里。小小的菜地按年级和班级划分了不同的责任区,各个责任区内种满了枇杷、芭乐、荔枝、苦麦、香芋等各类树苗和青菜。除草、浇水、施肥……学生们挽起袖子,在田间积极投入劳作,动作娴熟,干劲十足,俨然一个个“小农夫”。

“除草的时候记得区分长命草和普通草,长命草具有观赏价值,大家别误拔啦。”不远处的小花园里,一位老师正带领一群学生除草。一旁的桑葚地、树葡萄地里,也有师生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正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我们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设计分为理论教育和劳动实践两部分,理论学习和实践课程每周都不少于1课时。”普育小学少先队总辅导员廖莹告诉记者,2019年,该校充分利用校园绿化空地开垦建设了600平方米的劳动实践基地,分花卉园区和蔬果园区。到如今,学生们都在老师的带领下,自主管理各自的责任区,在这片“开心农场”里体验种植、养护、采摘为一体的全过程。

在大埔县大埔小学,每个班级也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学校把劳动教育基地的地划块分到班级,利用劳动课时间,让师生们共同打理,根据时节种植西红柿、白菜、黄豆、玉米、红薯、油菜等瓜果蔬菜。“我们班内分了几个劳动小组,每天各小组轮流到责任区给农作物除草、浇水,干完活后还要写观察日记。”五年级学生罗瑾婕告诉记者,原本五谷不分的她,自四年级开始参与种植体验后,认识了不少农作物,动手能力也提高了不少。

记者发现,在我市,除了上述学校,梅州市实验小学、梅江区美华小学、梅江区风眠小学等学校均在校内建设了劳动教育基地,开发农事劳动、生活技能、手工制作等劳动教育课程资源,把劳动教育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等环节,进一步引导青少年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学习居家劳动技能

劳动教育,需要老师们教,更需要家长们带动。不少学校纷纷创新劳动教育形式,挖掘家庭资源,通过学校主导、家庭配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让教育实效得到延伸,实现全环境育人。

今年“五一”前夕,梅县区华业外国语学校以“舌尖上的华业”为主题,开展了亲子食育课程的劳动实践活动,邀请各班学生和家长走进班级,亲身体验该校劳动实践课程。活动中,家长们带着孩子前往超市或菜市场,帮助孩子辨认、挑选新鲜食材,引导孩子询问价格,正确使用货币交易。

梅县区华业外国语学校的学生们在学习包饺子。(学校供图)

回到烹饪教室后,孩子们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手持锅铲精心烹制各色美味,将油盐化作了食物的鲜香。“这一节烹饪课,让我体验了定制菜单、买菜、备菜、炒菜、品尝、收拾餐桌的全过程,深刻体会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幸福。”华业外国语学校学生陈轩锐感慨道。

此外,部分学校还在“五一”期间布置了劳动节家庭作业。梅江区江南育才小学要求一至三年级学生要和家长一起精心搭配和制作一次营养早餐;四至六年级学生则要动手给家人做几道健康营养的拿手菜,开展沉浸式“一日劳动挑战赛”,并且和家长互换角色一天,切身体验家长的辛苦。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富力城附属小学号召学生要参与家务劳动,掌握必要生活技能,感恩父母的辛勤付出,其中一二年级学生要学会整理书包、叠衣服、收拾书桌等, 三四年级学生要尝试摘菜、洗菜、做饭、洗碗等。梅江区华斯顿外国语小学要求学生在家学会清理自己的“小天地”,在家的阳台或菜园花圃开展一次劳动……如此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作业,得到了不少家长的支持。

近年来,我市教育系统一直在大力推进各种形式的劳动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将中学生劳动教育指标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把劳动成果评价作为学生升学的重要参考外,我们今年重点推动实施劳动教育清单制度,要求各学校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劳动教育重点内容,结合实际制定校本劳动教育清单。”市教育局德安科科长冯伟介绍,目前我市劳动教育已贯通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让各大中小学通过“小课堂”和“大社会”相结合的方式,链接社会教育资源,探索出了非遗传承、研学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打出了强化劳动教育组合拳。(梅州日报记者:吴海清)

梅州日报小记者公益项目“记者进校园”活动进行时——为小记者们奉上“新闻大餐”

掌上梅州讯     自4月7日梅州日报社编委、主任记者李锦让走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梅州实验学校,打响梅州日报小记者公益项目“记者进校园”活动第一站以来,陈嘉良、练海林、王玉婷、林德培、严海苑、黄宝珠等梅州日报社资深编辑、优秀记者相继走进华业外国语学校、梅县区德兴小学、梅县区新民小学、梅江区江南育才小学、兴宁市实验学校等10余所学校,为小记者们奉上诚意满满的“新闻大餐”。

兴宁市实验小学的小记者们聚精会神地聆听新闻写作课。

昨日,梅州日报社副刊部副主任陈嘉良先后走进兴宁市实验学校、兴宁市大坪中心小学、兴宁市第一小学,给兴宁市的小记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课堂上,陈嘉良向小记者们讲解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对小记者们进行了新闻写作指导,点出了新闻写作的关键。接着,从新闻写作指导引申到如何写出好文章,如何扮靓作文标题,简单易懂地给小记者们分析了什么样的题材才是“好米”,小记者们听得聚精会神,纷纷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

同样,梅县区的小记者们也在大记者的课堂中收获颇丰。“掌上梅州”App运营负责人练海林根据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以“记者,记着,一直在路上”为主题,围绕什么是新闻、新闻敏感性、怎样写新闻、采访的重要性四方面,以讲故事、互动问答、情景模拟等深入浅出教学方式,让小记者们听得津津有味。教科文卫部编辑黄宝珠则以“新闻与写作”为主题,围绕什么是记者、《小记者》版面组成、如何采访、如何写新闻、如何提高投稿成功率五方面,以讲故事、有奖问答、案例分享等寓教于乐的方式,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小记者普及课。

培训现场的学生们热情高涨,还未开展培训课的学校学生们也都翘首以盼。“我们学校的‘记者进校园’活动安排在五月底,我超级期待的,希望可以早日见到‘大记者’,提高我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大埔小学506班的汪晨晔一脸激动地告诉记者。

授课记者与小记者进行 课堂互动。

下来,梅州日报小记者公益项目“记者进校园”活动将继续走进各县区的小记者站学校,为小记者们传经送宝,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文图/梅州日报记者:廖玉芳 )

巧用素材 颂劳动之美

谚语有云:“红糖甜,白糖甜,不如劳动果实甜。”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劳动、重视劳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劳动,劳动是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也许是班级的卫生值日,也许是放假前的校园大扫除,也许是日常的家务活,也许是社会的志愿活动,都是你亲身体验、亲自经历的事情,肯定蕴藏着真切的情感。

●巧用素材

写作时,首先,选择一次印象最深、感受最大、意义非凡的劳动来写。比如参加社区组织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穿上闷热的防护服,体会医护人员的辛苦;五一假期宅家和父母玩“劳动大比拼”游戏,寓教于乐,把家整理得舒适温馨;周末和小伙伴一起开展环保行动,为创建文明城市出一份力;值日时任劳任怨,和同学分工合作,把教室打扫得一尘不染;成长中的许多 “第一次”劳动,第一次做饭炒菜、第一次养护植物、第一次缝补衣服……

●聚焦画面

然后,仔细回忆劳动的过程,把最精彩的部分详细地记录下来。你和谁一起劳动?具体是怎样实施的?有没有发生有趣的小插曲?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结果怎样?回答这些问题,兴许能帮助你梳理写作思路。

描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也要细腻地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特别要准确使用丰富的动词,把劳动的过程写具体、写生动,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翻阅《作文书》《现代汉语词典》《名人名言》等工具书,积累引用关于“劳动”的好词佳句,使文章更加精妙。

●提炼精神

最后,总结劳动收获,突显文章中心思想。分享你在劳动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体会到的乐趣和启迪,懂得汗水的意义,表达对劳动的赞美之情,树立尊重劳动、尊敬劳模的正确价值观。(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 梁雨琴)

约稿令

人生处处都会找到乐趣:学习上有,生活中有,娱乐中有,劳动中有,游戏中也有;交友中有,静思中有,梦想中有,出游中有;获得成功时自然会有,战胜挫折后也会有;得到别人帮助时有,帮助别人赢得赞誉、收获感谢时也有……请以“乐趣”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写出其中的趣味。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注意不写错别字。③500字以内。

投稿邮箱:mzrbxjz@163.com。截稿日期:2022年5月24日

编辑:罗欢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