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不误育秧早 不负田头好时光

宁江盆地上,春雨飘洒,燕雀在哒哒的打田机旁欢快地滑翔,柚叶下拥簇的白色花骨朵喝饱了水偷偷地绽开,茶叶加工厂里收来第一批春茶,种满圣女果的大棚里又迎来了休闲采摘的游客。春分即至,寒冷渐去,齐昌大地万物生机,春耕春种忙而有序。

抓早抓好春耕备耕,赢得全年粮食丰收主动权;组织“菜篮子”产品生产,保障当前供应;落实落细各项扶持政策,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开春以来,兴宁市农业农村局围绕“八大农业产业”,加快复工复产,把疫情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今年农业农村发展重点任务如期完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奠定坚实的基础。

米 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

“冷尾暖头,下秧不愁”,深谙老话的种植户们,早已经备好秧苗,平整好了田地。“过两天就可以正式插秧了,要等最低温度稳定在12℃以上就可以开始播种了。”李志新站在田埂上,弯下腰察看秧苗的长势。

李志新在仔细观察新品丝苗米秧苗的长势。

正如李志新的名字一样,今年他的耕种计划,总结起来就是一个“新”。“丝苗米的市场价格大概是16元一公斤,亩产比普通水稻要少,随着兴宁丝苗米的品牌打响,丝苗米产品市场接受度也不断提高。”李志新说,去年耕种的1千亩田中,只有4成是丝苗米,但今年他打算将几乎全部田都用来种植新品种的优质丝苗米。不仅如此,李志新所在的辰兴合作社的3000多亩田,丝苗米的种植比例提高到了8成。该合作社拥有了一百多个社员,分布在兴宁十几个镇里。

而在大坪镇,兴宁市润丰农业合作社理事长罗新辉也正安排工人们抢抓时间育秧、蓄水、打田,他告诉记者,今年润丰800亩地全部都种上了优质丝苗米。由于试种了新品种,农业农村部门专家已经多次到场指导耕种要点。

“今年兴宁的早稻预计播种面积是32.8万亩,农资供应充足,秧田基本都已播完了,早熟品种已经开始插秧了,迟熟、中熟品种均已在育秧。” 兴宁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张振平介绍:“我们在大坪镇、叶塘镇、新陂镇、宁中镇、永和镇5个水稻种植、加工大镇推广种植优质丝苗米,从春耕情况看,丝苗米的种植面积占比有了明显的提升。”

兴宁是广东省产粮大县、全省粮食高产创建先进单位、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袁隆平科研团队第五代超级杂交水稻的培育研究项目在这创下双季稻产量世界纪录,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态资源和生产基础。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当前,兴宁市委市政府正在围绕丝苗米名优品种筛选提升、优质稻种植关键环节强化、稻谷烘干仓储提升、优质丝苗米深加工提升、文化展示及三产融合、粮食创新示范、稻米质量安全保证、优质丝苗米品牌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打造等九大重点工程、23个建设项目推进产业建设。”兴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擦亮“客都米”的品牌,更好对接服务大湾区建设好“米缸子”,兴宁市加快谋划建设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专门制定了《兴宁市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2019-2020年)》,统筹布局丝苗米产业的生产、加工、流通、旅游、文化、研发、服务等功能板块,力争把产业园建设成为面向广东省、辐射华南地区的大米产业振兴与升级的创新引领区、稻米全产业链发展技术装备集成示范区、生态循环与绿色发展核心示范区以及新型经营主体合作创新区。

茶 一村一品挖产业潜能

在径南镇的宝山经济联合社茶叶加工厂,农户们正将刚刚下山的单枞茶鲜叶倒出,均匀地摊开在地面晾干水分。这是今年第一批送来加工的春茶,也预示着今后一个多月联合社将迎来最忙碌的春茶炒制期。

兴宁市年产茶叶达到3000吨,拥有100多家茶叶加工厂,100多名制茶师。老社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员王远辉,算得上是新一代的制茶人。此时的他正在同时兼顾多台制茶机器的运作,顾客委托的枸杞叶茶、老绿茶……还有当天早上村民送来加工的单枞茶都需要他加工。

兴宁市合水镇的茶园里,茶人正忙采茶。

“这种是用陈年老绿茶压制的小茶饼,一饼就是一泡,是附近县的茶叶公司送来的代加工产品。老绿茶压饼后再放置三年,才能发酵成普洱茶。”王远辉熟练每一种机器的操作。自从村里“一村一品”扶持政策实行之后,合作社增加了许多现代化的机器,比如压饼机、包装机、六层色选机,这种发展趋势正应了6年前王远辉从惠州TCL公司电子工程师岗位辞职回乡就业的初衷。“我父亲是老制茶师,他从事这个行业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了。但是随着这个行业的发展壮大,老一辈的技术已经跟不上新的市场需求,很多老经验也适应不了现代的生产工艺。所以我选择回来延续和发展他的事业,应用我的专业知识为这个行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王远辉说。

王远辉自己研制的柚子茶,受到市场欢迎。

陈年老绿茶经过蒸、压等程序被制成小茶饼。

在去年底的广州农产品展销会上,王远辉夫妇带去的100千克自己研发的新品柚子茶,不到中场就已经被抢购一空了。这些试喝了之后想购而不得的顾客成为了王远辉第一批电商客户。工人们从3月8日开始就被订单催着复工了,柚子茶一天两批不间断地制作。“茶叶加工厂的技术改造,产品研发,更多地是为了符合现代喝茶人的习惯。”王远辉介绍。

径南镇的白叶单枞开始采摘了。

兴宁种茶历史悠久,迄今已经有400多年历史。兴宁官田茶在清朝时列入了梅州地方八大名茶,在改革开放后更是有了“单枞茶之乡”的美誉。目前,兴宁茶园总面积约3万亩,主要分布在径南、永和、合水、叶塘、水口等镇,主要种植的品种有单枞、梅占、黄金桂、奇兰等,其中80%为名优单枞茶品种。近年来,兴宁茶业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发挥资源优势,创新生产方式,培育龙头企业,实现茶产业的再出发。

菜 保供应稳价格促增收

在叶塘镇群新村,一垄一垄的叶菜正酣畅淋漓地享受着春雨的灌溉,一旁的瓜架已经整整齐齐地搭好,苦瓜、番茄苗种下有些时日,送物资的三轮车在机耕道上来回忙碌,数十个村民正在地里给蔬菜浇肥。若不是受到疫情影响,这个时候正是每年蔬菜卖出好价钱的时候。

几个家庭踏着泥泞到大棚里采摘圣女果。“我们是附近住的,过年前听说这边有新鲜的圣女果可以采摘,便带了几个小朋友过来体验一下。疫情期间,还能有这种去处,也算是难得。”游客表示。

游客正在采摘圣女果。

林道明是兴宁市顺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承包了近800亩地用于蔬菜种植,是兴宁市区蔬菜的主要供应商之一。“现在每天大约运出2.5吨蔬菜到市区,通过网上订单配送一部分蔬菜。”林道明从事蔬菜种植4年时间,第一次遇到今年这样的春节。“春节期间每天只能卖出几百斤蔬菜,影响较大。不过,随着社会秩序的不断恢复,林道明基地菜输出量逐渐增加。现在,他最期盼的就是疫情早日过去,餐饮业和市民生活恢复正常,蔬菜产业回到轨道上来。

普通叶菜,从下种子到出产,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为了保证一定数量的蔬菜供应,需要不断地对土地进行翻耕轮作,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基地已经吸引了附近村庄近百名劳动力,为留守在家的中老年人提供就业岗位,提供增收渠道。

“今年,基地将新增种植草莓西红柿,加大休闲采摘模块,提高电商配送份额,同时,继续确保市区蔬菜足质足量供应。”林道明表示。兴宁市农业农村部门一方面在推进蔬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调整机构,推广良种良法和标准化技术应用,培育蔬菜生产基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户增收,一方面强化产品、产地认证管理,加大质量监测覆盖面,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目前,兴宁拥有蔬菜生产基地约150个,其中100亩以上的基地有6个,省定“菜篮子”基地2个,蔬菜的“内供外输”的新局面正在形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蔬菜输出量减少,物流成本提高的问题,林道明正在四处周旋寻找解决办法。沼泽地很深,即使是机耕时代,也难以种上稻子,很容易被农户丢荒,李志新就把这些地租下来探索稻虾养殖模式。村子里水田权属人分散,承包合同要一家一家地签,耕地大户们则坐在一起探索更便捷高效的土地流转方法,以适应集约化农业发展趋势。一年之计在于春,破解困难,创新发展,正是当前每个农企奋进的状态,也是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的前行浪潮。

本报记者:杨 敏

图片:陈建军 钟思婷 杨 敏

编辑:丘琼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