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意识不强,分类运输难,终端处理不完善...梅州城区生活垃圾分类任重而道远

垃圾分类工作整体进度偏慢,群众分类意识不强,生活垃圾分类运输及终端处理不完善……目前,我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记者获悉,在2019年第四季度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情况通报中,梅州市在粤东西北12个城市排名第10,我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任重而道远。

分类运输及终端处理不完善是“硬伤”

3月9日,我市印发《梅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操作指南(试行)》(下称指南)。指南指出,生活垃圾分类是指按垃圾的不同成分、属性、利用价值、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不同处理方式的要求,分成属性不同的若干种类,从而有利于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与处理。记者了解到,目前城市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进行分类。垃圾分类,即在源头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记者从市住建部门了解到,目前我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运输及终端处理仍不完善。其中,危险废弃物运输设备欠缺,城区内厨余垃圾处理、危险废弃物处理设施正在积极建设中。记者了解到,不仅是终端处理不完善,目前我市大部分的垃圾中转站和运输车辆只是对生活垃圾进行压缩转运,还不能做到完全有效的分类运输,分类作业仍存在混收混运,生活垃圾收运精细化水平有待提高。然而,追溯其源头,要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加强源头分类投放则是关键,在源头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也为后端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提供便利,而这个环节则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分类意识不强参与度不高是“症结”

近日,记者走访梅城多个小区及部分街道发现,我市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参与度普遍较低,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分类覆盖率、投放准确率不高。记者在客天下鹭湖中央小区内看到,地下停车场内设置有垃圾桶,虽然不是四分类收集容器,但也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之分,然而住户在投放垃圾时并未选择相应的垃圾桶投放,而是随意投放,甚至在小区内部分路段只设置一类垃圾桶,可回收垃圾和厨余垃圾堆积在一起。另外,记者在梅城江北梅松路看到,道路两侧设置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但经常能看到拾荒者在不可回收垃圾桶内捡到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垃圾。

家住梅城江北东方名筑小区的廖先生坦言,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容易混在一起,即使市民有心分类,但操作起来也不容易。“一般家里厨房和客厅都有垃圾桶,如果在客厅吃水果,垃圾得扔厨房,厨房里要有塑料袋、餐巾纸等垃圾又得拿出来分类,日常生活中确实很难做到。”廖先生补充道。据了解,不少城市采取通过各种有效的经济补偿和配套法规等手段引导居民和企业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通过宣传教育逐步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准确率,从而在源头上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且取得不错成效。

部分小区启动开展试点推行工作

4月22日,市政府召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题会议,要求梅江区江南街道办、梅县区新城街道办作为城区重点建设示范片区,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等工作,在6月底前达到初步成效,形成示范效应。梅江区江南街道办,近期拟在阳光花园、金港花园、客都新村C区;梅县区新城街道办拟在梅县交警宿舍、状元楼等居民小区开展先行点。据悉,接下来我市或将成立垃圾分类工作专班,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推进督办,并组织志愿者进驻试点小区进行现场督导,确保试点小区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

记者从市住建部门了解到,为切实推进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医院、学校等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发挥好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的示范引领作用,市住建局和市发改局联合印发《梅州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按照任务目标要求,公共机构率先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到2020年10月底,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接下来我市在完善分类体系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将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两美”等考核内容,实施分类质量评估和工作考核,推动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新成效。

图/文:本报记者 张爱飞

编辑:丘琼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