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头盔除了“保质期”,技术指标更重要

■ 堂吉伟德

有媒体记者调查发现,同一型号的头盔因为版花(头盔外层花色图案)不同,价格可能相差数千元,少数消费者为了好看的版花,选择购买假头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还有不少骑行爱好者,并不清楚头盔也有“保质期”,一般在五年左右,超期服役也不安全。

安全头盔具有广泛的功能性,在安全防护上作用巨大。然而由于不少头盔采用ABS材质,在使用过程中的老化导致头盔性能逐渐下降。超过保质期后,在受到冲击力时可能无法充分发挥保护性能。因而相较于“戴不戴”,“戴什么”的问题同样值得关注和重视。这其中,显性化的“合格率”还较易监管,隐蔽化的“超期服役”却极易被忽略,亟需引起重视。通常来说,塑料头盔使用时间不宜超过3年,碳纤维头盔使用时间不宜超过5年。不过很多使用者对此并没有明确的认识,误认为一顶头盔能长期使用,而不会主动及时更换。而且在现实生活中,此类问题也尚未成为监督检查的重点,令人担忧。

普及头盔也有“保质期”常识,需各方发力。要通过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使用者及时更新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此,既需要通过专家讲解,也可以采取以案说法,让安全头盔也有“保质期”被社会广泛接受和认可。同时要落实商家的售后服务责任。明确商家在销售时的告知义务,在必要时可以建立提醒制度,把临期或超过“保质期”提醒和回收的责任明确给商家。此外,还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相关部门在执法检查时,要把佩戴的头盔是否超过“保质期”作为重要一项内容,对发现超过佩戴“保质期”安全头盔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和干预,有效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安全生产无小事,须臾不可松。“海因法则”说明,安全头盔有“保质期”此类事小,但使用超过“保质期”的行为却兹事体大,不可“等闲视之”,针对问题需对症下药,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施治的措施给予解决,安全头盔才能在关键时刻呵护安全,护佑生命。

编辑:叶惠玲

审核:陈显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