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区城北镇近20万斤农产品发往暨南大学多个校区。
12月19日上午,“驻镇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暨南大学消费帮扶产品”发车仪式在梅江区城北镇人民政府举行,近20万斤农产品将发往暨南大学各个校区。
早上8时45分许,记者来到城北镇人民政府看到,一箱箱柚子和食用油整齐地摆放在大院里,现场工作人员正将这些农产品逐一搬上货运车。有塔下村、玉水村的沙田柚,也有上村村的大米,8辆货运车被装得满满当当。“今年的沙田柚产量高,这次多亏了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帮我们找到销售渠道,我自己家种的2万斤柚子全部卖出去了,特别开心。”谈到此次消费帮扶,城北镇塔下村村民黎梅芬充满感激。
工作人员正将梅州金柚、大米等农产品装车,准备发运。
据了解,自今年6月30日,城北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定点帮扶以来,通过深入全镇20个村走访调研,全面了解掌握当地的民情、村情、镇情,促进帮扶共建。此次通过消费帮扶的模式,将农产品销往珠三角地区,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8万元。“消费帮扶更多的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一村一品’的发展。我们还将利用线上+线下的模式,形成农产品产业链,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做强产业提高乡村产业振兴的能力。”城北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成员钟春生说。
工作人员正将梅州金柚、大米等农产品装车,准备发运。
工人正在准备待发运的梅州金柚。
消费帮扶不能只“输血”,还必须培养“造血”功能。这次消费帮扶不但给农户解决了销路问题,而且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走进上村村,记者看到,田里的稻谷已经全部收割完成,一捆捆稻草呈圆锥形站立。正在搬运稻草的村民告诉记者,以前种一亩田至少一年亏本600元,自从工作队入驻后,大米不仅有了销路,还能卖出个好价钱,现在种一亩田一年能赚600元,农户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不少。
以“消费”带产业,用“合作”补短板。上村村党总支部书记古海斌告诉记者,此次消费帮扶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近10万元,使村镇百姓真真正正感受到乡村振兴惠民利民政策带来的幸福感,眼看着‘收成’变为‘收入’。谈起接下来的发展规划,城北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驻上村村第一书记余广庆也信心满满,他说,接下来工作队将通过规模化发展、修复水利等措施,鼓励村民扩产提质,集中力量发展高标准农田及特色果蔬农业,打造特色品牌,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同时,利用暨南大学科技、人才等资源优势,激发乡村活力,带动产业升级。
下一步,城北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城北镇各村特色,因地制宜开展帮扶工作,不断增强乡村“造血”功能,助力乡村振兴。“下一步,我们工作队将持续充分调研、把准脉搏,把驻镇帮镇扶村工作落到实处。”城北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龚兵说。
文/梅州日报记者:侯珍妮
图/梅州日报记者:连志城
通讯员:张珍妮
编辑:罗欢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