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谋不乱!兴宁全力克服疫情影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年

3月,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兴宁市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势和决心,全力克服疫情影响,确保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今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兴宁市统筹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大战役”,一手群防群治斗“疫魔”,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一手群策群力攻贫困,提升群众获得感,始终以昂扬的斗志,形成了一往无前、誓获全胜的决战开局。


科学研判部署

决战有谋不乱

谋定而后动,则无往而不胜。今年初,兴宁市委常委会会议和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制定了决战脱贫攻坚工作要点,确定了5个方面的重点工作、22条细化措施,绘制了脱贫攻坚“决战图”。尤其是针对目前全市仍有75户277人未实现脱贫的问题,开展挂牌督战,确保未脱贫人员如期实现脱贫。

兴宁市提出,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是“硬骨头”阶段,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梅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严格按照攻克堡垒、巩固质量、有序退出的总要求,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目标,全面排查解决存在问题,强化攻坚责任,坚持不懈抓好各项工作落实,集中攻克贫困最后堡垒,实现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并有序退出、58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奋力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命令”发出,兴宁市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根据目标任务,细化分工,积极对标对表,加强统筹协调,千方百计调动各方力量,抓住重点,破解难点,不断坚定信心全面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发展长效事业

巩固脱贫成果

初春时节,开车驶入兴宁市龙田镇羊岭村,只见一座座鸽棚在荒山上拔地而起,鸽棚顶部及周边,一块块光伏发电板整齐排列。据了解,这是广州驻兴宁市工作组结合该村荒地多的客观条件,因地制宜创新发展“农光互补”产业合作新模式,帮助该村发展并巩固长效产业,助力村民脱贫致富的生动实践和有力尝试。

天河区沙东街办事处帮扶人员到新圩镇大村村四季美公司了解复工复产情况

“这些山种不了果树。”兴宁市委常委、副市长、广州驻兴宁扶贫工作组组长蓝蓝说,在确保贫困群众如期脱贫的责任面前,工作组不得不想别的办法。工作组通过引导天河区投入240万元入股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第三期建设,增加鸽棚10个约6000平方米,饲养肉鸽2万对,预计每年产出40万只,预期年收益7%。荒山之上出现的鸽棚和光伏发电项目,都将给贫困户带来收益。“在此前两轮的入股合作中,该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2017、2018年的产业帮扶项目人均年收益约1100元。”金绿公司总经理陈伟波说,此外鸽场还带来了工作岗位,能解决一些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立下愚公志,啃下硬骨头。兴宁除了大力发展长效扶贫产业外,还采取多种措施,千方百计调动贫困户的内生动力。珠江实业驻羊岭村第一书记耿素芳告诉记者,今年该村的一名贫困劳动力,经人社、扶贫部门“牵线”,到广西打工,月收入近3000元,加上各种帮扶收入,预计全家可轻松“过”贫困线。

一个个脱贫致富故事的背后,是精准扶贫在兴宁大地的生动实践。村村有富民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增收门路……兴宁提出,要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拿出实招、用实功,干群一心咬定目标奋发实干,让脱贫攻坚经得起历史检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农副产品滞销

驻村队来解难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驻村工作队是带领群众啃下硬骨头,闯出脱贫路,助力解决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的战斗队、先锋队。与此同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们又是防“疫”队、战“疫”队。

兴宁市新圩镇大村村是省定贫困村,广州市天河区沙东街道挂钩帮扶后,该村坚持发展产业,扶持当地龙头企业,积极指导和帮助兴宁市四季美公司及其旗下的春花秋月合作社开展无花果、食用菌、红薯、木耳等种植。再由合作社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吸纳了9户贫困户入股,每年按入股资金的5%的定额分红。

据该公司理事长刘苑红介绍,公司常年雇佣的工人约40多人,其中贫困户7人,生产高峰期每天需要用工一百多人。产业的发展让大村村很快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2019年村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实现了相对贫困村的整村退出,脱贫率100%。

但扶贫成果仍需巩固。由于受疫情影响,物流运输困难、员工返岗困难……种种原因导致兴宁不少农副产品的产销都出现了困难。“疫情刚暴发的时候,我也特别发愁。要是产品卖不出去,我们跟贫困户签订的保价收购则无法兑现,很担心会打击他们的信心。”刘苑红说,令她感到意外的是,大年初三,蓝蓝就带着广州驻兴扶贫工作组的干部来到了村里。他们不仅带来了防疫物资,还帮助公司和合作社拓宽市场。

扶贫干部的亲自“代言”,加上去年参加天河区帮扶兴宁市农特产品展销会和兴宁市第二届农特产展销会积累下的良好口碑,珠三角地区和梅州本地有大批电商主动与刘苑红联系销售大村村的农产品。“大年初五冷冻链运送一恢复,我们的产品就供不应求了,现在每天营业额约4万元。其中70%是供应珠三角的。等物流全部恢复,公司每天的营业额可以达到9万元。”刘苑红说。

疫情期间,陈伟波的“陈小鸽”肉鸽食材及制品也出现滞销。“大年初一至初七,基本上没有接到订单,可把我急坏了。”陈伟波说,多亏了驻村扶贫工作队积极帮助对接销售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才解决了产品滞销问题。

“接下来我们还将充分利用好兴宁市农特产品展销会、天河区帮扶兴宁市农特产品展销会等平台,推动消费扶贫,培育建设一批对接市场服务农村的消费扶贫平台。”兴宁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何军辉说,兴宁接下来将引导推动更多力量参与消费扶贫,创新消费扶贫模式,助力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电脑及时到位

贫困生云开学

“叔叔阿姨们实在太贴心了,及时把平板电脑送到我家中,解决了我没有设备上网课的难题。”3月1日晚,家住兴宁市龙田镇碧园村的初三学生陈欢收到了驻村扶贫干部送来的平板电脑,兴奋之余连忙研究操作方法,为第二天的“云开学”做足准备。

据介绍,陈欢的家庭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当得知全省中小学校将于3月2日开展线上教育时,她为自家没有可供“云学习”的电子设备感到焦急。而此时,驻村扶贫干部及时送上门的平板电脑正好解决了难题。

陈欢收到了驻村扶贫干部送来的平板电脑,得以正常学习

“这些平板电脑是由省教育厅和省扶贫办为高三、初三年级贫困学子提供借用的,兴宁共有133台,我们村有5台,全部都在开课前发放到位了。”龙田镇碧园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志成告诉记者,设备于3月1日傍晚邮寄到镇里,为了不影响学生第二天上课,他们连夜将5台平板电脑分别送到各贫困学子家中。同时,通过与邻里沟通,解决共享网络的问题,并现场指导学生操作设备,确保有线网络尚未覆盖的贫困学生能够“流畅”上网课。

此事还引起兴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经研究决定,在广东省为兴宁相对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高中三年级和初中三年级学生提供借用133台平板电脑的基础上,兴宁积极筹集资金另行购置396台平板电脑,确保全部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可借用一台平板电脑用于线上教育。

本报记者:赖锋 陈思杰

特约记者:刘海阳 钟思婷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邓继章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