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的金针菇很可能来自这里!丰顺硬汉返乡创业40年,最终为TA倾倒

徐名瑯在车间检查金针菇产品质量。

“我1977年1月入伍参军,由于防化兵兵种的特殊性,经常要穿着防毒服坚持5-10公里跑步训练,衣服几乎全湿透。入伍第二年还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战,随部队的凯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退役军人、广东代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名瑯回忆道。四年军旅生活历练,让他从一个从农村走出的青涩小伙,成长为敢闯敢拼、坚毅顽强的军营硬汉。1980年冬,他退役回乡后,勇当创业“排头兵”。

新时代下,徐名瑯永葆军人本色,践行共产党员先锋使命,创立广东代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研究开发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核心技术,着力打造退役军人创业示范基地、双拥军地共建示范点,为退役军人谋福祉,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乘改革春风回乡创业奋斗

“退役后,我经营了十年运输业和十年钢铁业。”徐名瑯说。1980年,退役回乡后的他仍保持着军人吃苦耐劳的品质和雷厉风行的干劲,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投入自主创业的浪潮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对食物和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徐名瑯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敏锐洞察市场商机,发现食用菌是绿色健康食品,行业前景好、经济价值高。然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新兴产业,技术操作上无章可循。徐名瑯便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探索养菌技巧。“1999年,当时从一个三层楼小作坊开始培育杏鲍菇,我经常在菇房里待到夜里两三点,看着出菇。慢慢地根据菌类生长习性,理论推理,摸索出一套方法。”徐名瑯告诉记者,公司第一年日产食用菌2吨,第二年日产4吨,产量每年翻番,产品也从本地餐桌到近半个中国市场。

代米生物生产车间里工人正有序对金针菇进行采收包装。

几年间,2000平方米的小作坊空间不够生产所需,徐名瑯应势扩大产能,带领企业研发团队,自主创新、研究开发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核心技术,实现单产、质量、保鲜期均位居行业前列。目前,年产能达到约6万吨。

退役士兵兄弟找到归属感

菌种筛选、菌丝培养、搔菌、育菇房培养、采收包装……在代米生物自动化生产车间里,金针菇、杏鲍菇经过多道流水线作业,最终由质保部检测,工人采收装箱,确保食品安全。而企业生产运作的安全则由安防部门坚守。安防主任李勇雄曾在广州消防部队服役,2018年返乡后应聘上岗,负责企业安全生产。“回到家乡上班,为家乡发展做奉献,在这里一样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李勇雄说。

金针菇、杏鲍菇经过多道流水线作业,最终由质保部检测,工人采收装箱。

作为车间的“老伙计”,湖南籍退役军人、车间管理员邹向前一样在企业流水车间里诠释着军人的本色。“我有驾驶经验,公司就安排我当叉车师傅。”邹向前说。如同他的名字“前进”一般,邹向前个性好学,有毅力和决心。“我有心学习新技能,公司提供机会培养我,从接种、培养、搔菌到卷纸,各项技能我都掌握。”十年间,邹向前一项一项技术学到手,职务也一级一级晋升。他从叉车师傅到车间工作人员,目前已晋升为车间管理员,负责一个楼层6个小组的生产管理工作。

管理员、车间工人、保安人员……目前,该企业已招收12名退役军人。“我们向当地政府明确表态,在同等招工条件下,企业优先招聘退役军人和贫困户,以个人技能安排工作,给予相应报酬,让退役士兵兄弟和父老乡亲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徐名瑯说。

带动全县贫困户脱贫致富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代米生物已发展成为工厂自动化、周年循环生产型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也是中国食用菌协会理事单位和广东省食用菌协会副会长单位。企业成为广东乃至全国食用菌行业翘楚,产品也走出了国门,畅销东南亚、欧洲、美国等地。

代米生物工厂化生产食用菌。

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坚持发展精致高效农业、低碳循环经济,带动农户增收,助力脱贫攻坚。2016年,扶贫项目启动以来,该企业紧密配合各级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全方位、多角度地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带动方案。

“我们主要以入股、入职方式扶贫,鼓励有劳动力贫困户入厂就业,同时以‘公司+科研+合作社+农户+销售’的模式,将常温菇菌包投放到合作社,指导贫困户在家进行出菇管理,通过农户自主销售或公司保价回收带来增收。”徐名瑯说。2017年,丰顺县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办理小额信贷,2600多户贫困户以参股方式入股代米生物,按投入资金10%的年收益进行分红,每年每户可实现分红约3000元。

图文/本报记者:林玉莹

特约记者:胡金辉 叶思琪

编辑:刘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