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丨但存方寸地 留与子孙耕

■ 左 白

最近,梅县梅南蓝田村洋田角因优美的自然环境成为网红景点,吸引众多游客前往“打卡”。然而,一些游客游玩后却将垃圾留在溪边。垃圾遍地,大煞风景,令当地村民颇为头疼,也受到广大市民的批评。(详见《梅州日报》6月14日4版)

梅州俗谚说:“一粒老鼠屎,搞坏一镬汤。”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梅州不少以前“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好地方被人们发现,成为“网红打卡地”。这对于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和城市形象的提升都有积极作用,本是好事。然而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不仅破坏了景点的景色和环境卫生,给当地公共秩序与环境治理带来困扰,还影响了梅州的城市品位、文明形象。

旅游时乱扔垃圾是不文明的陋习,这已是老生常谈。景点“打卡”,应遵守公序良俗、文明出游,顺手带走垃圾,留下美好印象和美丽身影,但不必留下我们到过的痕迹。一个原本美丽纯净的地方,你来过后就变得垃圾成堆、满目疮痍,这不是“打卡景点”,而是“打倒景点”。

古人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因为疫情的缘故,当前外来游客较少,这些在网红景点乱扔垃圾的不文明游客,大部分是梅州本地人。身为梅州人,本应爱护家乡的绿水青山,但是他们没有做到。利用假日到周边景点游玩的,绝大多数是中青年。他们中不少人在家是好父母,在单位、在社会也可能是好职工、好成员,为什么一到缺乏监督的景区景点就表现得如此缺乏文明素养和公德心?破坏了世世代代留下来的好地方、好景色、好生态,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是怎样一片田地?

对乱扔垃圾的不文明行为,我国古代的惩罚更为严厉。据《韩非子》记载:“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 《汉书》记载:“秦连相坐之法,弃灰于道者黥。” 乱扔垃圾的人在商朝要砍手,秦朝要在脸上刺字。如此残酷的惩罚,孔子却表示赞同:“夫弃灰于街必掩人,掩人,人必怒,怒则斗,斗必三族相残也。此残三族之道也,虽刑之可也。且夫重罚者,人之所恶也;而无弃灰,人之所易也。使人行之所易,而无离所恶,此治之道也。”这是因为他看到乱扔垃圾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理应重罚,使人趋利避害。

今天我们监管不文明旅游行为,当然不能像古时那么严酷。但是,笔者建议各地旅游部门,可以在有条件的景区景点安装监控进行拍摄,将乱扔垃圾的现象公之于众,在媒体平台曝光,在网络上播放,乱扔垃圾者须回去清扫恢复原样后才停止曝光,好好教育教育这些不讲文明、不遵守社会公德的游客。

图/梅州日报记者:梁志航

编辑:林晓萍

审核:陈显东

(作者:左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