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丨小学一个班51个学生设置了53个岗位,您怎么看?

话题缘起:近日,四川一位家长在社交平台发文说,自己家儿子刚上小学二年级,开学第一天,班主任就在班级群发了 “班干部竞选岗位表”,“饮水机长”“走廊廊长”“桌长”“窗台台长”“前门管理员”……全班51个孩子设置了53个岗位!“老师为了公平也是煞费苦心了!”51个学生53个岗位,有必要吗?网友对此见解不一。

人人是干部体现管理智慧

■ 王志顺

51个娃设立53个班干部岗位,乍看之下,很容易让人产生“平均主义”“大锅饭”“官本位”之类不好的联想,但细想之下,班主任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通过这种方式传达给学生“我很重要”的理念,并借此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同时,让所有孩子从小就意识到不是只有成绩好、口才好, 才值得被“委以重任”;不只可以是“全班第一”才能做“班长”,更可以细心、负责、热心肠……诸如此类,不正是教育的意义所在么?

“廊长”“桌长”“灯长”等,虽然听起来不如班长、学委之类的头衔响亮,但就像美丽的苍穹由万点繁星织成,它们的光芒无论炽烈还是浅淡,都是不可或缺的。何况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些短处,说不定是长处的延伸。这里的关键在于老师是否善于发现并认真去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合理引导。

渴望被关注、被认可,不只是大人,孩子尤其如此。笔者很赞佩有些新词造得妙,比如以“后进生”代替“差生”,以“欠发达”代替“落后”……这不但使人悦于视听,也表达了一种期待与关爱,抱有对他们虽“差”仍“进”、虽“落后”仍在“发展中”的信心。推行“51个娃53个班干部”,隐约也有那种期待、那种信心。

有人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让每个孩子都感到“我很重要”体现了教育管理智慧和一位好教师的人格魅力,但它不应是少数孩子的幸运,而是应在更多孩子心里种下善良的种子。

班干部“超编”值得商榷

■ 秋海棠

都说“一个萝卜一个坑”,而这51个“萝卜”有53个“坑”,班干部“超编”了,这意味着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该班人人都是班干部,个别同学可能还身兼多职,班干部队伍如此庞大,实在少见。这么一来,那些表现平平,在往常与班干部绝缘的孩子,也能跻身“干部”行列,此举或能减少他们的心理落差,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家长乐于见到的,所以普遍认为这个做法“暖心”。

然而,笔者认为, “人人班干部”的弊端也客观存在,应当理性看待。一般来说,当班干部需要足够出色,在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特长,或者具有一定管理能力与号召能力的人,是许多优秀者的“优中选优”。然而, “人人班干部”,有可能让学生产生“躺平”心态,只要自己愿意, “谁还不是个班干部呢”?

班级里总共就那么些事。设置这么多岗位,其实许多都是“虚”的,比如, “前门管理员”“后门管理员”,学生上岗之初可能欣欣然,但时间一长能否保持热情如初?我们不能将班干部作为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尺。“班干部”主要是协助老师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教师要淡化其“官味”,强调其服务属性、公益属性,不是培养小“官迷”,让学生享受当“干部”的“荣耀”。

每个学生都是班集体的“小主人”。笔者认为,与其“人人班干部”,不如推出班干部进出机制,明确班干部责任,根据其“履职情况”“民意测评”等,决定是连任,还是让别的同学顶替。这样,才能强化干部的服务意识,激发学生的监督意识,让全体学生都以各自的方式参与班集体的管理与维护。

我们倡导“教育公平”,主张老师要“面向全体”。但是,公平竞争、择优安排也是教育公平的体现。在班干部岗位设置上, “排排坐,吃果果”,看似皆大欢喜、一片祥和,但也可能出现“躺平”“推诿”等情况,负面影响不可忽视。

编辑:叶惠玲

审核:陈显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