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谢晋元之子谢继民谈电影《八佰》!来了解更多背后的故事~

电影《八佰》上映4天,票房突破9亿元,创今年以来单日票房新高,也将全国观众的目光带到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8月24日,记者就电影《八佰》热映有关话题,专访了谢晋元之子谢继民,重温谢晋元率领“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的壮烈历史。

8月14日,谢继民出席在北京《八佰》首映式。

记者(下简称“记”): 电影《八佰》是根据四行仓库保卫战史实改编的。您能否简单介绍那段历史?

谢继民(下简称“谢”):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日军陆续攻占大场、江湾、闸北、庙行地区,企图切断中国军队后路,并喊出了“三天占领上海”的口号。当时,“九国公约”会议即将召开。蒋介石政府寄希望于国际的同情和支持,决定将部队主力撤至苏州河以南阵地,留下一小部分将士,表示中国军队仍在坚守。

10月26日,我父亲谢晋元,时任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受命率官兵420余人留守闸北,掩护大部队撤退,他们于10月27日凌晨进驻苏州河北的四行仓库。为了迷惑敌人,四行守军对外称八百人,因此外界称之为“八百壮士”。 10月28日,父亲向官兵传达了“死守四行仓库,与最后阵地共存亡”的命令,表达了与全体官兵同坚守共存亡的决心,并勉励他们要展现不怕流血牺牲的军人气概和挽救国家民族危亡的精神。父亲他们在四行仓库死守四天,与日寇多次作战。10月30日晚,他们接到命令,撤退到苏州河南岸的公共租界。

“八百壮士”是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牺牲个人。当时中国东北、华北都沦陷了,是他们的壮举燃起了中国军民坚决抗日的决心,鼓舞了民族精神。

8月23日,谢继民陪同上海黄埔军校同学会的老战士及志愿者观看电影《八佰》。

记: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时,您和家人在哪里?对那段历史,您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的?

谢:父亲预料到中日即将开战,为了安心上战场,1936年3月,他护送身怀六甲的母亲和我大姐、二姐、哥哥回到老家蕉岭县新铺镇。那年10月,我出生了。母亲从小在上海长大,没有在农村生活过。在蕉岭,她学着下田种地,一人负担起祖父母、我们四个孩子和大伯女儿的生活。她吃苦耐劳,往往我们早上眼睛一睁她就已经种地去了,等到晚上我们上床睡觉时,她还在外面劳作。尽管生活坎坷,但是她把老的小的都照顾得很好,让父亲在外面安心杀敌。

我们在蕉岭生活了十多年,直至我小学三年级。抗战胜利后,母亲带着我们回到上海生活。当时有五六十个孤军因为不愿意参军打内战,生活没有着落,母亲就想尽办法给他们照顾,每个月都要给他们发一些生活补贴。这些孤军每个月都要到我们住的地方来,看谢团长夫人,从那个时候我就跟他们每个人都聊天,聊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四天,聊他们所在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楼面、窗口,聊孤军营的四年怎么过。后来我写的书《我的父亲谢晋元将军》,关于保卫战的很多细节都是从老兵那儿了解到的。当时我想着,我们父辈做的这些事情,作为子女,我应该知道,也应该让我们的后辈知道,不忘历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母亲对我们的教育方式是言传身教。我大伯的女儿后来定居泰国,开了一家小店铺,收养了十多个孤儿,就是感念母亲的养育之恩。父亲对我们的教导是通过母亲来传达,他在1939年9月18日寄来的家书中提到,“大丈夫光明而生,亦必光明磊落而死”“男之子女渐长,必使其入学,平时应严格教养,使成良好习惯”等等,这些都让我们深受教育,以父亲为豪。

记:您曾经携家人出席了《八佰》首映,如何评价这部电影?

谢:是的,那是我第二次观看这部电影。四行仓库保卫战在中国抗战史上是非常壮烈、光辉的一页,导演很会选题材。它宣扬了“八百”将士身上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特别是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对弘扬先烈的爱国精神、凝聚人心是有积极作用的。希望我们年轻一辈能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团结一致、克服困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接续奋斗。电影中有部分细节与史实不符,有些瑕疵,但总体来说还是值得看的。当然,如果大家要了解真实的历史,可以到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参观,里边有很多史料,有一部分出自《我的父亲谢晋元将军》这本书。

本报记者:李艳良

编辑:罗欢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