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刷新!江南街道这些变化,你get了吗?

走在梅江区江南街道的道路上和老旧小区的街头巷尾,你会对它的巨大变化感到惊讶:原来残旧不堪的围墙粉刷一新,往昔堆放垃圾的角落变得干净整洁,废弃脏污的空地被充分利用打造成了公共休闲娱乐场所,崭新的文明标语随处可见……

近年来,江南街道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着力实施背街小巷、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优化城区人居环境,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切实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老旧小区改造
“靓丽变身”

整洁宽阔的柏油路,有序停放的车辆,焕然一新的楼道大门,独具客家特色的雨棚……三四位老人正坐在树底下乘凉,闲话家常。“许久没有到访的亲戚朋友,一开始还以为走错地方了呢。”居民沈森华说起小区的变化,欣喜不已。

“你们现在看着这里很干净靓丽,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坑坑洼洼的路面,车辆乱停乱放,下水道还经常堵塞……”古阿姨指着眼前小区路面说道。

小区不仅是百姓居住、生活的地方,也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座城市最民生、最朴实的形象。2019年7月底,新中苑小区被列为梅州老旧小区改造示范点,一期项目选取了四栋住宅楼进行改造,涉及群众83户。

“新中苑小区改造能够顺利进行,离不开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居民共同参与。”江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袁涛告诉记者,为了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开展,江南街道通过成立梅龙社区“大党委”、老旧小区改造临时党支部、居民党员“亮身份”、凝聚基层党员力量等一系列措施,调动了广大党员、群众自主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积极性、主动性。

看到新中苑一期改造过后的地方,隔壁的居民纷纷表示“眼红”。“我就希望把下水道整一整,地方不会都是积水”、“把‘蜘蛛网’弄一弄”……正在路口聊天的居民你一言我一语地提要求。

改造后的新中苑小区,道路平整,车辆停放有序。(钟幸钰 摄)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个小区情况都不一样,不能一刀切,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甚至一个小区一个做法,如此才能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袁涛表示,“改造前,我们组织社区干部、社工和党员志愿者开展入户摸底调查,征求收集困扰居民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和对改造的意见建议,再有针对性制订改造计划,以此确保改造工作切合住户需求,真正做到为居民排忧解难。”

据了解,新中苑二期改造工程将于4月底开始,目前已经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老旧小区改造专项资金,用于剩余13栋楼房的改造。此外,凤尾园老旧小区也将尽快启动改造工作。通过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工作,不断总结经验,以点带面,结合创文工作,对辖区内的其他老旧小区进行墙面修复、管线整治、路面修复等相关改造工作,努力为辖区居民营造一个美丽、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背街小巷整改
实现“质的飞跃”

今年1月17日,伴随着钩机作业声响,梅江区金源路建设项目范围内的最后一处房屋被拆除,实现道路贯通。“以前这里洗车场占道经营,周边环境也不好,本就狭窄的单向行车道经常被堵。”家住附近的陈家豪说。

据了解,金源路位于江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地、市行政服务中心附近,道路车流量大,交通拥堵问题给前来问诊就医和办事的群众造成很大困扰。现在,“堵点”打通后,路面宽度将由6米扩宽至12米,缓解路段长期以来的交通拥堵问题。

背街小巷道路进行了修整。

接下来,梅江区江南街道将继续推进江南堤下路、白马巷一路等道路建设项目工作,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通过工作“小切口”推动服务“大变化”,满足民生“大需求”。

榕树塘二巷、榕树塘三巷及春燕堂路心一巷也进行了道路改造。时任榕树塘社区党委书记卢润南介绍,巷道因年久失修的问题,到处坑坑洼洼,一下雨便严重积水,给群众出行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社区党委多次召开党委会和居民代表大会,走家串户,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通过“社区自筹一点、挂钩单位支持一点、群众捐款一点”的方式,铺设了1300多平方米沥青路,让百姓出行更顺心。

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同时,榕树塘社区还“锦上添花”将党建廉政文化、中华民族家风家训、创文等宣传融入其中,对道路景观进行整治提升。

江南街道榕树塘二巷平整的柏油路,墙上还挂有党建廉政文化、中华民族家风家训、创文等宣传。

“这个形式很好,让人行走在巷子中也能够接受熏陶。希望我家门口的老旧墙体能够有这些宣传知识。” 家住榕树塘三巷的古阿姨也在盼望着。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目前,榕树塘三巷的老旧墙体已完成修整并粉刷一新。卢润南说,“乡村实施‘一村一品’,我们社区则争取打造‘一巷一特色’,计划将榕树塘三巷墙体融入党建文化和传承苏区红色文化,把小巷打造成为宣传梅州红色苏区的‘红巷子’。”

“今年我们街道党工委制定了2020年江南街道重点工作、十件民生实事,其中一项重点民生实事就是背街小巷道路提升工作,改善群众的居住生活环境品质。”袁涛说道。

补齐短板让城市
更“宜居宜游”

每天晚上,家住梅龙路的陈阿姨都要出外散步。走累了,她便会到溪宫路社区公园歇息。“以往,这里是铁皮围蔽的闲置空地,现在做成了小公园,绿化做得很好,环境美观,方便我们这些老人家歇脚。”

陈阿姨口中的溪宫路社区公园位于江南街道红光社区,由一处闲置空地改造而成,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记者在现场看到,社区公园沿街而建,设有木质休憩亭、石桌凳、健身器材等,并铺设了彩色塑胶地板,草坪、花灌木、乔木等景观绿植层次分明。公园整体小巧别致,成为城市的一道街景。

溪宫路社区公园一角。

当前,梅州正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社区公园的建设,让城乡居民“出门300米见绿、500 米见园”正成为现实,城乡生态质量显著提升。

此外,江南街道还将对大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三四楼进行修缮,在鸿都社区启动建设长者饭堂和鸿都社区健康小屋打通健康和养老服务最后一百米,为市民提供更优质更专业的社会服务。

为巩固提升全国卫生城市成效,全力推进“美丽梅州·美好家园”城乡环境大提升行动,江南街道还以党群共建为抓手,在14个社区全面开展“最靓屋夸”创建活动(注:“屋夸”即是客家话中的“家园”),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动起来、干起来,加快补齐城乡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坚决打赢城乡环境提升攻坚战。

新沙二巷的创意墙绘。

其中,创意墙绘是江南街道开展的“最靓屋夸”群众性创建项目之一。在新沙院巷,可以看到,黄遵宪故居书斋人境庐、林风眠故居敦裕居、梅州学宫、东山书院等梅江区代表性建筑的图案跃然在社区墙壁,周围还有特色青花瓷镶嵌,构成了一幅幅古朴风雅的“诗画梅江”风景画卷,为社区环境增添了观赏性和文化气息。“以前的老旧围墙现在变成了风景墙绘,走出家门就能看到美景,居住环境变好了,我们作为住户也心情舒畅!”63岁的新沙院巷居民黄龙安高兴地说道。

如今,江南街道正在实践中探索改造路径,越来越多的社区、老旧小区、街道将焕然一新,化蛹成蝶。

本报记者:叶惠玲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叶惠玲摄

通讯员:郭志科

编辑:刘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