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焕新颜”!今日光夏,处处可见一片“红”

在兴宁市水口镇光夏村,有着不少爱“管事”的群众:村里要进行改造了,老人们纷纷提出建议,希望能有老年文体活动场所;工程建设之时,村民自发监督工程质量,发现有做得不够好的,立刻向村“两委”干部“告状”……村民爱“管事”的氛围并不是原本就有的,近年来,光夏村通过党建引领,村民们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激发了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和干劲,人人都成为“秀美光夏”的建设者、参与者。

有里子有面子

红色村美丽又宜居

走进光夏村,处处可见一片“红”——平整开阔的村道旁,树立着党建文化标语;沿着流水潺潺的宋声河,可行至展示着兴宁革命史、革命烈士人物事迹的宣誓广场;广场旁的刘光夏革命烈士纪念馆经过内外升级改造,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现代化……红色,是光夏村最耀眼的底色。

光夏村红色文化广场大气整洁。

光夏村有着优良的“红色基因”,曾有不少思想先进的村民投身党的革命事业,其中就有刘光夏。刘光夏是土地革命时期兴宁农民武装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人,其一家7人均在革命斗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光夏村原名柏树村,1952年7月,兴梅专署为纪念刘光夏,决定把烈士家乡命名为光夏乡(今光夏村),家乡小学命名为光夏小学。2017年5月,光夏小学被共青团中央、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等单位授予“红军小学”称号。

树立于光夏小学的刘光夏雕像。

2017年12月,光夏村被广东省委组织部确定为第二批“红色村”。自2018年3月以来,兴宁市围绕“抓示范、创特色、带整体”的总体思路,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保护利用红色资源紧密结合起来,将“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与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结合起来,让光夏村村容村貌实现了美丽蝶变,村民生活也日益富足。

开阔的宋声河河岸,河道景观提升了,水患也解决了。

改变是看得见的。中午放学时分,学生们三三两两穿过宋声河上崭新的联通桥,相隔不远的另一座新桥则方便车辆通行,站在桥上,可见宋声河开阔的河岸往远处延伸开来。“以前的河道很窄,两岸有着密密麻麻的草木、菜地,河底积淤严重,岸边常常被淹。”光夏村党总支书记黄尚清告诉记者,宋声河“一江两岸”工程不仅美化提升了河道景观,还有效解决了困扰村民许久的“水患”问题,美观且实用。除此之外,还有方便人车通行的村道桥梁、环保的太阳能路灯、便利的光夏小学公厕、可供运动休闲的文体广场、便于灌溉的水圳、供老人休闲娱乐的居家养老活动中心……村容村貌提升的同时,光夏村也越来越宜居。

光夏村党群服务中心内的村史馆,满满都是红色党建元素。

改变让光夏村越来越有活力。站在光夏村党群服务中心二楼阳台上,可以看到不少正在修建、或已修缮一新的民居。“去年回来的村民比往年更多了。不少外出村民看到家乡越变越美了,回家改建修缮自家住房、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也高了。”中国联通广东省分公司驻光夏村第一书记冯育平说。

亮身份作表率

党员带头树立标杆

一些乡贤、村民外出多年,如何更快得知家乡大小事、更便捷地参与到家乡建设中来呢?光夏村党组织和党员们起到了沟通联系的纽带作用。

“这些是负责‘流动党员服务岗’的党员,他们会做好流动党员的日常管理,和他们沟通联系。”黄尚清拿出一沓登记表,记者看到除了“流动党员服务岗”以外,还有14个岗位可供党员自主选择。据介绍,光夏村为强化党员作用发挥,以“定岗位、定片区、定职责”三定上岗制度,让无职党员也亮身份、作表率,参与村中大小事务。

光夏村共有党员88人,其中有一半都是外出流动党员。针对党员比较多、“三会一课”难以开展的问题,2018年11月,光夏村党支部改设为党总支,下设2个支部,4个党小组,明晰了组织隶属关系。外出流动党员怎么参与组织生活?在帮扶单位中国联通广东省分公司的帮助下,光夏村率先推行了“沃视通”基层党建视讯系统,让外出流动党员和行动不便的老党员能够更加便捷地参与组织生活。联系多了,关心和支持也更多。“乡亲们即使出门在外,也能知晓家乡大小事。不仅如此,流动党员们也起到了联系外出乡贤、村民的作用,发动在外的乡亲支持家乡建设。”黄尚清说。

外出流动党员尚且关心家乡事业,在村中的党员更是不缺席。有着20年党龄的刘梅英原是光夏小学校长,于去年8月退休。刚刚退休,她就通过“三定上岗”,主动承担了向村民宣传“红色村”建设重大意义、带动村民支持建设等任务。“‘红色村’建设中,有不少项目需要用到村民的地方,我就一户户上门,做他们的工作。”刘梅英告诉记者,一些具体事务较为复杂,让大家从接受到参与,需要的是耐心沟通。

“沟通的作用是明显的,在党员的带动下,村民越来越愿意参与家乡建设。比如改造前,不少老人就向我们提出想要有老人活动场所等建议;项目建设中,大伙又主动监督工程质量,觉得不好的就向我们或者向村委反映;项目完工后,村民们又从体验的角度去‘验收’,还提出一些整改建议。”刘梅英说。

党员不仅起先锋带头作用,更成为村民心中的“标杆”。在采访中,刘梅英还告诉记者,不少村民都有较高的入党意愿。据了解,光夏村通过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入党发展对象库、乡村人才库“三库”工程,建立了发展党员“村培镇管市把关”的管理机制,培养了不少优秀的后备人才。

有制度有考核

长效机制巩固成果

“‘红色村’建设服务岗负责协助党组织做好‘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相关工作;帮扶关爱岗负责对年老体弱党员和贫困户进行关爱帮扶;新农村建设监督岗负责当好政策宣传员、支持配合建设工作……”经过党员自愿申报岗位和结对帮扶对象,责任确定下来了,那有没有相应的监督管理呢?

有了制度,还要有考核和监督。黄尚清向记者展示了党员们的积分表,他告诉记者,“我们实行党员‘积分制’管理,还有相应的‘星级化’考评制度。”记者看到,党员积分由基础积分、党员民主评议积分和贡献加分构成,其中党员“三定”上岗以及结对帮扶情况计入贡献加分。

在党员积分的基础上,村党总支部将结合民主评议、党员一贯表现等确定党员星级,从高到低分别为五星级到一星级,低于60分则不评星。星级是党员评先评优、表彰奖励的主要依据,对于情节严重的一星级及不评星级党员,还将严格按照处置不合格党员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置。有奖有惩,激励先进、督促后进。“要长效做好党建工作,各项制度一定要严格落实,这样才能长久运转。”冯育平评价道。

责任确定了,形式却不局限。以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为例,村党组织不强制要求党员要向帮扶对象提供何种形式的帮助,可以是财物慰问品,也可以是进户关心关爱、送去心理关怀,还可以通过对贫困户家种养、致富技术指导,以及务工指引等方式进行帮扶。帮扶方式都登记在册,既方便信息沟通,也可以起监督作用。“党员们可以把自己获得的有用信息,如技术指导、企业用工等,向贫困户传达。”冯育平告诉记者,党员们将先进的经验做法传递给贫困户,拓宽其视野、提升其技能,同时也提振了他们的干劲。

“扶贫要扶智。通过党员沟通联系,贫困户们慢慢会发现,这个我可以做,那个我也可以试试。村里一户贫困户就是在周围人的带动下,开始养殖鸭子,不懂的就多沟通多交流,销售还可以通过村里的合作社进行。鸭子越养越多,收入也就越来越多。”冯育平说。

微光成炬,党群合力共筑秀美光夏。在光夏村“红色村”建设过程中,兴宁市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不断深化拓展省市加强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光夏村党组织八大类13项制度让村“两委”及群众办事有规可依,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以红色带绿色

培育产业激活动能

“碧血尽洒铸丰碑,戎马一生为革命。”在刘光夏革命烈士纪念馆,讲解员刘依倩熟练地向参观者讲述了刘光夏等烈士为革命斗争的故事。

经过内外升级改造的刘光夏革命烈士纪念馆。

红色资源是光夏村最大的资源,围绕把光夏村打造成远近闻名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的目标,相关的各个项目得到了有序推进和落实。刘光夏革命烈士纪念馆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科学现代化的表现方式,内容更加丰富生动;投入58万元建设的纪念碑广场,带动了纪念馆前往纪念碑的登山道路建设;正在建设中的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基地,日后将通过收集、整理民间收藏的革命斗争史料和烈士遗物,场景复原重要历史事件等方式,弘扬光夏村乃至兴宁市红色革命精神。

红色资源将得到进一步的利用。冯育平告诉记者,光夏村拟成立光夏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公司,通过物业租赁、培训讲解、车辆停放、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产业等,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收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光夏村共吸引各地各单位400多个团队6000余人前来参观学习。“随着‘红色村’的建设,以后会有越来越多人来到光夏村,红色资源将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动能。”冯育平说。

不仅要“活血”,更要“造血”。在光夏小学,新建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培训楼还未验收使用,但楼顶的光伏发电项目已经开始运作了。“党群服务中心楼顶也有,我们在光夏村共投入了114万元,分两期建设共155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投资回报率达11%,可为村集体提供每年12万元以上的长期稳定收入。”冯育平告诉记者。以“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思路,在帮扶单位中国联通广东省分公司的带动下,光夏村立足实际,盘活油茶资源,发展密雪梨种植、油茶种植、养殖鸭等产业,2019年实现村人均年收入1.93万元,66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目标,经过上级验收,光夏村已退出省定贫困村行列。

产业动能仍在不断激活中。今日光夏,“红”味浓厚、生态宜居。未来光夏,将从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出发,引入社会资金建设育苗基地、红色夏令营拓展训练基地和水果种植园,鼓励村民发展特色种养、农副产品加工、农家乐、渔家乐、林家乐和精品民宿游,建设一批休闲型、体验型的生态旅游综合体,打造成为集革命教育、拓展训练和生态采摘于一体的3A级红色旅游村。

记者手记

凝聚向心力 画好同心圆

“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对于光夏村村民来说,曾经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村民们对于家乡建设的愿望其实很简单,美丽、便利、舒适、平安、宜居。但在和一个又一个基层党员的沟通中,村民日渐认识到光夏村烈士们的革命斗争精神需要弘扬、“红色村”建设意义重大,于是村民从配合再到主动支持,其间的思想跨越并非一日之功。

“村民有不理解的,我们就再多上门几次,多沟通几次。”刘梅英生于光夏,长于光夏,如今退休了依然为光夏建设事业奋斗着。在刘梅英这样的党员带动下,越来越多村民向党组织靠拢。采访中,记者在询问刘梅英对基层党建是否有建议之时,她说:“入党名额能再多几个就好了,村民们入党意愿比较高。”在村民心中,一个个起着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就是党组织最好的向心力。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建引领。光夏村从偏远小山村蝶变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村”,不仅仅是因为其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而是在于兴宁市能谋篇布局、统筹推进,站位高、规划长远,把红色村总体规划布局与全域旅游、生态农业、教育基地建设等高度融合;更在于光夏村以党建引领树立标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让各项规划建设落实落细。精气神提起来了,建设家乡的热情带动起来了,秀美光夏未来可期! (钟幸钰)

图文:本报记者钟幸钰

通讯员:刘 丹

编辑:杨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