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绘飞鹤、河道忆风眠~感受西阳美丽乡村

掌上梅州讯 今年是林风眠诞辰120周年,林风眠19岁离开的西阳,如今“山村溪水”如旧,却也有了千变万化。村子里贯通了柏油路,村民们建起了新民居,村村稻田青翠蔬果丰实,游人络绎不绝。特别是近两年,西阳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将美丽乡村建设、人文资源开发、旅游产业、精致高效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紧密结合,谋出了新品牌,新效益,新生活,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好路子。

林风眠故居所在地阁公岭村田画(高讯 摄)

擦亮“林风眠”名片

为颠沛流离的美术巨匠绘就多彩故乡

阁公岭村,与白宫河只有一路之隔,是林风眠出生、成长、求学的地方。

如今走进阁公岭村可以看到,工人们正在对林风眠故居进行耐心地修缮,故居前的百亩稻田,村里用彩色的稻谷种出“风眠故里 画里西阳”字样,还将林风眠的画里的仙鹤绘入为了深切缅怀和纪念从西阳走出去的美术大师林风眠诞辰120周年,它的故乡正在作此努力。

林风眠19岁离开家乡,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他一生颠沛流离,却学贯中西,有被世界肯定的艺术思想和艺术造诣。故乡的样子,是他一生最深刻的记忆。

林风眠曾经就读的立本小学,在很多年前已经被翻修重建。“我们打算将这里改造成林风眠纪念馆,追述他重要的人生历程。这几天正在做清场和勘测工作。”阁公岭村支部书记钟惠琼介绍。为了更好地展现阁公岭的风貌,这几天村里组织人力进一步优化村容村貌,进行四线整治,并将乡村道路沥青化。”

“林风眠是西阳历史一面旗帜,将深刻影响西阳的发展,是西阳宝贵的文化资源。西阳镇将用心挖掘林风眠文化内涵,用艺术体验、教育、旅游来发展他的故乡,来激活他的艺术思想和成就。并将以擦亮林风眠名片为抓手,推动西阳的振兴发展。”西阳镇党委书记胡先锋表示。

林风眠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是今年西阳镇的最重要的工作。当前,西阳镇正以建设林风眠艺术小镇为全镇发展定位,全力谋划林风眠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加强加深与上级有关部门、中国美术学院的沟通对接,凝心聚力保障“一路”“一河”“一居”“一馆”“一园”“一村”的“六个一”项目顺利完成。

据了解,“六个一”项目中,“一居”是指根据《林风眠故居维修堪察设计方案》进行修缮,提升打造林风眠故居。“一馆”是指在原立本小学校舍、校园及篮球场旧址打造风眠纪念馆。“一园”是指在阁公岭村后山开垦休闲山道,规划打造林风眠艺术公园。“一路”是指结合“创文”及“两美”行动,对S333线沿线开展交通和环境整治,增添风眠元素的特色,继续提升“风眠大道”绿化、亮化、美好水平。“一河”是指利用白宫河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省定贫困村示范片建设,优化周边环境,因地制宜打造如诗如画的原生态写生基地和风眠画廊。“一村”是指邀请专业设计团队对阁公岭村集约田地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同步推进阁公岭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及管线整治工作等,结合党建、风眠特色在故居周边规划修建两个休闲公园。目前,所有的项目均在按期推进中。

白宫河优美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一批批游客前来游玩。(杨敏 摄)

今年66岁的阁公岭村村民林裕群,就住在林风眠故居院后,这几天他又重新修缮了自己的房子。林叔说:“近二十年来,林风眠的影响才慢慢被村民们认知。我们期待村庄因为林风眠能够变得更好,也希望更多的人知道林风眠的伟大成就。”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林风眠,以及培育他的家乡,是村民的期盼,也是展现西阳风采的一个难得机遇。

以艺术为圆心

画出乡村休闲旅游的广阔弧线

春末夏初,天气炎热,走进西阳镇新联村,宽敞的道路两盘稻浪滚滚,满眼绿意,一座座黛瓦白墙的古朴民居沿溪而立,为这幅怡然的村居图勾勒出立体的线条。新联村是著名的侨乡村,村内很多古建筑皆保存着历史的印记。这两年,新联村基础设施向前迈了一大步,花海打造和古民居活化利用,也为其特色的乡村旅游事业赚足了眼球。

“村里道路加宽了,且增设了路灯,建起了小公园,增加了4个公厕。去年底,村里通了自来水,新修了农作灌溉用的水圳,建成了污水处理体系。”新联村村支部书记丘学松熟练地介绍近两年村里一件件大实事。

基础设施的大改进,又为新联村带来新的机遇。去年9月,广东凤鸣新联文旅有限公司进驻了新联村,在村里承包了几百亩田地,几十座老屋,欲在此打造艺术乡居综合体。记者走访看到,作为艺术露天课堂的阶梯广场正在改造中,由华侨捐建的飞英小学教学楼、礼堂,已作一番修葺,中西合璧的建筑群和古树阶梯钟楼,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氛围,将被打造成广东省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梅州市中小学生研学游学综合实践基(营)地,预计今年建成。

“项目建成后,孩子们可在这里开展社会实践课程,体验艺术和农耕文化。” 广东凤鸣新联文旅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禄文介绍,“目的是实现艺术兴村,艺术乡居综合体项目可以体验到陶艺、扎染、水影画等艺术创作,让更多人能体验到‘艺术村’的魅力,由此衍生的农家乐、民宿等旅游业态。”

围绕山水人文优势,打好乡村旅游牌。去年来,西阳镇一方面做好生态文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一方面以创建特色美丽村庄为抓手,规划建设一批精品乡村旅游点、美丽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和农业公园,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产业外围生态环、山水田园景观,描绘“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蓝图,把推动旅游发展作为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激活山水人文资源、打造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抓实抓牢。

近年来,西阳镇以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镇为契机,共筹集4500多万元建设资金,积极谋划实施了70多条135公里农村道路工程,实施了总投资约2000万元的“风眠大道”“白宫风眠大道连接线”等重点项目和示范工程,基本实现2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公路。

风景优美的白宫河(杨敏 摄)

依托省道S333线和S223线,西阳镇盘活了北联红色资源,规划了多条集参观、学习、旅游、拓展等功能为一体的红色主题旅游线路,让北联村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体验线、红色精神教育的传承线、绿色休闲健身的旅游线。依托广东省古村落万山、仙花村,省级文保单位林风眠故居、联芳楼、棣华居、牛角屋得天独厚优势,打造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高端民宿。按照“建点、连线、扩面”的思路,依托清凉茶区、清凉山水库、高观音、白宫河、梅台农业合作示范园(阿鲤廊)、梅台文化创意产业园等资源,推出登高观音庙宇、品清凉山绿茶、游客家古民居、摘新鲜果蔬、尝农家美食、购特色商品、住客家民宿精品旅游路线,进一步提升了西阳的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主动融入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为抓手,深度开发生态文化旅游专线,以规划引领推进‘旅游镇’、‘旅游村’建设。”胡先锋表示。目前,四平村、新联村均成为旅游村。

融合多元经济

全力脱贫攻坚担当发展重任

一直以来,西阳镇是梅江区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的地区,梅江区10个省定相对贫困村全部分散在西阳镇。2016年-2019年西阳镇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约4317万元,用于发放生产资料、产业奖补、就业奖补、村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光伏扶贫项目、入股分红等方面,提高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收入和生活质量水平,改善各村的村容村貌。截止2019年底,西阳镇实现了建档立卡相对贫困人口共有411户957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脱贫率100%,退出率99.68%,全镇10条贫困村经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验收,均已全部达到出列标准,退出率100%。

因地制宜发展多元经济,不仅助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了,还赋予了西阳别样的风貌,让它不仅有面子,更有可靠的里子。近日,西阳镇党委书记胡先锋和镇长胡俊坛,与农企代表、市农林科院专家、苦瓜种植大户走进直播间,向网友大力推介白宫苦瓜。此次直播共有58万人次观看,线上线下卖出白宫苦瓜等农产品近6万斤,总销售额约25万元。

阙文光是西阳蔬菜产业的推动者之一。2013年他组织一批蔬菜种植户成立了合作社,期间,曾多次引进省农科院新品种、新技术在本地试验种植。2017年,阙文光对蔬菜种植技术和发展思路越来越成熟,成立了梅州市强惠农业有限公司,开始全面推广苦瓜等蔬菜的标准化种植。

他告诉记者:“西阳镇临近城区,土地平整肥沃,蔬菜种植历史悠久,在太平村、四平村等地,几乎家家都是种菜能手。往年,西阳镇组织过‘苦瓜节’,今年是通过直播的方式打响‘梅江白宫苦瓜’区域公用品牌,提升梅江区农旅品牌价值,进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西阳镇苦瓜种植面积约3500多亩,年总产量1万多吨,产值4200多万元,这些年已经带动1000多户农户发展苦瓜种植,成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在西阳海拔较高的村明山村板盖坑,阙文光还带领农户们种植雪莲果和高山蔬菜,不仅帮助贫困户脱了贫,还让西阳蔬果的品质得到市场充分的认可。

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当前,西阳镇正紧抓乡村振兴契机,着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丰富湾区“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各村本地资源为基础,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策略,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合作共建集体产业基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西阳镇政府加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整合土地、山林等资源,坚持精致高效农业、农电商平台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推动现有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质增效,打造茶叶、蔬菜、丝苗米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高地。推动新联艺术教育、万山农业创意园、云湖顶“清隐十里”康旅生态城、龙坑文化旅游产业小镇等农旅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西阳观光农业产业带。

2019年,西阳镇21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共完成42.55亿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商品销售额共完成1.43亿元。西阳镇作为梅江区区工业产业重地,一直在扶持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攻坚发力。今年,西阳以东升园区扩容增效为契机,主抓雪华铃家电工业园、国威电子、罗乐大桥东端连接线等项目建设。依托现有电子信息特色产业,大力培育线艺集团、威华集团、冠峰科技、嘉应制药等标杆企业、龙头企业,做大产业规模,形成上下游配套、具有主导作用的支柱产业。主动融入嘉应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主攻方向,建设S333线工业走廊,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杨敏

编辑:黄振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