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党100周年特刊T5丨梅州市林业局:厚植生态优势,激活绿色动能

昔日沟壑纵横的荒坡早已披上绿衣,今以森林覆盖率74.48%稳居全省第一;曾阻拦发展脚步的大山成为林业产业的摇篮 ,2020年全市林业产值同比2019年增长28%……翻开梅州林业成绩单,书写着一批批林业干部的奋斗足迹,也凝聚着一代代林业人的使命担当。

近年来,我市林业部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在扎实推进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改革发展等基础上,先后成功创建粤北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的地级市、全省首个落地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的地级市,令人瞩目。

回首来路,不忘初心;新征程上,不负使命。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我市林业部门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劲,笃定前行,持续深化林业创新改革,加快涉林实体经济发展,让森林城市质量更高、生态更美,促国储林建设进度更快、效益更佳,并在全省率先在全市域范围内推行林长制,激发全社会力量,守住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奋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样本 。


广袤的森林,是梅州的生态家底,更是每个人都需要爱护的宝贵资源。图为清凉山郊野公园一角。(高讯摄)

擦亮品牌

共享森林城市生态福利

今年春节前新开放的绿轴花园广场是新晋“网红公园”,九大花海吸引一批批市民前来打卡;不远处的剑英公园湖面如镜,亭亭玉立的夏荷点缀其间,美不胜收。城区北部,众人翘首以待的百岁山郊野公园即将完成升级改造重新开放,我市首个森林生态科普馆也将“面世”;视线往南,位于清凉山郊野公园的观光缆车项目进展顺利,预计2022年春节前可完成建设并开放运营,届时市民游客可搭乘缆车直达高观音,俯瞰梅城风光……

市民在剑英公园晨练。(高讯 摄)

百岁山郊野公园(连志城 摄)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省重要生态屏障,梅州厚植生态优势,仅“十三五”期间,完成生态景观林带工程建设224.7公里,改造提升生态景观林带 430.25 公里;新建森林公园12个、湿地公园6个。到2019年底,我市森林公园数量达到93个,并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这一“国字号”荣誉不仅是对梅州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高度肯定,也是标志梅州林业已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里程碑”,意味着将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

“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市林业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说: “对群众来说, ‘创森’前后最直观变化可能是以前只有绿,现在更多‘彩’,家门口的公园更近了。”

这也是住在丽都路附近的市民詹女士的感受。“现在路边不仅有绿化树,还有景观花带,花季的时候路上都是黄的、紫的、粉的花,看着赏心悦目的,心情都美。”

市民既看得见森林城市的高颜值,更能享受到“摸得着”的生态福利。

夜晚和风吹散了燥热。市民卓修知照例与家人来绿轴花园广场散步消暑, “还没正式开放前偶尔路过会留意看看,开放以后才发现这公园原来这么大、这么漂亮,有花海、有跑道、有广场,还有景观天桥,可以行走在半空中欣赏美景。”

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梅州渐行渐近,城乡居民在走进公园、亲近自然的美好生态环境中,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据统计,至2020年底,梅州城区已建成公园绿地34个,包含综合性公园、郊野公园、湿地公园、滨水公园、其他专类公园、社区公园和社区绿地等,梅州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7.30%,绿化覆盖率43.16%,人均公园绿地17.17平方米。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去年,我市印发《梅州市建设高质量森林城市实施方案(2020—2022年)》,计划利用3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森林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森林生态文化体系、森林支撑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提升城市森林品质,扩大建成区绿地面积,培育生态文化,丰富文化内涵。力争到2022年,全市累计新增造林面积15万亩以上,改造提升森林面积2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74.54%以上,建成生态环境良好、森林支撑体系完善、生态产业兴旺、生态文化氛围浓厚的高质量森林城市。目前,五华、梅县、兴宁、大埔、蕉岭等地纷纷启动国家森林县城创建工作,其中《广东省五华县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0-2030年)》评审已经完成并正式实施。

此外,我市陆续印发《梅州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梅州市城市花景建设总体概念规划》《梅州市中心城区公园城市总体布局规划(指引)》等规划,积极构建“区域绿地—生态廊道体系—城市绿地”组成的市域绿地系统,进一步巩固市级创森成果,擦亮国家森林城市品牌。国家森林乡村、广东省森林小镇、绿美古树乡村散布各地,森林城市的生态福利覆盖半径进一步扩大,为周边群众提供优质的生态绿色空间。

梅州正在积极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

深化探索

构建森林资源强健“体魄”

117.98万公顷森林、1504公顷湿地、1000多种野生植物、200多种野生动物……这是全省重要的生态宝库和粤北生态屏障,更是梅州的生态家底。

为保护好这片宝贵的森林资源,梅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加大保护力度,全力推进造林绿化和生态修复工程。

植绿护绿,年复一年。特别是“十三五”期间,绿色在梅州大地上延伸,为美丽梅州铺就浓郁底色。据统计,5年来,梅州共投入林业资金32亿元,用于森林资源培育、保护等工作,完成造林更新248.86万亩,其中完成碳汇造林107.61万亩;完成新造林抚育264.38万亩,中幼林抚育433.81万亩;森林蓄积量增加至6205.89万立方米;积极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和提质升级(整合优化后自然保护地数量从152个压缩为 112 个,总面积从 257202.49 公顷上升为268071.39公顷);积极强化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先后完成广东省梅州东片西片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三期工程建设项目、省级林火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项目等,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作业面积290.61万亩。

与此同时,梅州持续加强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保护,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仅2020年共立森林案件 298 起,破 276 起,打击处理违法人员377人次;全市193户野生动物繁育场全部完成退出工作。清凉山和泮坑市级自然保护区也于2020年成功晋升为广东梅江清凉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平远龙文-黄田、兴宁神光山被评选为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

为清凉山郊野公园一角。(高讯 摄)

林木连绵,生态优越。步入新发展阶段,提升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施系统性、全域性的保护显得更加迫切。

2019年,平远县成为全省4个林长制试点县(市、区)之一。平远全县林地面积达10.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但全县护林力量仅200多人,责任重、难度大。推行林长制亟需且必须。

该县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在1年内构建起“县、镇、村”三级林长体系,明确30多个县直有关单位及镇级成员单位职责,相互协调联动,将责任落实到每个山头地块。如今,446名林长上岗,通过各级林长牵头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 “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的网格化管理格局初步实现。此举不仅改变了以前森林发展保护是林业部门“单兵作战”的被动局面,还激发了群众爱林护林的热情。

“多亏群众协助,才把那帮神出鬼没的‘树耗子’给逮着了!”平远县公安局森林分局民警丘健夸道。以吴某为首的盗伐林木团伙,多年来流窜平远各地作案,盗伐林木变卖获利。去年,就在这伙人前往东石镇盗伐杉树、马尾松时,被周边群众发现并及时向森林公安举报,将其一举抓获。丘健说,现在群众意识明显提高,接到的揭发举报多了,有力打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

平远探索积累的经验做法,为全市乃至全省推行林长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此基础上,我市计划今年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要求,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力争到2021年8月底,全面建成配套制度完备、运行机制顺畅的四级林长制组织体系,建成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总抓手的现代林业治理体系等,实现“森林生态系统质量稳步提升”的建设目标。

勇蹚新路

栽下“致富林”铸好“黄金屋”

有了绿水青山,不愁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正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平远东石镇茅坪村和其他36个村通过参与种植梅片树可获得项目分红,五华县梅林镇琴口村的“琴江园”油茶示范基地等,带动580户贫困户、周边1500多名农民种植油茶等作物……林业产业成为梅州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之一。

据测算,2020年,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88亿元,比2019年增加28%。置于历史的坐标轴中,梅州“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生态增优”的绿色惠民路越走越宽;放眼全省,林业产业乃至林业质量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梅州林地占了全省的11%左右,但活立木蓄积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产值仅占全省林业产值的2%左右。

“数据是问题短板的反映,唯有知其所在,方能明其所往。”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如今林业不再是传统的种树护林,而需一二三产业兼顾,在提升森林质量的同时,拓展林业产业链,提高林业产业产值 。

2017年,梅州被列为广东省国家储备林建设和林权收储工作试点市之一。梅州市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规划建设总面积200万亩,通过大力培育速生丰产型、大径级用材型和珍贵树种,可有效改善梅州林分结构单一、低质低效现状,实现林相提升、林业提质、释放林地综合效益等目标,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然而,项目周期长、投入大,政府财力难以覆盖;林地早年已分散至集体和林农手中,国有林场均为公益林且制约较多……现实瓶颈如一道道拦路虎,摆在眼前。

思深以致远,谋定而后动。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我市林业部门深入调研,以全局之力克难攻坚,寻找国储林项目的梅州路径,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变可能为极致。

经过近2年的精心筹备,梅州通过市场化运作,创新投资模式和招商方式,成功引入广东省建工集团参与国储林项目,并对国有林场林木资源作价入股,盘活沉睡资源,成立合资项目公司共同经营运作国储林。

“我们以企业经营方式实施国储林项目,在不影响国有林场公益属性的前提下,通过细算账、明算账,将符合规定的超出部分调成商品林以支持项目建设,破除了制度约束。同时在商品林基地全面开展建设,可以说‘梅州模式’已经初步成型。”上述有关负责人介绍道。此模式不仅让梅州的国储林项目进度后来居上,走在了全省前列,而且为国储林项目实施提供了又一有益实践。

改革之火持续释放出红利和活力,梅州林业人也用实际行动践行市委“六争六补”的要求。目前我市首期12万亩项目进展顺利,已收储林地5.32万亩,预计可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下一步,市林业部门还将促成企业主体加快步伐,以“边收储、边改培、边经营”的模式,引导项目公司延长产业链,在立体开发上“作文章”,促使项目取得最大的经济以及生态效益,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示范标杆,引领梅州林业产业做大做强。

与此同时,我市还将以市场需求为主导,加快林业供给侧改革,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引导、推动油茶、林下经济(如坚果、灵芝)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增加附加值、延长产业链。依托各类国有林场等,积极发展林下种养殖、林产品深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三产融合发展模式。积极培育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做好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加快现代国有林场建设,以改善森林景观、提高文化内涵为核心,开发和提供优质的生态教育、游憩休闲、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等特色生态服务产品。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站在建党100周年的光辉历史节点上,梅州林业再出发,以勇立潮头的使命担当,倾力打造生态文明林业示范市,为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样本作出林业贡献,助推梅州高质量发展。

编辑:廖玉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