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思婷|兴宁市罗岗镇山村里有了“老物件”博物馆

□钟思婷

————————

煤油灯、锡壶、犁耙、风车、蓑衣、90岁的挂钟、65岁的坐栏……走进兴宁市罗岗镇溪群村党群服务中心里面的“老物件”博物馆,好像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过去的旧时光。

————————

▲兴宁市罗岗镇溪群村的“老物件”博物馆内藏品丰富。

▲溪群村党支部书记、“老物件”博物馆馆长兼解说员赖健平示范“磨豆腐”的推拉动作。

——————————

赖健平今年58岁,是溪群村党支部书记,也是该博物馆的馆长兼解说员。馆中150多件老物件都是他的个人收藏。据赖健平介绍,他一直对这些老物件感兴趣,但最初开始收藏是在2010年。“家里孩子都长大了,房子也盖好了,有了时间可以去发展自己的爱好。”他解释说。

最初赖健平只是把自己家里一些用不上的客家传统农具、生活用具等收集起来。但慢慢地,他的胃口越来越大,开始在村子附近挨家挨户地搜罗。收藏的范围也扩大至所有能反映过去生活印记的物品。那座1932年的老式八卦钟,就是他“瞄”了很久,从另一名村民的杂房里找出来的。为了收集到想要的老物件,赖健平还会到邻近乡镇和江西去“淘宝”。“这个格箩,就是我在江西买回来的。格箩是客家人过去节日或喜庆时用来装礼物走亲戚或者外出祭祖装三牲水果等物品的。”赖健平介绍道。但他的藏品大部分是前几年“三清三拆”时村民送的。“拆旧后很多人认为那些旧物件用不着了准备扔掉,但我认为那些保存完好的老物件还是有必要作为客家文化的印记存在的,就跟那些村民要了来。他们知道我是真心喜欢,基本上都愿意免费送给我。”

随着赖健平收藏的物件越来越多,名声也越来越大。2018年,恰逢罗岗镇溪群村党群服务中心新的办公大楼建成。在村民们的邀约下,经村委会同意,由村委会提供场地和简易展台,赖健平个人提供藏品,在办公大楼二楼成立老物件博物馆免费给村民参观。赖健平自愿担任馆长兼解说员,这对他来说既是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是分享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就像这个坐栏,是我哥哥坐过的,比我的岁数还大。”赖健平指着馆内的老坐栏说。“它用中国传统制作工艺的榫卯结构制作,没有用一枚钉子,小孩子坐在上面爬不出来玩,也不会头重脚轻摔倒,大人可以放心在旁边操持家务,甚至在野外作业。我哥哥今年都65岁了,证明它还是非常结实耐用的。”赖健平说。

老物件博物馆的藏品大至磨豆子的石磨,小至从稀粥中捞取干饭的笊篱,都是很“接地气”的物件。而那些带有“西洋”印记的物件,更是客家人在近百年历史变革中敢闯敢拼心怀家乡的印记。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的留声机,是20世纪客家先人为营生“下南洋”打拼后带回来的;这台民国时的八卦钟,是之前被戴帽“富农”的一村民家中唯一幸存下来的贵重物品……每个物件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故事。“很多大博物馆的藏品虽然很贵重,但是很多老百姓都看不懂,参观也只是走马观花。而走进这个小博物馆,却能与这些老物件产生共鸣,回忆起自己的旧时光。”赖健平说,这个博物馆特别适合一家老小来参观,“爷爷奶奶将自己曾经历过的关于这些老物件的故事讲给自己的儿孙听,更能吸引他们。”

▲洋货电话、留声机,是20世纪客家先人为营生“下南洋”打拼后带回来的。

▲赖健平希望借助这些老物件,让大家都看看来时的路,知道自己的根在何处。


因为地处山里,如今这个老物件博物馆的主要服务对象只是附近溪美片四个村村民。虽然随着名气的增大,有一些景区会前来借物件展出,但赖健平还是有些许遗憾,他希望有更多人能够前来参观:“现在的人生活步子都太快了,我希望借助这些老物件,让大家都看看来时的路,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根在何处。”

编辑:廖智

审稿:曾秋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