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让美好生活落户兴宁每一个村庄~

一条宽敞靓丽的旅游公路,将兴宁市叶塘镇河西村、麻岭村、鸭池村,新陂镇三新村、上长岭村5个行政村勾勒串联起来。麻岭村的绿水青山、鸭池村的田园景观、河西村和上长岭村的古老围屋……位于兴宁市济广高速叶塘出入口附近的新陂叶塘“两镇五村”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已具雏形,宛如一幅徐徐打开的新时代乡村画卷。

这片将打造成集红色文化教育、客家文化传承、人才与技能培训、生态休闲旅游和体育运动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区,瞄准的是一小时休闲生活圈:距兴宁市区10公里,自行车骑行1小时即可到达;距梅州市区50公里,从梅城出发,自驾只需1小时;距汕头市150公里,高速行驶,也仅需1小时;距广州300公里,梅龙高铁通车后,也约1小时即可抵达。片区内5个行政村通过道路连通形成环形,总投资约1.4亿元,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建成,至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

麻岭河生态景观带。(陈建军  摄)

生态新景

一河两岸处处是景

“以前河道面积过小,垃圾堆积,污水乱排,植物杂乱没层次,步行园路欠缺,河道景观效果不佳。”4月17日,记者一行驱车从省道225线进入兴宁市新陂、叶塘“两镇五村”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映入眼帘的便是这条麻岭河生态景观带。如今的麻岭河,已颠覆往日模样——一条约两米宽的休闲步道贯穿整个景观带,漫步在步道上,不仅可享受到绿意,还可以将通透河景尽收眼底。经过改造提升,河面上杂乱的垃圾消失了,河道两旁种植了刺桐、黄花风铃木、串钱柳、竹子等植物。“来年等柳树抽枝了,长长的枝条垂到水面上,就好看了。” 兴宁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朱伟刚指着眼前刚种下的柳树笑着说。

据悉,麻岭河生态景观带建设是新陂叶塘“两镇五村”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建设的重要节点,它将实现河景、水、绿、堤的完美融合,成为一条供游客休闲娱乐的旅游栈道。朱伟刚介绍,麻岭河途经新陂镇和叶塘镇,他们充分利用麻岭河一河两岸的自然生态和文化资源,设计了“两园”——驿站公园、七夕广场;“二桥”——风雨廊桥、情人桥;“三坝”——三种不同样式水坝等主题景点。

记者在现场看到,驿站公园正在紧张施工中,已初具雏形,未来这里将成为市民游客观光、休闲、学习、运动健身的好去处。据介绍,公园内会设置乡村驿站、特色雕塑、阵列雕塑、风雨廊桥、阳光草坪、微地形草坡等。同时配备运动场、停车场和公交站等。为弘扬当地的红色革命文化,公园内还建设了红色文化景墙、红色浮雕景墙和红色革命景墙等。

结合当地的七夕民俗文化,依托一河两岸自然景观,在上长岭村建设七夕民俗文化广场。广场内建设有对歌厅、牛郎织女雕塑、情人桥、景观河道、爱情草坪、结缘石、爱情主题空间和篮球场等。

兴宁市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兴宁以麻岭河一河两岸景观轴为线,按照“打造亮点,连点成线,以线带面”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新陂叶塘“两镇五村”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建设,届时将成为兴宁市乡村振兴高质量示范点。

整合资源

沿途景点串珠成链

向阳生态园鱼塘,市民从城区驱车来此垂钓。 (钟幸钰 摄)

在磐安围欣赏围龙屋里蕴涵的客家人文积淀,在玖崇湖温泉特色小镇享受健康养生的生活,在叶南渔村农家乐品客家美食,在慈恩庐了解红色文化,在向阳生态园垂钓、学习园艺知识……新升级的麻岭旅游景观公路仿佛一条“珍珠链”串起整个美丽的“两镇五村”。

“如今正值疫情期间,出省游出国游都不方便,现在家乡开发得这么好,交通又方便,不如就到周边走走,看看青山绿水,心情更好。”在向阳生态园鱼塘钓鱼的何先生告诉记者,趁着天气不错,他和两位好友相约从兴宁城区一起出来踏青、钓鱼。

“两镇五村”的串珠成链,不但丰富了旅游线路和景点,也为游客提供了全新旅游体验和更多选择。按照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环境资源等特点,片区规划按照“一轴一带四区”的总体架构推进项目实施,“一轴”是连通片区四大产业区和旅游景点的产业发展轴,“一带”是结合麻岭河自然风光,营造美观宜人的生态景观绿带,“四区”分别是休闲农业水果种植区、康体休闲养生区、优质丝苗米种植区和水产养殖休闲渔业区。

“三新村土地平整,农业发展的基础好。”新陂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三新村目前正在加快土地流转工作,该村将打造成为优质丝苗米基地,实现农业产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而麻岭村也将与上长岭村连片打造体验式观光农业,建设田园综合体。

文化铸魂

打造人才培育基地

中西合璧的古建筑慈恩庐。(钟幸钰 摄)

沿着麻岭旅游景观公路来到鸭池村,以中式四合院宅第文化、客家民俗文化、田园耕读文化相融合的玖崇湖温泉特色小镇,目前已初具规模。叶塘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这里将打造成集健康、养生、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康养胜地和建筑工匠培训基地。位于玖崇湖不远处的叶南渔村,是目前梅州市唯一获评五星级的农家乐,其山庄最大特点为山野田园的原生态。未来在大力发展客家民宿和农家乐的同时,将结合梅州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的实施,将其打造成为粤菜(客家菜)师傅培训基地。

驱车沿着景观公路行驶,位于中国传统村落河西村和上长岭村的围龙屋建筑各有特色。兴宁市接下来将突出客家历史文化和围龙屋风情,对历史悠久的古民居进行“修旧如旧”的保护修缮,强化活化利用,大力开发民宿体验区,并打造版画传承基地。而具有民国风情的古建筑慈恩庐,是抗日将领李洁之的故居,同时也是杯花舞、版画、客家山歌传习所。此外,还准备把兴宁“一县六国脚”之一郭亿军祖屋所在地及周边足球运动场打造成足球人才培养基地。

位于上长岭村的向阳生态园,占地500多亩,涵盖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珍贵园林和经济园艺种植,则将被打造成园林科普基地。

兴宁十大古民居之一磐安围。(陈建军 摄)

【专家点评】

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生命线

“发展乡村旅游,一定要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各个镇、各个村的的特色。”嘉应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何日胜说。

梅州是世界客都,是客家文化孕育和形成的中心区域。“游客来梅州,更多的是看客家人文,如兴宁新陂、叶塘古民居多,磐安围是兴宁十大古民居之一,慈恩庐是一座中西结合的精美建筑等,这些就是特色,只有在客家地区,甚至是梅州、兴宁才能看到。如果所有乡村都是一个模样,就没有意思了。”何日胜认为,客家文化、客家特色是兴宁乡村旅游的生命线,缺少文化内涵的旅游是不可持续的。乡村旅游就要对农耕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对本土文化进行传承利用,通过细心挖掘、精心整理、匠心开发,因地制宜推动精致化、精细化发展,把最具特色的产品呈现给游客,让他们既欣赏到如画的山水风光、乡野乐趣,又品读到本土特色文化。

随着中央对“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乡村旅游业成为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等的又一重要产业链。“以前的乡村基本无法产生效益,农民都是自给自足,致富很难。现在我们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相互渗透,推动第三产业的极大发展,从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何日胜补充说,“发展乡村旅游,一定要找准定位、突出特色,方能打造优势、蹚出新路。” 

【记者手记】

乡村要振兴 旅游能助力

不久后,相信兴宁新陂叶塘“两镇五村”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将是一个既有田园风情又有休闲娱乐的旅游目的地,也将是兴宁乡村旅游的新名片。

村子扮靓了,交通便捷了,基础设施好了,旅游就有基础了。青山绿水炊烟,悠然诗酒田园。近年来,寻找乡愁、追逐繁华都市之外的田园生活,逐渐成为乡村文旅游的一个爆点。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出省、出国游受到限制。随着国内疫情形势的积极向好,人们渐渐开始走出家门,这时,城市周边游便会受到人们的青睐。

兴宁,山川毓秀,名胜众多,是客家民居围龙屋最典型、最具特色、保存最完整的地方之一;有独特的客家风情和客家文化,杯花舞、扇舞、棍舞、织女空花舞和各种唱腔的客家山歌等民间艺术丰富多彩。这些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也是推动兴宁持续发展的巨大竞争优势,更是支撑城市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

兴宁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4A级景区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产业园等。乡村旅游一头连着绿水青山,一头连着金山银山。近年来,兴宁市通过“政府推动、企业带动、社农互动”,扎实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规划建设了国家3A级景区——径南镇月形山乡村旅游区、永和镇新寨村风衣谷农耕体验园、宁中镇广东和山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园、罗浮镇铜鼓寨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打造了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兴宁古驿道客家人文自然风光线路等。

发展乡村旅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带动农民群众脱贫增收、实现共同富裕。政府要利用好手中的“指挥棒”,为发展乡村旅游指明方向,利用政策、资金支持为发展乡村旅游注入原动力。


本报记者:叶惠玲

编辑:罗欢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