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镇里买菜,晚上回村!”蕉岭“村村通客车”通到了群众心坎里~

“嘟嘟嘟……”郁郁葱葱的林木间,一辆白色客车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驶入蕉岭县蓝坊镇高场村,停靠在村委旁。“村子里通了客车,这是想都想不到的好事。”“这个车又舒服又靓!”“以后可以白天去镇里买菜,晚上回村里。”高场村村民围在客车旁,兴奋地交谈起来。

这个坐落于山间怀抱的小山村,今年迎来了新的出行“蝶变”,这些穿梭自如的白色汽车,成为高场村村民眼中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公共交通连接城乡 破解群众出行难

早在2017年9月,蕉岭县就开通了城乡公交,全县共投入64辆公交车,开通了23条公交班线(含延伸路线),线路单程总里程889.1公里,覆盖了全县97个行政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客车”。当时的公共道路交通客运主要以“城乡公交”为主,能基本满足县城到县内各镇、村的群众出行需求,村一级也通了客运,但因镇通村客运班车密度、班次相对比较少,部分农村地区出行较为不便。

据高场村党支部书记张庆灯介绍,高场村离县城有18公里,全村常住人口250人,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150多人,村空心化、老龄化严重。此前,高场村通了公交车,但一周一趟的频率仍不能满足村民的出行需求。村民出行仍以骑摩托车为主,山高路远,若遇到雷雨天气,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除了偏远村落,位于县城周围的长潭镇浒竹村也存在“出行难”。长潭镇浒竹村党总支部书记李国雄告诉记者,浒竹村有1800多名常住人口,且以青壮年为主,出行需求旺盛。“过去公交站站点设得较远,在村门口往往要步行一公里左右才能到达,对于腿脚不便的老人来说,颇为辛苦。”

三级客运网再完善 客车停到家门口

今年6月,在蕉岭县委县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蕉岭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新购45辆7-15座小型客车进行“镇通村”农客班线运营,结合城乡公交打造城区、城区与乡镇、乡镇与村三级城乡客运网络体系,确保打通“最后一公里”,完善以往村一级公交班次密度不够的问题,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

蓝坊镇高场村,村民在家门口乘坐公交车,“镇通村”农客班线实现城乡客运网再提升。

灵活的小型客车,方便了群众出行,也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高场村村民王秀兰告诉记者:“上周我就搭乘这辆客车去办理了我的‘老人卡’,这辆车坐得舒服,服务态度也好!”王秀兰虽在县城买了房子,但她更钟爱农村的田园生活,“过去一周才能回一趟,现在好了,天天都有客车,我可以早上去镇里买菜,中午回农村吃饭!”一天2班车的频率,真正打通了“最后一公里”,联结起城市和农村的生活,村民们既能享受城市快节奏的便利,又能拥有乡村慢节奏的惬意。

像王秀兰一样享受到这种便利出行服务的,还有县城周边地区的村民。浒竹村村民李国平前两天体验了一回:“车靓,坐起来也舒服,关键是再不用走那么远去坐车啦!”如今,站点就设在浒竹村内的篮球场,门口有公交,抬脚就上车。

据悉,蕉岭县已投入了109辆客运车辆(含50辆纯电动公交车),用于打造县内公共交通网络。“我们公司采取固定班线、订制班车、圩日班车等多种运营模式,充分满足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蕉岭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东介绍,“我们对驾驶人员高要求、严标准,确保乘客的出行安全,同时车上配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智能监控摄像头,一旦发现驾驶人员有违规操作的行为,便会报警。”目前,该公司已面向农村客运通车村落定向招聘了20多名驾驶员,并正在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考核。今后蕉岭县将持续发挥“四好农村路”优势资源,完善以城乡公交和农村客运班线为主、预约响应为辅的城乡交通出行网络,覆盖全县8个乡镇、97个行政村,使“村村通客车”真正通到群众心坎上。

见习记者:何春燕

本报记者:李艳良

摄影记者:吴腾江

特约记者:汪敬淼 廖静宜

编辑:丘琼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