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明显:细节上下真功夫 小切口促大变化

如何给群众幸福感加码?

兴宁给出的答案是: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把“民生清单”变成“幸福账单”,让幸福感在群众的点滴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兴宁市始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对各级各部门承办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不定期督导”,全力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落细落实,推动民生福祉持续提升。目前,兴宁各镇(街)、市直单位党组织共完成“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项目615项。


念好“真字诀”

担当作为显力度


实事年年都在办,今年的不同之处体现在哪里?

“更精准、更细致、更全面、更科学。”兴宁市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践活动组负责人张标在采访中表示,今年4月上旬,中央部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后,兴宁市委、市政府坚决扛起政治责任,第一时间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行部署谋划,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组建工作专班实施推进,同时明确市领导牵头领办。

▲随着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向深入,学习教育成效也随之显现,群众得到了切切实实的实惠,城乡面貌有了新变化。(吴腾江 摄)

翻开兴宁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清单,可以发现清单上共有102个“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含11项市重点民生项目),每一项均明确标明了责任部门,项目进度、完成时间以及攻坚难题。这只是“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众多清单中的一份,而类似的清单已全面覆盖兴宁20个镇(街)与70个市直部门。

深调研、精梳理,形成“项目清单”,彰显了办实事的主动性。这是兴宁推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最大亮点。“身入才能心近,心近才能生情。”对于群众困难,各镇(街)各单位不是等待群众上门投诉,而是到基层一线。田间地头,闪动着他们的身影;镇(街)社区,有他们亲切的问询。“零距离”接触群众,了解群众的困难、群众的想法、群众的要求,并通过后续梳理逐级列出“项目清单”,并落实到具体部门。

▲专项指导组全链条督导,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受访者供图)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办实事不是喊口号,不能停留在清单中、蓝图上,要转化为真真切切的行动。“通过建立三级项目清单制度,每个清单都明确了责任单位、完成时限与主要措施,同时辅以专项指导组全链条督导,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张标表示,自“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在市领导主动认领任务的示范带头作用下,各级各部门纷纷响应号召,主动担当作为,着力破解难题,切实做到好事做好,实事做实。

据最新数据统计,兴宁市102个“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含11项市重点民生项目),目前已完成88个,接近完成的有14个;全市各镇(街)、市直单位党组织共实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项目677个,已完成的有615个,接近完成的62个。兴宁市级“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11个,已完成6个,接近完成的有5个。兴宁市领导“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49个,已完成37个,接近完成的有12个。


施展“绣花功”

贴心服务有温度


“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就像绣花一样,清楚用什么针、什么线,怎么绣,将办实事往实处做、往细处做、往心上做,用真情、下真功、使真劲帮助群众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张标表示,以 “小切口”撬动“大变化”,持之以恒推动各项实事落地,不仅让群众感受到贴心服务的暖心温度,更是让党史学习教育充满了民生温度。

2021年,对于宁新街道城南社区义尚街的居民来说是特别“美”、特别“开心”的一年。如果和当地居民聊起这一年的感受,居民们说得最多的一个字就是“变”。“这一年,人居环境越来越美,干群关系越来越好,日常生活也越来越丰富。”提起这些变化,在城南社区义尚街生活了半辈子的老人李伟乐感慨地说,从前家门口的那所承载了几代人共同回忆的培英小学撤校并点后,便一直荒废;家对面的老厕所、老厨房也只剩残垣断壁,可以说家门口目之所及没有美景,只有一片糟心。

▲修缮一新的培英小学。(罗玮 摄)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后,城南社区通过主动对接群众,了解到群众对培英小学及党群服务中心门口低洼地的迫切改造需求后,主动作为、多方筹资,于今年9月将环境恶劣的“低洼地”改造成群众家门口的口袋公园,将培英小学进行内外翻修,对义尚街全方位进行升级改造。如今,漫步在拥有百年历史的义尚街,百年建筑集庆楼正在进行修缮工作,修旧如旧恢复历史原貌,培英小学修缮一新。停车场、小广场、老人活动中心等公共基础设施日渐完善。“每天早上都有不少居民到培英小学的小广场跳舞,口袋公园虽然不大,但却是孩子们嬉戏玩闹的最爱场所。人居环境有了新变化,不仅居民的日常生活越来越乐呵,连外出的乡贤都更愿意回来住上几天,体会悠闲的乡村生活。”李伟乐说。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宁新街道城南社区将环境恶劣的“低洼地”改造成群众家门口的口袋公园。(罗玮 摄)

城南社区的“美丽蝶变”是兴宁市着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的场景之一。387公里共525条临水急弯的农村路、危险路设置了警示牌、限速牌、警示桩、波形钢护栏等防护措施;一个个家门口的小区党支部挂牌成立;锦绣学校二期新改建项目完成,新增1620个优质学位,有效缓解城区“大班额”“入学难”问题;新建市人民医院项目建设接近尾声……

细数今年“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的新成效,新进展,不难发现其所带来的变化不仅事关群众的衣食住行,还涉及工农学商等多个领域。通过一个个“小切口”,市民看到一点一滴、实实在在的变化,实现“有温度、可持续、高品质”的城市提档升级。


风貌“日日新”

城乡品质新提升


“我为群众办实事”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是进一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重要手段。随着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向深入,学习教育成效也随之显现,不仅群众得到了实惠,城乡面貌有了新变化,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也得到了锤炼,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锦绣学校新增1620个优质学位,有效缓解城区“大班额”“入学难”问题。(受访者供图)

“目标更明确,责任更加落实。”这是兴宁市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感受。而提及这一年来,党员干部精神面貌和干事作风的变化,宁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小玲表示,作为基层干部,今年明显感觉到党员干部的劲头更足,士气更高,干事氛围也更加浓厚。这些变化体现在党的每一项具体政策主张上,体现在为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所做的每一件具体实事中,也体现在普通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中。

▲新建兴宁市人民医院进入收尾阶段。(受访者供图)

而这种敢担当、善作为的工作作风不仅让群众触摸到了实实在在的“现在”,更是为兴宁摸得着有盼头有奔头的“未来”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兴宁市发展与改革局重点项目办公室的桌面上,一份《关于兴宁市2022年重点正式项目建设》的清单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在清单中13项续建项目,14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10.97亿元的目标让人振奋。该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导文表示,随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兴宁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品质也得到了明显提升。而面对即将到来的2022年,从目前谋划的项目中可以发现民生项目的比重仍在增加,项目划分也更细更实,更多的资源、更好的地块、更大的投入将用于民生事业,新一年兴宁的经济发展与城市风貌的变化更值得期待。

▲美丽舒适的宁江公园为市民提供了散步休闲的场所。(黄伟金 摄)

兴宁市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今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一年,兴宁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继续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围绕群众关切与城市发展所需,出实招,下力气,全力推动兴宁苏区高质量发展。

记者手记

办实事最能暖人心

清一处卫生死角,换来的是一声声赞许;修一条“顺心路”,赢得的是一片片喝彩。在兴宁市采访时,记者切身感受到,民生改善了,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才有支撑。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人心。在采访中,基层干部对办实事的理解很实在:应该多搞一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多办一些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用脚步去丈量,用眼睛去观看,走在街道各个角落,能够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着的那一股干劲。

一件实事就是一份温暖,这份温暖,群众能真切感受到。在采访中,居民们竖起的大拇指,脸颊上洋溢的笑意,就是获得感幸福感提升最有力的证明。

办实事,最贴民心,也最能暖人心、稳人心。然而,民生实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民心所盼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如今,我们即将迈入崭新的2022年,“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还是要继续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文字:梅州日报记者  罗玮

图片:梅州日报记者  吴腾江

编辑:李舒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