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峡出平湖,韩江现明珠!快来翻开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壮美篇章

1月13日上午10时50分许,广东梅州高陂水利枢纽工程正式下闸蓄水,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主播:曾舒婷 拍摄:李龙 管燊 丘儒 剪辑:管燊 李龙 审核:丘儒)

“开始下闸蓄水!”随着一声令下,泄水闸闸门缓缓落下,奔流的韩江在广东梅州高陂水利枢纽被截流,一幅“高峡出平湖”的壮美画卷徐徐展开。

2015年10月13日,韩江流域人民翘首企盼半个多世纪的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动工建设。经过5年多的艰苦建设,13日,累计已完成投资达50亿元的高陂水利枢纽工程成功下闸蓄水,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一座巨大的水利枢纽横跨韩江,宛若一颗璀璨明珠,在梅州苏区的绿水青山间闪烁光芒。

孕育数十载 治水保安澜

韩江,是广东仅次于珠江的第二大江,被称为粤东母亲河,全国十大最美家乡河之一。地处亚热带,夏季降雨多且集中,洪水峰高而量大,引发的洪涝灾害一直困扰着韩江两岸人民。

早在1959年,《韩江流域规划报告》就提出,在韩江干流中游兴建水库,解决下游防洪问题。从论证到建设,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历经半个多世纪,浸透了无数人的心血。

2013年11月,国家发改委批复高陂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2015年7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数十载呕心沥血,2015年10月13日,高陂水利枢纽工程终于动工。

该工程建成后,通过上下游堤库结合,可将韩江下游及三角洲地区的城市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至100年一遇,主要堤围由30年一遇提高至50年一遇,保护范围惠及梅州、揭阳、潮州、汕头约850平方公里、人口约625万;通过枢纽的调蓄作用,可提高韩江下游地区的供水保证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惠及人口约750万,同时改善韩江干流的航运条件和河道生态环境。

经过5年多的艰苦奋战,半个多世纪的蓝图成为现实,韩江两岸人民千百年来除水害保安澜的梦想终得实现。回忆建设过程,工程施工单位技术部部长邱浩动容地说:“我们克服了种种技术难题,克服了疫情复工复产劳动力紧缺等问题,今天亲眼见证这项工程的下闸蓄水,一切都是值得的。”

据了解,结合生态流量、通航流量、枢纽库容与来水,该工程在蓄水期间将按照下泄129m3/s流量、多余来水量逐步蓄满水库库容的方式进行初期分级蓄水,预计到2021年2月下旬至3月下旬将逐步蓄到高程▽38.0m的设计正常蓄水位。

前后双保障  秀水润明珠

高陂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广东粤东地区单项投资最大、获得中央投资最多的水利工程。该工程总投资59.19亿元,坝址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高陂镇上游约5公里处的韩江干流上,是一宗以防洪、供水为主,兼顾发电、航运及生态效益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汇集了各方智慧和力量,众志成城、凝心聚力书写了工程建设的壮美篇章。

2016年8月,面对左岸施工用地尚未彻底解决,左岸一期一段围堰施工迫在眉睫的矛盾,建设单位大胆改变传统的“先横向后纵向”的围堰筑路思路,利用右岸先行用地和原河床丁坝,从右岸运送土石先行填筑一期一段纵向围堰,顺利啃下围堰施工这块“硬骨头”。工程实施中,实际应用的“一种弧形闸门闸墩优化”方案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新型水闸纵向全贯通检修通道”的设计方案获国家发明专利,“风化花岗岩边坡旋扭滑移机制及应急处置和精细化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经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评价为总体达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

技术得到保障的同时,当地政府也一直鼎力支持,依法依规全力加快征地拆迁工作和移民安置工作,保障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大埔县高陂镇是工程建设的主战场,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共涉及该镇九龙、银滩、党溪和渡头四个行政村,征地拆迁工作任务繁重。 “在推进征拆工作过程中,我镇征拆工作组因户施策,利用电话、微信等方式,做到与征拆群众多沟通、多交流,随时解答群众疑问。”高陂镇镇长张潘琪表示,而移民安置作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高陂镇第一时间完成了四个移民安置点土地征收工作。截至目前,该镇范围内共计完成土地征收5414.06亩,房屋征拆330座,迁移坟墓640穴,为工程无障碍施工打下良好基础。

据悉,广东梅州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占用土地面积约34162亩,搬迁安置人口4178人,生产安置人口5896人,移民涉及5个镇28个村(居)委223个自然村,分别安置于高陂陂寨、乌槎、党溪、银滩、大麻汶水塘、三河汇城等六个移民安置点。

本报记者:何春燕 刘润涛

摄影记者:高讯

编辑:黄振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