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是全国第8个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近期以来,梅州市、县两级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积极按照国家、省处非工作的部署,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以“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为主题的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增强群众金融法治、金融风险意识。
丰顺县开展“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专题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市处非办供图)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收官之年,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市、县两级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大力宣传、防范为要,加强联动、严厉打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尽力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最近,在2019年广东省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处非平安建设考评中,我市位列全省前二档,较2018年排名上升了8名。2019年至今,我市公安机关共破获经济犯罪案件208宗,抓获嫌疑人299名,涉案金额5.5亿元,为企业和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958.9万余元。
梅江区江南育才小学门口,防范非法集资海报吸引过往市民驻足观看。(李玲玲 摄)
我市学生在观看开学第一课之金融安全网课。(丰顺处非办供图)
防范为要:常态宣传“涉非”风险入人心
“保本金,每个月分红,早买早赚!”“您拨打的号码是空号……”“酿噶杀(怎么办)?”……近期,市处非办自行出资制作持续1分钟的处非宣传短视频在梅州人的微信朋友圈“刷屏”,引起不少市民关注。“视频里梅江桥场景、客家话等客家元素和一个个投资者从希望到绝望的过程展示,无不在提醒我们身边有不少非法集资陷阱。”市民庄青看了视频后深有感触地说。
制作处非宣传短视频只是我市积极宣传防范非法集资的一个缩影。记者从市处非办了解到,今年来,市处非办还与腾讯合作制作非法集资九个套路的漫画长图,并在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的支持下依托“梅州发布”“平安梅州”平台宣传。同时,市公安局会同市金融工作局、中行梅州分行,由“腾讯新闻·梅州”结合5·10(母亲节)、5·15(经侦宣传日)、5·20(示爱日)节日,开展以“重要女人”为亮点、以“防范经济犯罪”为主题、为期10天的创意宣传活动,通过创意海报、软文推广和开学第一课之金融安全网课等形式宣传。此外,在嘉应学院师生微信中推广防范非法集资有关视频并发放宣传资料,同时计划定期在该学院举办处非线下宣传活动,让广大师生进一步了解非法集资危害性。
各县(市、区)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也积极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活动。丰顺县灵活运用县城公交车电子屏宣传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标语、积极部署师生观看5·15“与民同心·为您守护”开学第一课之金融安全网课等,今年来宣传受众逾8.8万人次。兴宁市金融机构宣传月活动启动当日,各银行保险金融机构发布滚动宣传标语183条,发放相关宣传材料8200多份,悬挂标语15幅。梅江区、梅县区、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五华县等纷纷启动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采用“线上+线下”宣传,不仅在居民较多的住宅小区出入路口张贴温馨警示宣传广告,还在相关单位的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防范非法集资公益宣传片和宣传标语,而且在相关微信公众号和新浪微博推送公益宣传片、警示文章,在政务网公布非法集资举报电话等,使防范非法集资知识深入人心。
大埔县依托6场爱心公益活动,深入各村进行防范非法集资、反洗钱以及电信诈骗等金融知识宣传。平远县公安局组织青年民警深入田家炳中学等学校,围绕“校园贷、防范非法集资、防电信诈骗”等主题,为1000多名学生授课,共发放宣传资料2000多份。五华县印制处非海报在全县414个村34个居委会进行张贴宣传,下发宣传材料20000份,悬挂横额70多条,张贴标语5300多条,并利用奥体中心足球比赛场地的电子屏在比赛休息时间播放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教育动画片,起到良好宣传教育效果。
以案说法:识破“套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近年来,集资诈骗犯罪的形态和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诸如假冒银行、‘电子货币’骗局等新型集资诈骗活动,让老百姓看花了眼,一不小心就容易上当受骗甚至血本无归。”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参与“聚富宝”集资诈骗案侦办的黄警官介绍,我市公安经侦部门密切关注该类犯罪的发展动态,充分运用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建设成果,加大情报收集掌握和分析研判,切实做到及早发现、果断打击。
“聚富宝”案就是不法分子声称公司是政府招商引资项目、具有知名企业的背景、有巨大的市场利益从而欺骗群众投资的典型集资诈骗案。不法分子声称,投资人投资后不但可每天返现,最高还可获得21‰的消费额度返现,获得本金4倍的巨额收益。在高息诱惑下,先后有600多名群众投资该公司,总额达1146万余元。2019年3月19日,梅州市公安局出动50多名警力对“聚富宝”集资诈骗案开展统一收网行动,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7人,查扣车辆、电脑、手机、银行卡等涉案物品一大批。
非法集资带有很强的迷惑性,如何识别?市处非办工作人员提醒,非法集资的常见套路有四个:一是以虚假宣传造势,二是编造虚假项目,三是混淆投资概念,四是承诺高额回报。像“聚富宝”案一样,不法分子往往通过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等手续成立公司,貌似合法,实则没有金融资质。为此,他们会通过宣传国资背景、在高档场所举行推介会、邀请名人学者站台造势等装点公司门面,编造投资理财、财富管理、金融互助理财、海外上市、私募股权等理财项目,混淆投资概念,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基金、网络炒汇等新名词迷惑群众,承诺有担保、可回购、低风险、高回报等打消群众疑虑,欺骗群众投资。
据介绍,除了像“聚富宝”集资诈骗这样打着“投资新模式”“经济新业态”“创新消费”等幌子,以高额返利、消费返利来吸引投资者的手段外,还有不法分子以“养老服务、健康养老”名义向老年人收取会员费、床位费,欺诈销售“保健品”等手段非法集资、传销。甚至有不法分子以境外投资股权、期权、外汇、贵金属或私募入股、合伙办企业、投资虚拟货币、区块链等为幌子进行非法集资。广大市民尤其是老年朋友一定要坚守理性底线,合理评估自身承受能力,不冒险投资,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本报记者:严海苑
通讯员:李豪新 李玲玲 徐子凡
实习编辑:杨乔颖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