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人的希望!兴宁这所小学的品德教育,改变着一个村的风气

穿过绿意盎然的村道,沿着新铺的水泥村道,一排排民居错落有致,稻田荷塘菜园依次展开,眺望远山,阶梯式柚果园的绿意浓得化不开,如同走入一幅朴实静美、充满韵味的山乡风景画。红旗村唯一的小学——青湖小学,就坐落在“画”中央。

2014年以来,这所曾经面临撤并的山区小学,立足乡土特色开展思政教育,对学生开展品行习性、劳动实践、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不减反增,办学质量越来越好。学生的良好品行潜移默化影响了家长、村民,感染带动了乡贤对村里各项事业的关心支持,乡风文明让这个曾经贫穷落后的小村庄焕发出勃然生机。

立足乡土 思政教育结硕果

篮球就放在球场旁的露天仪器架上,随手可以拿起来投篮;扫帚等卫生工具爱护保养得当,四年不用添置新的;校门,教室门日夜不用上锁,一切公物被学生、家长、村民爱惜有加……这些我们不敢想象的情景,却是青湖小学的日常。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要从学校的办学理念“习性养品 良品促学”讲起。

学校篮球放在户外从不上锁,学生村民都可以随时开展活动。(钟思婷 拍摄)

作为罗岗镇红旗村唯一的小学,青湖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山区小学。9成学生是留守儿童,父母出外打工,接送和监护者大多是爷爷奶奶。由于隔代教育,爷爷奶奶比较溺爱孩子,很多孩子养成了不良习惯,依赖性较重,不独立,不向进,无目标,不自信。

2014年,黎仕标到青湖小学任职校长,看到此现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三爱”教育,他将思政课教育摆在重要位置,提出了“习性养品,良品促学”的办学理念,并付诸于实施。

学校首创《一日习性教育手册》,规定了从晨起、进校,到晚上在家十个方面一日习性的教育守则。专门召开家长会,就教学理念与家长进行沟通,取得家长支持。根据节令对学生开展家务、安全、兴趣爱好等专项家访,在学校走廊对家访情况以照片形式反馈,激励学生校内外品行一致,获得了习性教育的良好效果。

青湖小学大部分孩子住得离校较远,家长中午接送有一定的困难。“不如中午开办食堂,方便学生的同时还能够在用餐时渗透习性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用餐习惯和文明礼仪,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2017年9月,黎仕标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学校师生都觉得这是天方夜谭。但通过教职员工的努力,以及阳光义工协会及爱心人士的帮助下,不但办食堂变成了事实,学校还从筹集的20228元资金中拿出一部分为学生提供一个月的免费午餐,既减轻了家长负担,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免费午餐结束后,学校还开了个总结评价会,向孩子们讲解了免费午餐资金的来源和美味午餐的制作,引导孩子们感恩为集体午餐捐助的爱心人士,辛勤付出的厨工、家长和义工们。

用心用情付出总会收获回报,现在的学校食堂,师生总是会一起排队就餐,餐桌干净整洁,孩子吃完饭自己洗碗清理卫生。有时学生还会在厨房自己烹饪美食与全校师生一起分享……通过食堂就餐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习性,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学生秩序井然排队打饭。(学校供图)

午饭后,学生自己动手洗碗(学校供图)

“二月二,百样种子齐落地”“小暑雨淋身,遍地是黄金”。在学校门口的劳动实践园,一个个鲜活的农业谚语标语牌竖在菜地里。过去,青湖小学门口的大片田地丟荒严重,从学校门口望去一片荒凉衰败。既然学校有食堂,能不能跟农民流转土地种植蔬菜瓜果,既满足了食堂需要,还能对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改善村容村貌呢?黎仕标的想法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支持。资金有限,老师们就自己用木头、油漆,给菜地安装了园门,挂上了“劳动实践园”的牌子。丝瓜、番薯叶、茄子、玉米,一粒粒种子从师生手中种下去,既懂得了劳作的辛苦,也获得了丰收的喜悦,加深了学生对乡土的热爱。

劳动实践课上,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采摘玉米。(学校供图)

“大学之道,在明在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琅琅的稚童读书声在青湖村响起。“我们学校幼儿园中班就开始了国学教育,国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让学生懂礼仪有礼貌,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文化自信,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黎仕标说。学校还引导学生为家长捶背、洗脚,要求学生与家长共读国学,让传统文化浸润民心。

师生良好习性的养成,让学校形成了卫生整洁的环境。(学校供图)

“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结合乡土特色开展思政教育,对学生开展品德习性、劳动实践、传统文化教育,经过六年多的努力,这所曾经面临撤并的山区小学,办学理念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从最初的70多名,扩展到现在130多人,教职员工从6名增加到现在的15名。

乡风文明 孕育乡村振兴新生机

“1700元已经到账了!”听到会计的汇报,黎仕标也还有些懵。他没想到昨天才刚跟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李东反映学校幼儿园因为经费不足,可能要裁掉一名老师,今天就收到了广州芙蓉经典顾问管理有限公司首笔1700元专项捐款,用于支付幼儿园教师工资。

变化有目共睹。这几年青湖小学校园环境、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学校的建设也获得了家长各级政府、乡贤的大力支持。对他们的关心支持,师生应如何回报?黎仕标早就做出了表率。2014年,黎仕标到青湖小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师生把那些捐资办学人士的芳名用金漆刷亮,用行动向那些关心农村教育的爱心人表示敬意,也向师生传达一种爱的教育,懂得感恩铭记在心。一传十、十传百,在红旗村,支持教育、热心公益已经成为村民、乡贤、企业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

去年,广州市天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筹集资金2万多元为这里的留守儿童带来了绘画、舞蹈、书法等培训;村民黎智勇听说学校用水困难,自掏腰包铺设1500米的管道将山泉水引到学校;乡贤黎彩藩听说学校经费困难,立即捐赠了1万元;天气炎热乡贤黎文崇就主动给所有教室和教室房间安装了风扇;听说学校要开烘焙课了,马上就有人把烤箱捐过来了……作为山区学校,青湖小学办学是那么艰难,问题似乎又解决得如此“简单”。

山上的柚果园既让荒山披了绿衣,也解决了村里一部分劳动力。(钟思婷 拍摄)

改变悄然而至。孩子们良好的习性品行如同清风,从学校吹拂进了家中,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村民。如今的红旗村家风良、村风好、民风淳,各项事业都得到了村民和乡贤的支持。乡贤黎学荣76岁高龄了,虽长居深圳,但仍关心支持家乡建设,牵头规划建设村道、修缮沟渠、安装路灯。村民们也都愿意让出一些土地、多出一份力气,支持乡村振兴,共建美丽村庄。近三年,红旗村新建了2公里村道,安装了500多盏太阳能路灯,新建了两个文体广场,绿化了3公里的村道。

沉甸甸的柚子,增强了村民发展生态产业的信心。(钟思婷 拍摄)

学校门口近百亩田地,原来只有零星的耕作。孩子们在菜地种植的身影带动影响了村民,荒地披上新绿的生机更是唤起了村民的农耕记忆。村民黎就新就在学校鱼塘旁边种下了3亩多的荷花,夏日映荷,成为村道旁最美的风景,黎就新也增加了收入。

村容村貌的变美,引来了外来投资。2016年,500多亩柚果种植项目花落红旗村,给村里增加了不少就业岗位,从前黄泥裸露的山坡也披上了绿色新装。今年柚树开始挂果,沉甸甸的喜悦更是增添了村民发展生态产业的信心。乡贤黎彩藩家就在学校旁,看到如今家乡稻田翠绿、瓜果飘香,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后,他曾经的“乡忧”变成了“乡恋”,他也打算加入到家乡乡村振兴建设中,将家门口百亩田地流转过来,统一种上荷花,形成山下荷花、山上柚果的红旗村特色生态产业。

“现在村里风气好了,有人来投资大家也都支持,土地流转快,自然吸引更多产业进来。”红旗村支部书记黎春光说。他认为,村庄风气与学校风气是分不开的。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青湖小学学校门口有棵大榕树,过去夏天总有三三两两的村民在树下集聚打牌或吸烟,垃圾扔得到处都是,也影响了部分学生参与其中。发现这个问题后,校长老师们没有马上制止,而是帮他们把地上的烟头垃圾捡起来。一周下来,那些村民不好意思了,主动与校长攀谈起来。“打牌毕竟对孩子们是有影响的,你们能不能另找个好的地方呢?”“都是为了自己的细伢崽好啊!”言之有理,再加上老师们连续好几天的捡烟头行动,老师们获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和认可。如今,没人再来树下打牌了,大榕树下再没有打牌的吵闹声,只听见校园里传来琅琅的书声和树上鸟儿欢快的鸣叫声。

如今从校园望去,生态盎然,一片生机勃勃。(学校供图)

夜幕降临,学校门口的小广场响起了音乐,村民们有的跳起了广场舞,有的在月下散着步……村民曾仕芬正跳着广场舞,看到黎仕标就上前跟他说,自己女儿这几天一直念叨着想要与她一起煮顿饭给老师们吃作为毕业礼物;村里的哑子对着黎仕标连连竖起了大拇指,比画着写字模样要表扬学校……青湖小学开展的思政教育化作了清风吹拂到了红旗村的每个角落。立足乡土的教育振兴,青山绿色的美丽生态,逐渐兴旺的产业发展,红旗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回乡发展,孕育着乡村振兴的新生机。

本报记者:陈思杰

特约记者:钟思婷 刘海阳

见习编辑:宋一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