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动的客都!一颗足球推动“体育+”产业活起来

金秋十月,五华县奥林匹克体育文化旅游区热闹非凡,很多游客来到有着梅州“鸟巢”之称的惠堂体育场打卡留念;每天下午四点文化课后,市体校的绿茵场上“追风少年”正奔跑着,来自葡萄牙和巴西的足球外教团队正在为他们传授技艺;在广东红旗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全部开启,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争取尽快将最新一批产品发出……

“十三五”期间,我市以创建梅州足球特区、中国足协足球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和全国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试点为引领,以建设传承和弘扬“一地三田”的发展目标,创新体教融合机制,构建足球俱乐部运营、足球赛事、足球教育和足球培训等产业链条,带动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提升足球场馆、青训体系等公共配套服务,推动“体育+”产业多元发展。

五华奥林匹克体育文化旅游区由惠堂体育场、足球科技馆、红色文化体验馆、威光体育馆等组成,是集足球竞技、健身娱乐、文化交流等为一体的文旅综合体。(连志城 摄)

提速场馆建设 为产业发展提供“硬”支撑

说起梅州新晋的网红打卡点,位于五华县的奥林匹克体育文化旅游区肯定不能错过。晚秋的周末时光,来自汕头的陈先生一家四口自驾游来到五华县,在有着梅州“鸟巢”之称的惠堂体育场前合影留念,一睹球王的英姿风采。“早就知道李惠堂是世界球王,想着过来球王的故乡亲身感受一下。这边建设得很好,足球文化气氛很浓厚。”陈先生说。

五华奥林匹克体育文化旅游区占地面积300亩,由惠堂体育场、足球科技馆、红色文化体验馆、威光体育馆等组成,是集足球竞技、健身娱乐、文化交流等为一体的文体旅综合体。“就惠堂体育场而言,自建成以来就举办了梅州市首届客家杯‘一带一路’国际足球邀请赛开幕式、2019CFA中国之队·梅州五华国际女足锦标赛等赛事,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对外也较好宣传推广了五华县和梅州市。”五华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廖焕雄告诉记者。

五华县奥林匹克体育文化旅游区是梅州市抓场馆建设,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有效载体的真实写照。“十三五”期间,我市抢抓中国足协足球改革试点和全国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试点契机,积极实施一批体育场馆建设。目前,五华横陂足球小镇一期已于去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资5.5亿元的丰顺县坚真文体中心项目当前正加快推进;兴宁大坝里体育场耗资千万的升级改造工作正紧张推进中。截至2020年10月,全市足球场总量达926块,每万人均达2.0块,人均占有率全省排名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与爱奇企业共建共享足球场地,形成“爱奇模式”;积极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功能改造、机制改造”双改工作,创新剑英体育馆“产权与管理权分离”场馆运营模式,免费低收费开放,提高场馆使用率,普惠城区健身群众。

抓队伍育人才 为产业发展注入“续航动力”

“不要停球,接球之后直接出脚!”每天下午四点,葡萄牙籍足球外教埃尔德就会带领梅州市体校的队员们在绿茵场上训练。

为完善青训体系建设,梅州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别引进葡萄牙和巴西两个外教团队进驻梅江区15间学校和市体校,传授足球理念和训练方法,整体提高梅州足球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水平。“完善提升青训中心、校园足球、市县体校、职业足球、社会俱乐部‘五位一体’,具有我市特色的青训体系,培育足球人才,为振兴足球之乡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我市通过大力发展培训业,延伸青训工作重点,聘用外籍资深教练撰写富有南派足球特色的幼儿足球青训大纲,为打造南派足球高地打下理论基础。至目前,我市已完成幼儿至大学阶段的足球培训体系建设。现有五华足球小镇、广东梅县富力足校常年开展各类足球培训业务,未来还计划打造梅州国际足球训练基地,成为国家级冬训基地及青训基地。

业态日益丰富 为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霜降过后,天气渐冷。但在广东红旗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位于兴宁市的生产车间,依然是一派火热的制造场景。机器在高速运转,工人们正忙着生产最新一批太极揉推器,争取将产品尽快发给客户……“企业可以说是跟着梅州体育产业的发展一同成长!”公司总经理肖源标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红旗体育紧跟产业发展方向,在赛事赞助、技术研发、市场开拓方面下功夫,实现了从一间小加工厂到广东省体育产业示范单位的蜕变,经济效益也在逐年提升。

一派火热的生产场景。

“十三五”期间,我市体育产业初步形成了以足球为特色,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为驱动,体育用品为支撑,体育场馆、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体育传媒等业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体育用品业稳定增长,体育服务业比重逐步提升,并呈现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非公有制经济占据主体的格局。截至2019年底,我市各类体育机构达776家,涌现出以“跃速”“红旗”为代表的知名体育用品企业。同时,我市还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打造独具特色和富有吸引力的梅州“体育+互联网”、“体育+旅游”、“体育+文化”的融合发展路径。2019年,我市体育产业总产值达16.90亿元,比上年增加3.41亿元,体育产业税收达1.84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0.55亿元,同比增长42.64%,其中,体彩销售额为3.55亿元。

【展望“十四五”】

强规划  抓重点  促提升

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形成管办分离、内外联动、各司其职、灵活高效的体育发展新模式,实现综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适时出台体育产业总体发展规划,扎实推进《梅州市推动体育产业多元发展实施方案(2019—2023年》,建立健全体育产业年度调查机制,委托专业院校团队,每年在全市开展产业调查工作,摸清底细,准确掌握产业发展情况。

在体育政策的规划制定方面,根据国家、省的新政策和对梅州体育产业的新定位,谋划出台《梅州市加快足球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措施。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育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梅州体育产业建设。将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考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体育用地需求,建立社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配建标准和评价制度。

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积极推进梅州体育产业与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的协同发展。将梅州足球产业、休闲产业宣传整体纳入梅州全市对外推广的各种传播渠道,向海内外传递梅州发展体育产业的信息;积极承办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文化旅游部、中国足球协会、广东省政府的相关赛事、活动和会议,扩大梅州城市的影响力。

同时,加快体育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健全适应体育产业特点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人才评价机制。选派体育产业重点项目、重点领域专业人才培训,开展体育引智工作,通过聘请高水平中外著名体育产业专家来梅州讲学以及院校培养、在职进修、出国培训等措施,培育具有国际足球发展视野、了解国际足球发展动态、掌握高水平后备人才培育所需要的高水平足球经营管理人才。

【点评】 满足群众需求促进体育消费

·嘉应学院足球〈产业〉学院院长 杜光宁教授

“十三五”期间,我市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导向,以推进体育基本现代化、擦亮足球城市品牌为目标,有效地促进了我市体育消费,群众体育深入普及、竞技体育稳步提升、体育产业较为繁荣、青少年体育蓬勃发展、足球城市品牌基本形成,初步构建起足球特色突出、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合理框架,成功探索了一条“政府主导、企业支持、社会参与”的山区足球发展模式。

展望“十四五”,在持续深入推进“十三五”期间确立的群众体育普及工程、竞技体育提升工程、体育产业培育工程、青少年体育促进工程、“足球之乡”振兴工程、体育文化建设工程的基础上,我市体育产业应以“打造足球特区和运动休闲示范城市,全面对接珠三角科创走廊,打造专业、特色的足球产业和运动休闲创新产业群”为目标,广揽人才,从以下方面推进工作:一是立足特色,全面深入推进足球之乡振兴工程,打造客家民俗特色体育,构建城乡融合的体育文化生态;二是与时俱进,着力精准招商,推进体育社团的市场化发展;三是加强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的业态融合,打造具有品牌影响力的足球赛事。

文字:本报记者 黄科

图片:首席记者 连志城

通 讯 员:丘黎明 周丽婷

编辑:丘琼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